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夜,萬科公布了2016年報。在年報中,萬科表示對國家的樓市調控政策“感到欣慰”,已經對12個城市的13個項目計提了“跌價準備”。

也就是說,萬科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房價下跌!
萬科在年報里說:
報告期內,項目存貨跌價準備為 13.8 億元,較 2015 年底增長 82.3%,原因在于部分城市房價、地價持續調整、公司基于審慎的財務策略,對仍存在風險的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具體情況如下:

本年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考慮遞延所得稅因素后,影響本報告期稅后凈利潤 6.7 億元,影響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5.4 億元。
通過上述表格,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被萬科“不太看好”的城市有12個,分別是:煙臺、烏魯木齊、唐山、溫州、蕪湖、營口、鎮江、寧波、撫順、大連、南通、南充。
這12個城市中只有寧波、大連是二線城市,其他都是三線城市或者四線城市。
這些城市要么是人口增長緩慢(比如南充、鎮江),要么是經濟處于調整期(比如東北的三個城市),要么是樓市庫存量大(比如寧波、南通),要么是前期漲幅太大仍然在調整之中(比如溫州),要么位于胡煥庸線以西(烏魯木齊)。
但如果你認真閱讀年報,就會發現不是所有位于上述城市的項目,都計提了跌價準備,比如另外幾個大連的項目就沒有計提。所以,還有項目自身的問題。

上圖是大連計提跌價準備的“海港城”的位置圖,可見距離大連中心城區比較遠,超過了50公里。
但也有很多樓盤位置并不偏,甚至位置還很好,比如煙臺的“海云臺”(圖中紅圈的位置):

寧波的“萬科城”位置也不算很差:

南通的“金域藍灣”位置也不算差:

對于樓市調控,萬科在年報中這樣評價:
當 2016年10月,國家對部分熱點城市出臺針對性的調控政策時,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欣慰,這一次調控是及時的,也是完全必要的。讓過熱的市場適度降溫,對穩健經營、有志于長期發展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
一直以來,萬科堅持“為普通人蓋好房子,蓋有人用的房子”。我們始終認為,房屋應該回歸居住屬性,房地產應該回歸實業屬性。面對市場的又一次亢奮,我們更應該不忘初心。
2016年,萬科實現了業務收入2400億元(見下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0.2億元(增長16%),每股收益1.9元,每股凈資產10.28元,市場占有率3.1%;全年交付住宅21.4萬套,創下歷史記錄。年末,萬科持有的現金達到了870億元。

對于樓市形勢的判斷,萬科是這樣說的:
短期來看,市場環境依然復雜。熱點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持續分化,土地市場的調整滯后于住宅市場,以及行業自 2016 年底以來的去杠桿趨勢,都加大了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
長遠來看,房屋回歸居住屬性是大勢所趨。
萬科在2017年的策略是:
2017年本集團將繼續堅持“為普通人蓋好房子、蓋有人用的房子”的宗旨、“以客戶為中心,以現金流為基礎的持續真實價值創造”的業務指導思想,全面落實“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戰略定位,推動2017年各項重點工作的展開。
在投資上,本集團將堅持“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的原則;保持穩定、持續、謹慎的投資節奏,確保資源儲備支持長期可持續增長;2017年隨著行業回歸理性,前期部分高價獲取的項目存在潛在的并購機會。本集團將積極關注土地存量市場的合作機會,充分發揮資金優勢,加強和各類機構的合作,采取更加靈活的合作方式,發掘盤活優質的項目資源。
知道為什么萬科對調控“表示欣慰”了吧,它正懷揣著870億現金,等著那些2016年瘋狂拿地的“愣頭青”們資金鏈出問題,到時候萬科就可以“我為刀俎,人為魚肉”,大舉抄底買便宜貨了!
最強殺招來了!論打擊投機炒房手段,我只服廈門!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人生有三大幻覺:“國足會贏,房價會跌,股市會漲”。
現在第一個幻覺實現了,3月23日,世界杯預選賽,國足以1:0贏了韓國足球隊。
現在最大的幻覺——房價下跌,也可能會實現了。
繼北京出臺史上最嚴限購政策后,廈門也紛紛開啟限購模式。最新的調控政策堪稱史上最嚴,且不但嚴還嚴出了新意!
24日,二線城市中房價最高的廈門發布了樓市調控新舉措,在嚴格執行2016年10月5日住房限購政策基礎上,廈門市本市戶籍成年單身(含離異)人士限購1套住房;通過贈與方式轉讓住房后,再次購買住房需滿3年;新購住房需取得產權證后滿2年方可上市交易。
財經評論員原上草在牛爺財經(youthinking)中表示,
這個限制買賣,比提高房價買賣成本還要命,此前,上海等地出臺了未滿5年,增加交易成本,提高稅費的措施,但畢竟只是增加成本,很多炒房客還是不在乎的。而廈門這一次,是直接不讓你買賣。這招殺傷力太強,直接剝奪你的買賣自由,萬一缺錢很著急了,也不能買賣,這對炒房客會是致命打擊。
這意味著,在這兩年廈門房價上漲時期鉆進去的炒房客,都會傻眼了。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
此次新規最嚴的一條規定,是房屋買賣以后需要三年才可以交易。“這個規定在全國其他城市都沒有,廈門應該是全國首個。此前也有傳言說上海要出臺類似的規定,最終沒有出臺。這次政策的出臺很有必要,一定程度上將住房交易背后的漏洞補上了。”
微信公眾號櫻桃小房子(cherryhouse2017)對此評論道,
1、 據廈門人說,去廈門炒房的大多是外地人,部分中介圍盤加忽悠制造緊張,這次投資客要哭了,比如借錢炒房的,利用銀行首付貸、信用貸、消費貸湊首付和月供的;手上有多套房的投資客,資金周轉不過來的;想短期賺差價,一年半載轉手的,要么繼續捂在手上,繼續籌集資金,每月背負巨額按揭貸款,要么違約。
2、市場成交量會迅速下滑,中介要關門一批,市場觀望兩個月后成交價很快會下跌,資金不夠的投資客要想套現,只能降價通過私下簽訂買賣協議,等拿到產權證再過戶,但是政策又規定沒有房產證的不能辦委托公證,這就麻煩,很多買家不可能冒這個風險付了錢還不去公證,所以投資客基本上沒法套現了。
3、購買二手房的,最多只需要被套2年,而購買新房的投資客,起碼要鎖死三四年,因為從交房到拿到房產證差不多要一兩年。短期投資買新房是最大的坑,拖的時間越長,月供周期長,光是銀行利息就嚇人,給銀行打工了。
最關鍵的是,一旦打響了第一槍,有了典范,預計后續會有其它城市跟進,學習此種打擊投資炒作方法,進一步加碼限購調控,落實中央所說的“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精神。
總之,房價如果暴跌了,甚至是腰斬了,受傷害最大的恐怕是瘋狂的炒房者,這些人需要被教訓,才知道房價暴跌帶來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