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4、玻框比保持在70%。
5、獲得的內表面溫度如圖3所示。橫坐標是內表面每個點到sight|ine的累積距離(每個網格的內表面邊長 ),Sight|ine是指玻璃可視部分的最下沿,橫坐標的負值表示框的內表面,正值表示玻璃的內表面。因此獲得的累積比例圖中,橫坐標0所對應的值就是框所代表的比例,因為y軸的左邊都是框,右邊都是玻璃。
6、因為玻璃間隔條的存在,玻璃的邊緣部分(到sight|ine63,5mm范圍內的透明部分)要大于中心部分的,所以有必要統計這—段的熱流累計比例。

三 、 比較結果
按照上述步驟,得出的累計比例如表4所示。黃色部分表示框+玻璃邊緣部分的比例。按照框和玻璃的U值差異排序的數據如表5和 圖6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
●對于普鋁窗`流過框的比例在55%以 上。也就是一半以上的熱量從窗框流走了。熱量流失的越多`框室內表面溫度越低(圖7),而與玻璃邊緣部分的熱交換增加,拉低了玻璃邊緣的溫度。
●對于使用了14.8隔熱條的節點,隨著玻璃U值從2.7降到2.0,再降到1.6,通過框的熱量從39%增加到了49%。
●從圖6的累計比例趨勢圖中,框以及框+玻璃邊緣的比例在2.0處出現拐點。對于玻框比為70%的常見窗型,如果從窗框流失的熱量超過45%,就顯得不含理,因此框與玻璃的u值差異應低于1.5。
●圖7為三種窗框搭配1,6的中空玻璃,室內側溫度的分布。可以明顯看出框與玻璃差異小時,其溫度差異也小。

框和玻璃表面溫度差異大,容易引起:
●玻璃板(詞條“玻璃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塊的溫度差增加 :比如普鋁窗框的表面溫度低,使得和Low-E玻璃邊緣的輻射熱交換增加,拉大了玻璃中心和邊緣的溫差,進而增加了玻璃的熱應力,結果就是容易炸裂。如果玻璃切割(詞條“切割”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加工時不正規,所導致的邊部裂口大的話,熱炸裂的概率更高。
●舒適度不良。窗戶和居住者之間會進行輻射的熱交換,而玻璃和窗框給人的感覺明顯不同。所以被動房特別規定了窗框、玻璃的溫度與室內溫差不能大于3度 。
●結露。普鋁窗框溫度低,更容易結露或發霉。
四、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框和玻璃的U值差異越大,流過窗框的熱量比例越高,而旦框和玻璃的表面溫度差異也越大,都對用戶的熱舒適度不利。比如普鋁配LOW-E時,其窗框流失了整窗55%以上的熱量,使得玻璃中心和邊緣的溫差加大,極易導致熱炸裂。如果以45%作為臨界點,則框和玻璃U值差異小于1.5是比較合理的。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