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孟建民日前獲頒第七屆梁思成建筑獎。他在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國內的建筑很多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內部功能。但我覺得,未來建筑就應該服務于人。”
從太古匯玻璃爆裂事件說到追求“第一高度”
未來建筑的奢侈不在于“高”
去年2月16日,廣州天河太古匯(匯豐銀行出口處)一整扇玻璃門突然爆裂,所幸未造成傷亡。這已是太古匯建成以來至少第四次發生的玻璃爆裂事件,作為一棟地處鬧市中心的地標(詞條“地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性建筑,這樣的質量引人擔憂。當筆者談及這一點,本來就反對全玻璃幕墻高層建筑的孟建民連連搖頭。他說:“太古匯這樣的建筑應該全面體檢,看看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其實,中國建筑膠水的壽命一般是20年,而玻璃的自爆率是0.3%。”
孟建民說,目前,中國很多在建新樓都拼命追求“第一高度”和全玻璃幕墻(詞條“全玻璃幕墻”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他很反對,也不喜歡這類建筑。“實際上,世界知名的大企業,比如Google、蘋果等,辦公場所也都不在超高層建筑里。未來人們心態平和之后,真正的奢侈應該不在于‘高’,而在于‘低’。”
一開會就有人睡覺,從建筑角度講是會場缺氧
建筑設計要考慮生理問題
“中國那么多會場一開會就有人睡覺,從建筑角度講就是因為會場缺氧。”孟建民說,中國很多建筑連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沒有照顧到,這是很違反常理的。他舉例說,曾經有個小城市的火車站啟用四年,卻一直沒有洗手間,旅客如廁要過一條馬路到對面的商場去。而很多建筑里,男女廁的比例不合理,導致女廁大排長龍。“其實,一座建筑里的溫度、濕度、光線和空氣質量,都是和健康相關的。到一座建筑里,看看衛生間有沒有異味、干不干凈,基本也就能反映出一棟建筑的設計和管理水平了。”
孟建民對于自己從業以來設計的建筑,最滿意的是一所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設計時,他首先做好了三個分流:人車分流、醫患分流、截污分流;其次,他為所有在醫院中活動的人都提供了空間,除了醫生、護士和病人,還有護工、內勤、保潔,甚至連實習生和探視者都有自己的一分地。他驕傲地說,這所建筑真正做到了“服務于人”。
寧波博物館將現代和傳統結合得較為理想
中國設計師應走自己的路
孟建民的另一個得意之作是玉樹地震遺址紀念館。在設計這個紀念館時,曾有人建議他做得莊嚴肅穆。“但我后來實地調研發現,在玉樹這個藏區,對于生死的看法和我們漢族人完全不一樣。對于漢人而言,死亡是很嚴肅的一件事;而藏族人則認為死是輪回,他們把‘死’這件事情本身看得很淡。”最終,孟建民在玉樹地震遺址紀念館的設計中引入了大量藏俗,運用紅色讓參觀者感到溫暖,而內里陳設的轉經筒、酥油燈等,強調了藏族人對未來的寄托。現在,藏民放牧經過紀念館,都會進去轉轉經筒,這所紀念館也真正成為藏區的一部分。
孟建民說,中國建筑設計師一開始學西方,但到后面就應該開始走自己的路了,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才能真正做出精品建筑來。在孟建民看來,寧波博物館是目前中國建筑設計師中,將現代和傳統結合得較為理想的一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