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北京玫瑰博物館是2016年世界玫瑰大會的主會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玫瑰為主題的博物館,玫瑰博物館旨在為中國創造一座全新理念的建筑,歷史與現代、藝術與建筑都在其中融為一體。
北京玫瑰博物館實景圖
2016年博物館開幕時恰逢世界玫瑰大會,于是整個大會從開始到結束都將在博物館內舉辦,當時有三十個國家參加。100英畝的玫瑰園展示了2000種花,玫瑰在中國文化中也有很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十一世紀。
北京玫瑰博物館實景圖
北京玫瑰博物館由NEXT建筑事務所設計,總建筑面積17000平方米,因為其具有傳統與創新結合、內部與外部結合的特點,項目以庭院為出發點,創造了一個具有全新體驗的中國院落建筑。在這里,鏤空墻體與周圍空間相結合,與一般博物館建筑的整體性形成鮮明對比。
北京玫瑰博物館實景圖
古往今來,內向型庭院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這成為了建筑的“理想模型”,體現社會階層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在北京尤其如此,四合院的建筑模型以平民百姓的住房為基礎,但也有如廟宇與宮殿那樣更復雜的建筑。庭院的封閉空間提供私密性與安全感,標志著“內”與“外”的空間和意識形態邊界。
北京玫瑰博物館實景圖
該建筑被一層光滑的不銹鋼(詞條“不銹鋼”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表皮所限定,表皮表面是切割出的中國玫瑰圖案,包裹著整個建筑。這個博物館由一個300米長、17米高的玫瑰圖案穿孔不銹鋼外表皮所覆蓋。在這個獨特的表皮之下,除了博物館主體之外,還有四個半開放庭院之間,玫瑰圖案在內部空間不斷演繹著變化的戲劇性光影效果。這些開放的空間被建筑所圍合,暗喻著中國傳統的院落空間。夜晚的建筑將自身襯托得更加高貴:玫瑰鏤空立面燈火輝煌,倒影著建筑形成一朵朵美麗的花。
北京玫瑰博物館實景圖
縱觀中國歷史,圍合式院落這一經典模式成為中國傳統建筑和文化的一個縮影,它也變成了能說明社會形態以及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間和諧關系的理想模型。相比博物館封閉的核心體量,半透明的墻把周圍的室外空間引入了室內。NEXT建筑事務所的合伙人john van de water評論道:“設計玫瑰博物館時的主要挑戰就是為這座建筑尋找一種現代中國的文化符號,它能夠深深地根植于中國文化中。”
北京玫瑰博物館實景圖
此外,場館在綠色建設方面也頗有成效,該場館引進能源資源等多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應用了建筑業新技術,包括光伏發電、地源熱泵、水系循環集水再利用等,凸顯了科技發展時代的特征。建筑充分利用了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展現了現代建筑工藝和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