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日起,由住房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歷時兩年多編制的國家標準《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正式實施。
該標準由總則、術語、基本規定、設計階段評價、建造過程評價、管理與效益評價6章組成,對“工業化建筑”、“預制(詞條“預制”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率”、“裝配率”及“預制構件”等9個專業名詞進行了明確定義。記者注意到,過去說法不一的“預制率”有了更規范和準確的定義:工業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體結構(詞條“主體結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圍護結構中,預制構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對應構件混凝土總用量的體積比;過去沒有量化的“裝配率”問題也有了規范說法:工業化建筑中預制構件、建筑部品的數量(或面積)占同類構件或部品總數量(或面積)的比率。同時,該標準還明確了參評項目的預制率不應低于20%,裝配率不應低于50%。標準還規定,申請評價的工程項目應符合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作、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專家認為,該標準對建筑設計、構件制作、施工裝配、室內裝修的一體化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進行了清晰的描述和界定,體現了設計、生產、運輸、吊裝、施工、裝修等環節的協同配合,這對加強工業化建筑項目的工程計劃、技術措施、質量控制、材料供應、崗位責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編制組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組織編制標準的配套使用細則,及時總結使用情況和評價工作經驗,適時開展修訂完善,適當擴充適用范圍,涵蓋更多建筑及結構類型,更全面地界定工業化建筑的評價參數體系和分值,使整個評價體系更具先進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近日,從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十二五”時期,重慶市將把全面提升建筑節能減排貢獻率作為主要目標任務:
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嚴、內容更廣泛”。該標準在修訂過程中,總結了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評價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開展了多項專題研究和試評,借鑒了有關國外先進標準經驗,廣泛征求了有關方面意見。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同時增加環境負荷。據統計,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備。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與建筑有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