【中國幕墻網】近期,本報有關
光伏產業的報道表明:“中國
光伏企業將面臨退出美國市場的危險。”而更為可怕的是,緊隨其后的還有歐盟的“動作”。中國
光伏電池產品出口美國占整體出口15%,而歐盟則高達60%。也就是說,這意味著曾經前程無限好的光伏產業,幾乎就此一夜間被“冰封”了。
表面看,危機直接來自美國商務部日前做出的一紙終裁。根據該終裁,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
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企業反傾銷稅率從18.32%到249.96%不等,反補貼稅率從14.78%到15.97%不等。據報道,受波及的中國企業最高將面臨40%左右的成本提升。
但來自美國與歐盟的光伏“雙反”裁決,居然會使整個光伏行業就此陷入大潰敗,一方面表明了懲罰的嚴厲程度,另一方面,光伏行業企業本身之不堪一擊更令人吃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高達175億美元(近1100億人民幣),包括江西賽維LDK、無錫尚德等大型光伏企業。幾大巨頭都接近資不抵債,其中賽維LDK負債總額高達60億美元,無錫尚德、英利
綠色能源的負債也都超過30億美元。
很顯然,中國光伏產業遭遇的危機空前。面對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中國政府與企業都有維權的責任與義務。不過,必須指出,通過磋商合作解決
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只是就事論事,光伏產業今天面臨的滅頂之災,絕不僅僅是“雙反”裁決所導致。
那么,一個本來被廣泛看好的朝陽產業,為何到了“夕陽西下”的地步?深入反思光伏產業的發展,就會發現這個產業從萌芽開始,就發生了“基因變異”。
中國
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金淦接受本報采訪時強調,今天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問題多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地方政府和主管部
門在此問題上應該深刻反省。他認為,正是“放任甚至助推企業盲目擴張,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這無疑就是根源。江蘇省工商聯對省內光伏企業的調研也顯示:盲目擴張等推動了行業調整期過早的到來,造成了光伏行業現階段的困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共有上百個光伏產業園。在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關于光伏產業的規劃目標是:力爭2015年全市形成高純
多晶硅年生產能力9000噸以上,多晶硅、
單晶硅片5億片以上,
太陽能電池及組件1000兆瓦以上,光伏產業年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的規模。
凡是光伏產業發展較快的地方,政府主導產業發展是一個普遍現象。因此,當中國600多個城市把光伏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時候,多晶硅爐與與當年大煉鋼鐵沒有什么兩樣,只不過換了包裝。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地方政府過度介入市場的后果毋庸置疑,這樣的事例已經很多。現在的問題是,挽救這些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又面臨誰來主導的選項。目前的一種動向值得警惕,各地政府似乎又有出手的沖動,不僅是注資,甚至還有國有化的種種方案。
事實上,任由政府出手對這些光伏巨頭實施國有化,依然屬于政府主導市場的再一次輪回。只是上一次是為了發展,這一次是為了保住曾經代表了發展成果的企業不要倒掉。還是那個美好的出發點,但那個錯誤的重復卻在所難免。國有化的隱患、風險顯而易見,沒有“核心技術”的光伏產業,再好的產業政策也扶不起來。
因此,既然問題出在一個產業上,那就需要用市場這個主要手段來解決,政府最多只是一個“援手”。江蘇省工商聯就建議“政府順勢而為,鼓勵和引導優勢企業進行兼并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