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采光頂以其通透、輕靈、造型豐富等特點,受到建筑設計師的普遍青睞,廣泛使用于公共建筑。然而,近幾年采光頂的施工質量,特別是雨水滲漏(詞條“滲漏”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問題是用戶投訴的重點,這是由于采光頂一般位于大堂、大會議室等重點部位的屋面,一旦發生雨水滲漏,輕則室內墻壁、吊頂(詞條“吊頂”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殘留水漬,影響美觀,重則將整個精裝修破壞,甚至引起電器損壞,影響到使用功能。例如2009年夏天,一場不大的暴雨讓北京某部委辦公樓的采光頂相形見絀,雨水透過采光頂,使室內成了“水簾洞”,內裝修全部“泡”壞,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這不是個案,有時甚至是普遍現象。有人說采光頂是“十頂九漏”,看起來并非危言聳聽,只不過嚴重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提高采光頂的施工質量,特別是防雨水滲漏的質量刻不容緩。本文試圖從采光頂的驗收標準、設計和施工控制等多個方面,研究探討采光頂存在雨水滲漏質量問題的主觀和客觀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2 驗收標準嚴重滯后
根據采光頂的定義,玻璃完成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小于75o屬于采光頂,大于75o則屬于幕墻,故很多人都把采光頂稱之為“躺著的幕墻”。因此,采光頂設計和施工時一般參考《玻璃幕墻設計和施工技術規程》(JGJ102),驗收時則參考《玻璃幕墻驗收標準》(JGJ113),然而采光頂不能簡單認為是“躺著的幕墻”,它和幕墻有著本質的區別。一、起主要作用的荷載不同。玻璃幕墻的主要作用荷載是風荷載,自重荷載則處于次要位置。而采光頂的主要作用荷載是自重荷載,當然,有時雪荷載(詞條“雪荷載”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也不能忽略,風荷載則處于次要位置。二、對玻璃的要求不同。雖然學術界目前還有所爭議,但采光頂必須采用夾膠玻璃,以防玻璃破壞后傷人,而玻璃幕墻則無此強制的規定。三、主要的構件不同。排水槽或天溝是采光頂特有的構件,而且此構件對采光頂的排水功能起著關鍵重要。而玻璃幕墻則無此構件。四、對冷凝結水的重視程度不同。玻璃幕墻是站立構件,冷凝結水順著玻璃和框架流動,不會產生較大影響;而采光頂是平躺構件,玻璃上聚積冷凝水后,在重力作用下會隨時滴落,影響到使用功能。因此,采光頂應采取措施,降低冷凝水的不利影響。
也有很多人將采光頂完全歸屬于屋面的范疇,這也是不正確的。與普通屋面不同,采光頂很重要一個功能是采光,因此很多應用于普通屋面的防水材料、防水構造都不能使用在采光頂中。另外,采光頂采用的玻璃、聚碳酸酯板、ETFE(乙烯和四氟乙烯的改性共聚物)膜等透明材料,都有易碎或易破壞的缺點,因此須采取一定措施進行保護,這也是采光頂和屋面有著不同之處。因此,在設計和施工時完全參考《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也是不科學的。
由此可見,采光頂既不同于幕墻又不同于普通屋面,有其特殊性,玻璃幕墻和建筑屋面的規范和標準都不完全適用,為以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于2006年就開始組織編寫《采光頂與金屬屋面技術規程》,本人也有幸參加了此規程的編寫。現已通過專家審查,正報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審批。除此之外,目前還沒有一本有關采光頂的技術規程或驗收標準正式頒布,這顯然嚴重滯后于采光頂施工生產的實際。在此之前和將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采光頂工程都將沒有統一的技術規程和驗收標準指導設計和施工,似乎處于“群龍無首”的局面,這是造成國內采光頂的施工質量整體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比如天溝是采光頂排水和防水的重要環節,但在《玻璃幕墻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GJ/T139)中卻只字未提,施工和驗收時也常常將其忽視,造成了采光頂天溝的施工質量普遍較差。又比如說GB21086和JGJ102都對玻璃的最大撓度值?max做了規定,即?max≤L/60(L為玻璃短邊的跨度),此規定對采光頂而言,顯然過松。原因是采光頂處于平躺狀態,若撓度過大,則易在玻璃板塊或采光頂的中央積水,久而久之便引起采光頂的滲漏。
3 采光頂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采光頂出現雨水滲漏現象,很大原因是由建筑設計不科學、結構計算不完整以及構造節點不合理引起的,而這種不合理是先天的,幾乎無法修復,對采光頂施工質量的“貢獻”是巨大的,差不多占到80%。因此采光頂設計時存在的問題必須在設計時解決,否則后患無窮。
3.1 建筑設計不科學
3.1.1 采光頂或天溝設計的排水坡度過小,甚至沒有坡度。
按照“防排結合”的防水理論,排水坡度對采光頂的防水性能至關重要,但很多建筑師為了追求美觀的效果,把采光頂的排水坡度留置很小,甚至不留,而采光頂設計師為了減少玻璃下料難度,又人為地降低采光頂的坡度。《屋面工程設計規范》(GB50207)要求屋面的坡度不小于2%,是針對剛性較大的混凝土(詞條“混凝土”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屋面而言的,但對于剛性相對較差的鋼結構采光頂,特別是索網結構的采光頂,顯然不太合理,應該更加嚴格一些,建議提高到3%。這是因為鋼結構或索網結構本身對允許撓度[ max]的取值就較大,再加上玻璃的撓度,兩撓度允許值疊加有可能比坡度還大,怎么能起到排水的功能?另外天溝的排水坡度問題也常常被設計師忽略,特別是如圖1和圖2所示,是雨水管間距較大,達到10m,玻璃與結構間距又較小,只有200mm,如果按最小坡度2%設計,則水槽最淺的位置不足100mm,顯然不能滿足排水槽最小深度150mm的要求。
圖1 水槽平面圖
圖2(a)雨水管處剖面圖 圖2(b)水槽脊線處剖面圖
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有三條:一是增大玻璃至結構的距離。當然,由于排水槽位置一般為采光頂的最低點,也即坡起點,如果增加玻璃至結構面的距離,會導致整個采光頂的高度全部增加,有時建筑師是不允許的。二是減小雨水管的間距,也即增加雨水管的數量。此法對降低排水槽的起坡的絕對值有較大效果,但過多的雨水管會影響視覺效果,特別是通過鋼柱等隱藏的雨水管,建筑師更是不允許。三是將排水槽放置在鋼梁底下,也即懸掛式水槽,對室內效果有一定影響。四是采用虹吸式排水系統,其排水坡度可以降到1%,這也是國內比較流行的做法,但是成本比較高。因此應當將以上綜合考慮,反復比較,以達到最佳的方案。
3.1.2 雨水管的數量少,管徑太小,排水槽或天溝的截面尺寸過小。
雨水管的數量、間距、管徑以及排水槽或天溝的截面尺寸等,都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并加以采用。但由于采光頂坡度大,匯水急,再加上采光頂通常只有一層薄薄的密封膠防水,而不像混凝土屋面有剛性或柔性多道防水層,因此,在采光頂的雨水量計算時取值應趨于保守些。通常這些內容的計算由建筑給排水工程師完成,但國內時常將此項工作交給采光頂設計師,而采光頂設計師又往往不善于此,所以有時就不經計算,隨便取值,這是采光頂出現排水不暢,排水槽中積水過多,甚至發生雨水滲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比如重慶萬達廣場的地鐵入口采光頂,原設計為自由排水,沒有排水槽,后改為有組織排水,采光頂設計師增加了一根UPVC雨落管,直徑只有80mm。如圖3所示,該采光頂匯水面積為160㎡,顯然雨水管數量偏少,管徑也太小,所以每次下大雨,都幾乎要將地鐵口“泡”成水簾洞,業主非常不滿意。后經過返修,并再增加一根直徑為150㎜的雨水管,很好地解決了漏雨的“痼疾”。
圖3 重慶萬達廣場采光頂平面圖
3.1.3 造型過于復雜,與土建結構銜接不合理。
有些建筑師為了追求新奇的視覺效果,將采光頂設計得十分復雜。不僅給施工帶來極大的困難,同時由于交叉線條多,應力(詞條“應力”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易集中,密封膠的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極易產生拉裂破壞,引起雨水滲漏。北京某民主黨派辦公樓的采光頂,玻璃全部為弧形造型,有正弧、有反弧,局部位置則有五條弧線相交,其平整度和光滑度以及密封膠的施工質量都難以保證。再加上只有一道密封膠防水層,在熱脹冷縮的溫度應力作用下極易開裂,幾乎每年都要維修一次。
有些采光頂與土建結構的銜接極為不合理,如中央統戰部辦公樓的采光頂,面積不大,施工困難卻不小。如圖4所示其截面造型為半圓形,西面緊挨著一道混凝土墻,由于靠墻的排水槽只有200mm寬,操作空間極其狹窄,打膠質量很難保證,每次下雨,都因水槽積水過多,雨水從縫隙滲入到室內。后經多次返修才解決該質量難題。如果當初將采光頂的截面由半圓改為四分之一圓,取消內側排水槽,就沒有類似的施工難題。
上一頁123下一頁
2005年5月21日,成都硅寶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硅寶993采光頂用高性能硅酮密封膠”,在四川成都,通過了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新產品技術成果鑒定。
來自全國的鑒定專家一致認為,硅寶993采光頂用高性能硅酮密封膠的生產工藝科學, 合理,穩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玻璃采光頂防雨水滲漏構造和室內結露水排放設計的原則。
關鍵詞:陽光效應.,線膨脹系數,熱應力,完全密封,等壓密封。
1 玻璃采光頂的發展
玻璃采光頂又稱為玻璃屋頂,它的出
1.行業標準《建筑玻璃采光頂》立項的背景 - 2.行業標準《建筑玻璃采光頂》編制組會議
- 3.《建筑玻璃屋頂和玻璃雨篷》大綱及條文(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