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fā)布:
垂直蔓延的都市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同時,隨著人類對宜居環(huán)境的美觀舒適的近乎苛刻的、不同價值取向的多樣化追求,未來的建筑將呈現(xiàn)出集美觀、舒適、實用、環(huán)保而又個性化的高科技現(xiàn)代化景象。相信大多數(shù)人對于未來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我們跟著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小編一起來看看建筑師們?yōu)槲覀冊O計出的各類未來建筑。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類群體,有著不同的審美觀點,一個時代可能流行空間流線、五彩繽紛、富麗堂皇的建筑,當人們對這種建筑出現(xiàn)審美疲勞時,下一個時代可能就會流行棱角分明、灰度模糊、簡約樸素的建筑。同樣的,一個地區(qū)可能流行前者,面另一個地區(qū)可能同時在流行后者;即使是同一地區(qū),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有些人可能喜歡前者,有些人可能喜歡后者。當然,建筑的類型也不僅僅是限于以上列出的兩類,一個成功的能準確把握未來建筑發(fā)展方向的建筑師,必須要具有準確把握人性的特點、地域的特點、文化的特點,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對建筑的不同的審美追求。
對于未來,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和小編一樣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下面,我們來看看建筑師們?yōu)槲覀冊O計出的各類未來建筑,雖然我們都不會有機會在這些建筑中居住,但是一飽眼福還是可以的。
光子空間
英國初創(chuàng)企業(yè)“光子項目”(The Photon Project)日前宣布,將推出“光子空間”計劃,即建造世界上第一個全部由智能玻璃(詞條“智能玻璃”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打造的未來式住宅。
鑒于自然光對我們的能源水平、睡眠模式還有整體健康方面都有巨大的積極好處,“光子空間”的目標是創(chuàng)建一種新式住宅,允許住戶與外界進行最大程度的連通。
“光子空間”可成為酒店、水療中心、健康療養(yǎng)所、醫(yī)療中心以及其他度假村的理想附屬建筑,其外部“表皮”由智能玻璃組成,這些玻璃有彎曲的玻璃梁支撐。在iphone手機應用的幫助下,只需要一秒鐘,智能玻璃就可從透明切換到不透明狀態(tài)。
旋轉式太陽能住宅
美國洛杉磯建筑師邁克爾·伽特澤,在建筑界是一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人。當然,這些標新立異是在太陽能房最基本的要素上進行想象并得以實現(xiàn)的。
這個房子由八個扇形外墻相互疊加,可以圍繞著中央的支撐柱旋轉。外墻是一種百葉窗(詞條“百葉窗”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式的結構,打開時可以透光,封閉時可以遮風擋雨。在天氣好的白天或夜晚,扇形外墻在底座電機的帶動下,可以完全或部分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個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的亭子,住戶可以充分享受陽光和清新的空氣。遇上風雨天或炎炎烈日時,扇形外墻可以圍成一圈,這時住戶就會擁有一個全封閉、安全而完整的家。
地底住宅
與現(xiàn)代建筑盲目追求摩天高樓相反,未來人類的居住形態(tài),仍將回歸地面——甚至回歸至地底。因為這樣的居住,更健康,更貼近大自然。按中國人的說法,這種生活方式更加“接地氣”。
海底住宅
這是萬科度假產品的創(chuàng)新嘗試。未來有望在海南、青島、大連、煙臺等沿海度假城市試點。這一住宅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能夠通過住宅本體產生潮汐能量,并且不產生過量輻射,能與海洋生物共生。這種住宅形態(tài),其實有一定幾率在遠古人類時期形成。如果真那樣的話——“送快遞就比較麻煩了!”
未來的巨型建筑
城市的進化可能比你想象的要詭異得多。它們有可能變成巨大的高密度建筑而不是向城市的外圍擴張。以下的一些建筑的設計有一天可能會成為一座座大都會。
迪拜都市塔
迪拜都市塔由Meraas Holding設計,如果建成的話,這座7,874英尺(2400米)高的建筑將會包括400層的居住空間和一個1312英尺(400米)高的可生產能源的螺旋尖塔。主電梯能以每小時201公里的速度來回穿梭于各個住宅之間。能源是可再生的,包括風能、熱能和太陽能。
水晶島
水晶島由Norman Foster為莫斯科設計,這座1,476英尺(450米)的建筑物并不想成為全球最高塔,但它一層額外的“皮膚”可以抵擋莫斯科冬天的嚴寒,從而減少熱量的流失。該塔會使用可再生能源。原本按計劃會在2014年落成,但因為金融危機整個計劃被推遲了。
清水巨型都市金字塔
清水巨型都市金字塔由Dante Bini和David Dimitric設計,該建筑比吉薩金字塔要高14倍,達到6,574英尺(2004米),可以容納差不多1百萬的人口。該建筑物由8層共204個小金字塔組成。
海上漂浮生態(tài)城
文森特-卡勒伯特建筑事務所以充滿想象力的漂浮綠色建筑設計方案而著稱。由該建筑事務所所設計的“Lilypad”漂浮生態(tài)城市是為應對因氣候變化等原因造成的生態(tài)災難而設計的,用作2100年生態(tài)難民的新家園。據(jù)生態(tài)設計師文森特-卡勒伯特介紹,“Lilypad”漂浮生態(tài)城市是一種兩棲的、可自給自足的城市。城市可以容納5萬人生活于其中,城市中還有人類生活所必須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城市的底部有一個沉沒于水中的礁湖,它可以凈化雨水供“Lilypad”漂浮生態(tài)城市中的居民飲用。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澤奧陸生態(tài)城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歷史文化城區(qū)每年都要接待無數(shù)的游客。為了保護城市中最古老的歷史文化遺跡,伊斯坦布爾城市規(guī)劃者正在嘗試擴建數(shù)個新的城市中心區(qū),澤奧陸生態(tài)城市就是擴建計劃的一部分。澤奧陸生態(tài)城市是一個集生活、工作和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社區(qū),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城中城。根據(jù)設計方案,澤奧陸生態(tài)城市共有14座塔形建筑,這些建筑可以用作住宅、辦公室、賓館等。這些建筑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它們的綠色外墻和綠色屋頂,整體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個綠色的空間。澤奧陸生態(tài)城市設計方案由英國著名的生態(tài)建筑事務所盧埃林-戴維斯-耶安格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作。這種城中城或許并不會馬上就興建,但這是一種未來的建筑設計理念,它有助于建設綠色城市、減少機動車使用率以及引入更多生態(tài)友好型建筑。
韓國首爾Gwanggyo綠色城
Gwanggyo綠色城是韓國首爾計劃建造的一座綠色新城。荷蘭著名的MVRDV建筑事務所負責設計Gwanggyo綠色城的建設方案。據(jù)建筑設計師介紹,Gwanggyo綠色城可以容納7.7萬居民,是一個可實現(xiàn)自給自足的綠色社區(qū)。綠色城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其中的眾多未來派建筑和綠色環(huán)境。這種未來派建筑都是由一個個層疊的、但稍有偏移的環(huán)形結構組成。這些環(huán)形結構有兩種用途,其一就是用作陽臺,另一個用途就是室內公共會議或聚會場所。在未來派建筑中,既有辦公室,也有住宅和購物中心,其它城市生活所必須的設施也應有盡有。此外,這些建筑還具有過濾空氣和降低能耗的功能。
游泳城
許多科學家曾經預言過,如果海平面持續(xù)上升,整個地球未來將成為一個水世界,我們人類將被迫放棄陸地,在水世界上重建家園。本圖所示的這個“游泳城市”似乎就是這樣一種思想的體現(xiàn)。這個“游泳城市”未來建筑設計方案是由安德拉斯-吉奧菲所創(chuàng)作,并在首屆“海洋替代設計大賽”中一舉奪魁。盡管在海洋上打造“游泳城市”可能要耗費巨額資金,但是它卻是未來基于海洋的人類社會建筑的一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