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構件式幕墻(詞條“構件式幕墻”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因其結構簡單,加工容易而在幕墻行業(yè)使用較多,但本身存在著安裝現(xiàn)場工序多,工作量大,占用工作面時間長的缺點;而單元式幕墻因其大部分工作是在工廠車間完成的,產(chǎn)品質(zhì)量容易掌控,現(xiàn)場只需一個一個板塊的吊裝與插接,因其具有安裝速度快、工期短等特點而備受建設單位和建筑師的好評,各地高檔寫字樓,酒店公寓等公共建筑的外墻都流行采用單元式幕墻。
單元式幕墻,是指由各種幕墻面板與支承框架(詞條“框架”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在工廠制成完整的幕墻結構基本單元,并將單元直接安裝在主體結構上的建筑幕墻。單元式幕墻按建筑物樓層高度進行幕墻單元分格、制作和安裝,各單元板塊在工廠車間加工并組裝完成,面板拼裝在單元板塊邊框上,而單元板塊與主體結構的上墻連接件安裝在單元板塊內(nèi)側,現(xiàn)場依次吊裝幕墻單元,單元板塊間的上下接合,左右接合靠相鄰兩單元板塊相鄰邊框?qū)Σ褰M成組合桿件,完成受力與密封。
一、單元式幕墻的典型結構
單元式幕墻作為一種面板結構,上下左右四個邊框分別與鄰近板塊的對應邊框之間采用插接結構,在外加荷載時能同時變形、協(xié)同受力,插接面同時設計有三道密封膠條(詞條“密封膠條”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來確保相鄰兩個板塊之間的防水密封。
單元式幕墻的三道密封線為:
① 塵密線:單元式幕墻為阻擋灰塵及大部分的雨水進入型腔而設計的一道密封線,通常采用膠條擋水,一般由相鄰單元的膠條相互搭接實現(xiàn)。
② 水密線:通過幕墻表面的少量漏水可以越過這條線進入單元式幕墻的等壓腔,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進入等壓腔的水將被有序排出,達到阻水的目的。
、 氣密線:由于水密線和氣密線之間的等壓腔和室外基本上是相通的,因此水密線不能阻止空氣的滲透,阻止空氣的滲透任務由氣密線來完成。氣密封膠條可以確保室內(nèi)室外隔絕。
圖a 是典型的左右兩個單元板塊間插接的橫剖節(jié)點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右邊單元板塊的左邊框(俗稱公立柱)有兩個長邊(壁厚≥3mm),伸入左側單元板塊的右邊框(俗稱母立柱)的凹槽內(nèi),兩者之間內(nèi)外均通過彈性膠條緊密接觸,沒有間隙。外加荷載(如風荷載)時兩側邊框能同時受力。凹槽前后兩道密封線就是前文所述的水密封線和氣密封線,左右邊框前端的兩道搭接的膠條,即是塵密封膠條。
圖b 是典型的上下兩個單元板塊之間插接的縱剖節(jié)點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上單元板塊的下邊框有一個封閉腔的兩側面伸入了下單元板塊的上邊框凹槽內(nèi),兩者之間內(nèi)外均通過彈性膠條緊密接觸,沒有間隙。外加荷載(如風荷載)時上下邊框能同時受力。凹槽前后的兩道膠條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水密線和氣密線,在下邊框的前端有一道向下搭接到下面板塊頂部的膠條,即是塵密封線。四個邊框三道密封膠條的形狀相同,分別處于同一個平面中,直角交接處可以用密封膠粘接(詞條“粘接”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使之連續(xù)起來。
水密線和氣密線之間的空腔就是等壓腔。從橫剖節(jié)點圖與縱剖面節(jié)點來看,空腔內(nèi)外兩側的密封膠條是連續(xù)的,但在單元板塊的上橫框上,必須開有適當尺寸的長圓孔,用來確保當外界正負風壓變化時,有一定體積的氣體能通過長圓孔進出空腔,使空腔內(nèi)的氣壓始終能夠與外面氣壓基本相等,即使有少量雨水進入等壓腔,這些少量雨水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經(jīng)下部長圓孔自動流至幕墻外面。
在氣密線兩側,縫隙和氣壓差同樣不可避免,要達到不滲漏的目的,則要使水淋不到氣密線,消除滲漏三要素中水的因素(滲漏三要素指縫隙、雨水、氣壓差須同時存在,少一項則不會發(fā)生雨水滲漏)。由于通過塵密線和水密線的水很少或沒有,加上合理的組織排水,就沒有水淋到氣密線,氣密線縫隙周圍沒有水,就不會發(fā)生滲漏,從而使單元式幕墻對插部位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這就是雨屏等壓密封原理在單元式幕墻中的應用。
另外,玻璃四周與四邊框,如果是明框結構,需要在預留間隙中填耐候膠,如圖c 所示。如果是隱框結構,則需要打結構膠,而單元與單元之間,則須通過這三道密封線進行有效密封。
二、單元式幕墻結構組裝與密封
單元式幕墻四邊框架一般采用如下圖所示的組裝與密封方式:
圖d 所示單元板塊四邊框連接接合處加膠后再用螺釘連接鎖緊,目的是為了防止雨水從邊框的各個鎖緊孔處滲入,如果一旦密封失效,雨水仍可能進入型材空腔,但不能讓雨水從型材接合面的縫隙中進入室內(nèi),而應設置合理的排水路徑,即必須讓雨水從開在左右邊框兩端位于上下橫框型材空腔下面位置的長圓孔內(nèi)流到左右邊框外側,再經(jīng)下一板塊橫框上所開排水孔排出幕墻結構體外。
單元式幕墻上橫框和板塊的寬度相同,它的下底面完整地壓在單元板塊最上面,覆蓋了左右邊框,相鄰單元板塊上橫梁(詞條“橫梁”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之間的縫隙要打耐候密封膠,不能讓雨水從這里流到下一層板塊。橫梁上面的避水板之間的縫隙也需要打膠密封。
單元式幕墻下邊框長度在左右邊框之內(nèi),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從兩側邊框漏進去的雨水,可以依靠自身重力,從上往下無阻礙地進入到上下板塊間下橫框上部空腔,而左右兩個板塊的上橫框之間是需要如圖g 所示打密封膠的,不應讓上層的雨水流入下一層板塊。這個位置限位塊的高度使空腔內(nèi)兩邊高、中間低,迫使雨水從板塊中部上邊框所開長圓孔排出。
單元式幕墻防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相鄰四個單元的交接處“+”字縫,這是單元式幕墻防水的關鍵,必須按圖g“相鄰單元板塊間打膠示意圖”處理。
三、單元式幕墻結構安裝方式
單元式幕墻典型的上墻安裝方式如下圖所示:一般需要有三維調(diào)節(jié)(粗調(diào)與微調(diào))定位功能。采用勾掛式連接件, 易于安裝,無需焊接。
圖j 標注限位塊的鋁型材,可以做成100~150mm 長兩段,設置在相鄰兩個單元板塊接縫的兩邊,其作用主要是將面板(如玻璃等)傳遞給左右邊框的荷載再傳遞到下面板塊的上橫框上,并起到一個局部加強上橫框強度的作用。也可以做成200~300mm 一段,待相鄰兩個板塊安裝調(diào)整到同一高度后從一邊凹槽內(nèi)移動到相鄰兩個單元板塊接縫的正中間,還可以起到保持兩邊板塊同時變位的作用。
四、結 語
單元式幕墻插接縫是單元式幕墻結構的關鍵技術部位,應用雨屏等壓原理對插接縫進行合理設計是阻止雨水透過插接縫滲入建筑物內(nèi)部的最有效方法,在實際工程施工中,組裝與安裝階段的質(zhì)量控制亦至關重要,只有按規(guī)范的工藝操作,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達到單元式幕墻的各項性能。
【參考文獻】:
○1.美國AAMA 幕墻系列第2卷
○2.單元式、半單元式幕墻技術 張芹著
○3.新日輕株式會社設計基礎
○4.日本東海大學教授石川庚三博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