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由2016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所設計,項目位于智利圣地亞哥的圣華金校區,其功能為大學教室和辦公用。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實景圖
設計師的任務是建造一個玻璃塔來承載大學中所有與計算機相關的事物。建筑將會改變,因為傳統工作空間的模式已經顛覆;如果曾經一個好空間(圖書館,教室等)的定義取決于自然光線的良好程度,那么現在,當所有人都面對電子屏工作時,一個好的空間應該擁有良好的半自然光(以避免反射帶來的不適感)。這一事實促使設計師探索嘗試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對外有穿孔設計的空間體塊。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實景圖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對計算機本身,其對教育的影響和其在知識傳播中的作用并沒有特別樂觀——永遠沒有什么比人與人之間的良好對話更加有益(無論是學生和教授之間,或是同學之間)。對話可發生在一個恰到好處的蔭涼下,由手邊一杯咖啡陪伴,也可隨意的發生在某個走廊中。某種意義上,建筑規范支持著正統教育:光,聲,通風……但正統教育之外的教學卻沒有得到支持或關心,正是這一點讓建筑師看到了建筑設計的機會。于是停止了對教育未來的思考盡可能地回望過去,關注更古老和原始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實景圖
玻璃是一種很好的材料,能夠抵御雨水、污染和老化(詞條“老化”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但非常不合適圣地亞哥的氣候,因為它會產生溫室效應。但項目卻沒有足夠的費用購買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幕墻(雙層且有效的有色玻璃)。就算安裝了這種幕墻,后續也會需要為空調支付巨額的費用,可是設計師也不喜歡用鏡面玻璃制作的俗氣外立面。與其考慮一種能夠勝任所有工作的、造價約120美金每平米的外皮(防塵、雨、霧、風化以及溫室效應),分工明確的多層幕墻也許是更經濟的選擇。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實景圖
于是項目采用了在外層利用玻璃的優點,雖然這種做法能源上非常無益但能很好的抗風化。然后再在里層設計一座高效節能的樓宇,里面是一層非常節能的纖維水泥,與外表皮之間形成空氣層。讓空氣在兩者之間自由流動,熱空氣對流形成了一股垂直的風,并由文丘里效應形成的建筑物“腰部”加速,不良熱增益在到達里面的內層建筑物之前就被清除了。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實景圖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實景圖
項目需要極力避免的就是陽光穿透外側玻璃后產生的溫室效應進入第二層墻之后的空間。于是兩層幕墻之間的空間作為包裹內部建筑物的太陽能煙囪,通過對流將熱空氣由頂部的開口排出。建筑物腰部內凹產生的文丘里效應(VenturiEffect)有助于產生一股持續穩定的垂直氣流,由此隔絕溫室效應。建筑細節性能上的細分使得兩棟建筑一共節約了百分之三十的預算。同時也有望在建筑的使用過程中節約相當一部分能耗。
智利天主教大學連體塔樓實景圖
建造一個建筑面積僅五千平米的“塔”是設計師面臨的最后一個難題。無論如何縮減每層的面積,最終的建筑形態都依然笨重——是一個很高的樓,確不像一座塔。那么解決方式是從七層開始將建筑一分為二。兩個體塊都使用了幾乎沒有厚度,但顏色上有些許區別的鋁(詞條“鋁”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制薄片。當你從前方看向這個建筑時,它具有獨特的雙頭形態,但透視從視覺上拉高了建筑的觀感,兩個顏色不同的部分展示出一組具有垂直感的體塊,而它們又共享著各自身體中相當一部分體積,就像是某種暹羅式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