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
【定義】
BIM技術是一種應用于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參數模型整合各種項目的相關信息,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筑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BIM的英文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國內較為一致的中文翻譯為:建筑信息模型。
美國國家BIM標準(NBIMS)對BIM的定義由三部分組成:
1、BIM是一個設施(建設項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表達;
2、BIM是一個共享的知識資源,是一個分享有關這個設施的信息,為該設施從建設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的過程;
3、在項目的不同階段,不同利益相關方通過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職責的協同作業。
【拓展】
建筑信息的數據在BIM中的存儲,主要以各種數字技術為依托,從而以這個數字信息模型作為各個建筑項目的基礎,去進行各個相關工作。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簡單的將數字信息進行集成,還是一種數字信息的應用,并可以用于設計、建造、管理的數字化方法,這種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環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個進程中顯著提高效率、大量減少風險。
在建筑工程整個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實現集成管理,因此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時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為的模型。將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為模型進行完美的組合。因此在一定范圍內,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擬實際的建筑工程建設行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維護結構的傳熱狀態等。
當前建筑業已步入計算機輔助技術的引入和普及, 例如CAD(詞條“CAD”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引入,解決了計算機輔助繪圖的問題。而且這種引入受到了建筑業業內人士大力歡迎,良好地適應建筑市場的需求,設計人員不再用手工繪圖了,同時也解決了手工繪制和修改易出現錯誤的弊端。在 “對圖”時也不再用落后的將各專業的硫酸圖紙進行重疊式的對圖了。這些CAD圖形可以在各專業中進行相互的利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工作方式,減輕勞動強度,所以計算機輔助繪圖一直在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其他方面的特點,在此就不再列舉了。
【BIM的來源】
1975年,“BIM之父”——喬治亞理工大學的Charles Eastman教授創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術的研究經歷了三大階段:萌芽階段、產生階段和發展階段。BIM理念的啟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的影響,美國全行業需要考慮提高行業效益的問題,1975年“BIM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課題“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abuilding”,以便于實現建筑工程的可視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設效率。
【BIM的特點】
真正的BIM符合以下五個特點: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