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銀川當代美術館座落于黃河西岸,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華夏河圖銀川藝術小鎮內,建筑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四周環繞濕地公園。項目于2012年9月動工,于2015年8月8日開館,總投資約人民幣2.24億元。

銀川當代美術館整體效果圖
項目的室內外工程皆由WAA未覺建筑事務所操刀設計,建筑的設計構思來源于建筑師對地貌學的研究,對黃河變遷力量的感性認知以及對大地景觀風化現象的思考。這個通體雪白的建筑一邊是沙漠,一邊是綠洲。1000多年前黃河曾流經這片土地,爾后改道,形成了當地的典型地貌——沉積巖受到河水擠壓而形成的皺褶肌理。銀川當代美術館就恰恰運用其該元素,設計師用建筑的語言描繪了“張力”和“變化”的力量,成就了建筑的故事性。以其皺褶外形巧妙融入到建筑立面的設計中,可謂將當地巖石(詞條“巖石”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層的皺褶肌理運用得淋漓盡致,致使建筑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卻又顯得如此卓爾不群。

銀川當代美術館實景圖
建筑的內部空間分為公共空間和展示空間。公共空間的設計延續了建筑設計的連貫性;展示空間的設計,盡量減少設計語言,以突出藝術品本身的主導地位。建筑空間依靠明暗變化和材料肌理的轉換,為人們創造了層次感極強的空間體驗。銀川當代美術館的建成記錄了大地景觀的變遷,而建筑立面的皺褶肌理也成為時間的烙印。 美術館采用玻璃纖維強化混凝土(GRC)為主體材質,通體暖白的色調是為了維持材料的自然基礎色調而不需要因為人工著色。

銀川當代美術館內部實景圖

銀川當代美術館實景圖
選擇GRC這一材質,一方面可以滿足幕墻的雙曲造型,另一方面是因為它作為工業石材卻有著同石材一樣對環境的敏感: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顏色逐漸黯淡,然而,建筑師認為材質、建筑同氣候、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是有趣的,材質本身應當表現出時間的印記感。同時,建筑的表面刻意保留了每個體塊間的縫隙,一方面保持了其盡可能舍棄人工痕跡的原則,一方面則意在凸顯建筑由石塊累積而成的體量形態,如同南美印加帝國由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的石頭建筑,是時間與自然力作用的痕跡的記錄,因為設計師并不想營造一座“不朽”的建筑。
銀川當代美術館局部肌理圖
GRC這種材料本身不具備較強的防水性能,甚至要劣于普通石材。其次是曲面的造型也不便于直接在板塊上作防水,所以整個幕墻系統,實際是跟普通的石材干掛做法一樣的。把保溫和防水直接做在建筑主體外,可以更好地對其起到保護的作用。建筑的主體結構是基本直線,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提出可以沿著幕墻的剖面輪廓做階梯狀的處理,這樣既可以減少二次鋼構的用量,也可以增加室內可用面積。最后出于最大化地保持展廳墻面完整性的考量,只在辦公區域和學術報告廳的主體結構作了階梯狀,多出來的空間用來做儲藏室,其他絕大部分的主體墻面都是直線。也就是說這個建筑實際是包裹在一層二次鋼結構之內的。

銀川當代美術館整體效果圖
同時,建筑的外型是建筑師對這種地貌肌理的精神的詮釋和形態的表達,”參數化”作為設計工具而滿足了后期數字生產的條件。建筑表皮由1600多塊GRC面板組成,每塊的大小不一,板塊尺寸在大小從8平米到40多平米不等,在制作上沒有“批量復制”的可能,均是獨立制作而成,這也體現了一種在工業化設計時代不再主流的工匠精神。由于板塊尺寸過大。設計中提出的那些可調節的連接件實際操作起來是非常難實現的,而二次鋼構的預埋件(詞條“預埋件”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定位是能夠直接決定它與GRC板的背負鋼架的位置的,這部分的設計工作都是在BIM模型中完成的。大板塊的優勢是降低了施工安裝中出現錯誤的幾率,但缺點又確實是給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銀川當代美術館局部實景圖
而之所以選用大塊GRC板塊而沒有使用常規的小板塊拼接處理的方式,主要是考慮到建筑表皮的連續性肌理,如果用小板塊拼接會破壞視覺的連續性,而且會增加安裝的誤差;二是因為沒有拼接所以表面不用填縫和作涂料處理,這樣可以保持板材與自然氣候的作用而不會產生GRC板常見的掉皮和開裂的現象。

銀川當代美術館實景圖
已建成的銀川當代美術館擁有許多個第一頭銜,是第一個大西北地區黃河畔的專業當代美術館、第一個坐落于有機稻田的當代美術館、第一個以收藏、展示“中國+伊斯蘭”當代藝術為主軸的美術館、第一個擁有多元化發展的藝術聚落的當代美術館。可以說,這是一個國內非常了不起的藝術殿堂,給銀川市民和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藝術鑒賞之地,并也為所有希望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朋友提供思考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