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內遮陽主要以防眩為主、遮陽為輔,適合于冬季采暖地區,在防止陽光直射的同時,可以讓陽光進入室內提高溫度;
中置遮陽,兼有內外遮陽的特點,一體性較強,不易損壞,但造價較高。通過不同遮陽裝置的組合使用,在夏季可以大大降低空調負荷,在冬季可以節省取暖能源。
研究結果表明,利用遮陽技術,建筑物可節省約40%的能源。在歐洲如果全面推廣建筑遮陽技術,每年可減少排放8000萬噸CO2。德國十分注重建筑遮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無論是辦公樓、商業建筑還是住宅樓,隨處可見遮陽裝置,應用十分普及。
5.供熱空調技術。
雖然德國面積不大,但工程師能根據地域特點,采用集中與分散供熱合理使用、末端用能裝置多樣化、高效熱電聯供等方式,因地制宜為建筑物選擇合理的供熱空調方式。同時,先進的控制系統可以使熱泵空調能根據室內外溫度、濕度變化情況進行精細調節,對建筑物分層、分區進行溫度調控。公用建筑的熱泵空調系統能根據上下班時間進行自動開啟和關閉。根據公用建筑室內監測空氣質量的傳感器返回的實時數據,新風控制系統能實現自動開啟、關閉以及調節新風量大小的功能。通過這些技術,大大提高供熱效率,實現節能目的。
(三)注重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
德國除對新建筑實行較高節能標準外,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也相當重視。一方面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從政策層面加以引導,例如,根據歐盟能源效率規程,每年要對3%的公共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另一方面通過設立專門的基金(如KFW基金),提供低息貸款等方式,加大資金投入,推動舊房節能改造。改造目標主要包括提高建筑舒適度、降低建筑能耗、減少環境污染等。改造內容包括增加建筑外保溫設施;更換高效門窗;對供熱系統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拆除褐煤供熱鍋爐,安裝熱氣鍋爐和燃氣發動機熱電聯產裝置;將居民的燃氣熱水器改為供熱公司集中供應熱水;改造樓內采暖系統,安裝新的散熱器和自動溫控閥等。
目前德國共有住宅約3900萬套,1000萬套建造于1979年之后,熱工(詞條“熱工”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性能尚可,暫不急于改造;2900萬套建造于1979年之前,熱工性能較差,它們消耗了德國建筑能耗90%以上,需要全面改造,目前每年改造大約20萬套,其中600萬套已完成節能改造。完成改造住宅的能耗大為降低,單位居住面積采暖能耗由改造前的160-200Kwh/(m2a)下降到70-90Kwh/(m2a),每年每平米住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40千克。
目前我國正處于建設高峰期,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新增建設面積總和。現有建筑80%以上都是高耗能的建筑,建筑能耗普遍在德國、丹麥等發達國家的3倍以上,即使執行“二步”節能標準(50%節能標準),能耗也是其2倍;建筑節能技術相對落后,在設計水平、建筑技術、設備材料制造及應用上,都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國建筑節能潛力巨大,任務艱巨。德國在建筑節能方面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國特別是東北地區學習借鑒。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