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當地時間2017年3月11日11時18分,伴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非洲第一高樓——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宣禮塔混凝土澆筑標高(詞條“標高”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達到250.125米,主體結構正式封頂。
非洲第一高樓
非洲第一高樓
該項目位于地中海南岸的阿爾及爾灣畔,由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三公司與中國建筑阿爾及利亞公司聯合承建,合同總金額達15億美元,是中國建筑目前在非洲承建的最大工程。
項目占地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其中265米高的宣禮塔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高的清真寺宣禮塔。同時,這個超大建筑群還包括一座占地2萬平方米的祈禱廳、一個藏書量豐富的圖書館、一個文化中心、一個《古蘭經》研究院、一座停車場,以及管理中心、就餐區和數座花園等12座建筑。在2016年10月19日,清真寺祈禱大廳圓滿實現結構封頂,2016年12月16日宣禮塔建筑高度達到223.5米,經超越南非約翰內斯堡卡爾頓中心,登頂“非洲第一高”。
地震帶上建起“非洲第一高樓”
阿爾及爾處在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屬于地震多發區域,大清真寺項目地震設計回歸周期是1000年,抗震設防烈度高于國內的9度大震設防。
為此這個項目在抗震設計上做足了文章:祈禱大廳采用了抗震支座和阻尼器(詞條“阻尼器”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組成的先進的隔震體系;宣禮塔采用了超深的壁式樁基礎;對于地上結構,宣禮塔采用了新穎的多核心筒混合結構設計,祈禱大廳和廣場采用了輕質、高強的預應力離心混凝土八角柱。
祈禱大廳是本項目的核心建筑物,底部使用了246個抗震支座和80個阻尼器來形成隔震體系,可減少約65%的地震響應作用,可滿足抵御千年一遇大震的要求,其理論使用壽命可達500年,也可對支座和阻尼器進行維修和更換,滿足建筑在遭遇超強地震后可繼續使用。
作為項目另外一座主體建筑,宣禮塔采用壁式樁基礎作為承重樁,由60根43m深的方樁組成,最大截面尺寸達1.2×7.2M;單個鋼筋籠重達72噸,單根樁鋼筋籠焊接(詞條“焊接”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接頭數量多達198個,鋼筋籠吊裝難度大,需將整體鋼筋籠分成兩節進行分段吊裝,焊接接頭多,孔口對位難度大。
對于宣禮塔的地上結構建筑平面為正方形,高為265米,橫截面寬度僅26米,高寬比為10:1,按照國內的抗震要求,在9級抗震設防烈度下,超高層建筑的高寬比一般不超過5 :1。為了能夠滿足建筑使用要求和抗震要求,宣禮塔采用了多核心筒勁性結構體系,核心筒分別位于四個角上,每個核心筒之間通過鋼結構X型斜撐及水平樓板連成一個整體,頂部通過鋼梁及剪力墻將結構連成一個封閉的體系,以增加結構的抗震性能。
但是這樣的多核心筒結構分部在建筑的外圍的特殊設計,也給結構施工組織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為此項目與奧地利的DOKA公司合作,針對宣禮塔施工特點單獨設計了DOKA爬模系統。
阿爾及利亞宗教事務和宗教基金部長格拉馬拉表示,大清真寺建造計劃承載了阿國百年的民族夢想,國家希望它能屹立千年。
因此,無論從設計還是施工質量,項目團隊都按地震統計資料中過去一千年內最不利的情況進行嚴格要求。抗震支座安裝軸線偏差在3毫米以內;單根重量100噸的巨型離心預制混凝土八角柱,安裝垂直度偏差2毫米以內;混凝土鋼筋含量每立方225kg,超出國內公建標準(100kg)一倍還多;外飾面大量使用的超高性能纖維混凝土(相當于C130砼)國內無法生產,在歐洲尙屬新工藝。為了解決一項項技術難題,攻關小組經常加班到凌晨,有的職工說夢話都在推演公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界建筑領域最頂尖的246個抗震支座,80多個阻尼器安裝完成;682根巨型離心預制混凝土八角柱在祈禱大廳和停車場區域豎立起來;項目自主研發的超高層C50/60配比混凝土成功PK掉法國供應商拉法基,助力宣禮塔結構施工進入最快7天一標準層。以匠心筑品質,嘉瑪大清真寺見證了魯班傳人的信仰,項目經理權會利表示“阿國人民愿意把自己民族的信仰工程交給我們中國人來做,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信任,我們一定要將心比心,用匠心建筑信仰的高度”。
中國智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項目的主要參與方分別來自非洲、歐洲、亞洲、美洲四大洲,同時有來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阿聯酋等超過12個國家的設計咨詢公司和78家分包商(含勞務分包)、88家供貨商。工作語言涉及到漢語、法語、英語、阿拉伯語、德語等語言,需要使用的規范,包括國際標準、歐洲標準、德國標準、法國標準、中國標準、阿爾及利亞當地標準等,其中僅歐洲建筑規范就涉及1689部。
基于上述語言、文化、標準規范等的巨大差異,給參與各方尤其是作為總承包方的中建,在國際化環境下的溝通協調協作帶來巨大挑戰。而且由于原設計的不完善,中建實際上在以EPC的形式實施項目,需要進行設計、采購、施工和后期維護全鏈條的管理,如何緊密的銜接和協調這樣一個超大型項目的設計采購和施工的關系,同時對接業主、業主顧問、設計院、監理、CTC、保險公司、試驗室,以及消防局、水利局等阿國政府部門和阿國眾多第三方監督和檢測機構,都是對“中國智慧”的極大考驗。
為此,公司抽調了具有豐富國際工程經驗的管理和技術力量組成項目中方核心管理團隊,團隊中具有項目經理經歷的多達18人;項目開工后,又先后選聘了13名外籍管理人員補充進核心管理團隊,全面參與項目合約管理、技術管理。高峰期,項目需要維持近300人的龐大的總包管理團隊,接近2000人的現場分包隊伍和工人,以及上百家在全球各地提供后臺支持的分包商和供貨商。過程中為掌握新標準,項目定期組織集中學習,請歐美專家授課,舉行歐標競賽,先后培訓考試上百場,確保每位一線工程師都對相關標準心中有數。
25歲的阿爾及利亞工程師米杜在嘉瑪大清真寺項目工作已3年,如今他已能獨當一面,負責宣禮塔所在的B區域所有的弱電系統,包括消防系統、樓控系統等關鍵環節。這個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大男孩,已經掌握了基本交流的漢語能力,專業能力上也高出與他同屆的畢業生。
米杜感言,中國人最大的特點是“先工作后玩”,“因為生活習俗的關系,阿爾及利亞人工作時間普遍比較短,而中國人工作比較拼,加班工作司空見慣。一開始感覺難以適應,但現在已經能完全跟上中國人的工作節奏。也正因為這股工作的拼勁,我成長很快。”
米杜告訴筆者,項目上請了不少阿爾及利亞工人和大學應屆畢業生。在中建的安排下,一批技術過硬的中國工人和工程師和阿方員工結對子,“師父帶徒弟”。一段時間后,阿爾及利亞員工的技術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工作態度也被認真敬業的中國員工所感染。
在體現傳統宗教風格的外飾面上,項目大量使用超高性能纖維混凝土,該技術在歐洲亦屬于新工藝,其高耐壓性,要求持續28天,耐壓強度大于130Mpa的壓力下不損壞,相當于C130砼。著名伊斯蘭藝術家沙阿夫是嘉瑪大清真寺雕塑裝飾的藝術總監,他表示“這個項目交給中國人后,實際接觸中發現,我們設計的藝術裝飾,體現在建筑上每一個區域的紋路走向都分毫不差,中國人的友善和認真讓我感動。”
中國品質令歐洲監理刮目相看
嘉瑪大清真寺項目的混凝土標準采用歐洲標準,初混溫度30°C以下,這在氣溫偏低的歐洲很容易實現,但在室外溫度四五十度的非洲就變得十分困難。這個標準從未在非洲大陸的工程中使用過,很明顯有些“水土不服”。但就因為初溫降不下去,德國監理不讓澆筑混凝土,項目全線停工,持續了一個多月。
為了讓初混溫度達到標準,項目工程師們日夜推算公式,改進配比,從國內空運了大型制冰機,終于讓初混溫度成功降至30°C以下,讓項目順利復工。事后,德國監理對中建的技術水平刮目相看:“中國人做到了歐洲人不可能完成的事,在初混溫度控制上,中國人的混凝土工藝已領先全球。”
項目副經理葛志雄介紹,阿爾及利亞的法律體系和法國相似,項目監理的權力比中國國內大很多,有獨立的決策權,“一個環節干完,如果監理不滿意,即使業主通過,也不能繼續,必須停下來整改。項目監理來自德國和法國。我們靠工匠精神去拼,去改進,我們永遠比監理和業主下班更晚,贏得了歐洲監理的尊重。”
嘉瑪大清真寺項目是中國建筑在非洲承接的體量最大的工程,非洲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也與阿爾及利亞有相似之處。在項目中的技術突破,和歐美監理與非洲業主打交道的方式,經營和管理的方式,這些都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上的開拓積累了寶貴經驗。經歷這個項目,中建培養了很多熟悉非洲和其他海外市場的人才。
項目開工4年多來,其補充設計方和監理方更換多次,唯有承包商中建公司始終得到阿爾及利亞方面的信任。2016年項目順利實現兩大重要節點,10月19日,祈禱大廳實現主體結構封頂,12月16日宣禮塔建筑高度達到223.5米,超越南非約翰內斯堡卡爾頓中心,登頂“非洲第一高”。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總理塞拉勒曾多次蒞臨嘉瑪大清真寺項目視察,2016年10月30日,布特弗利卡總統參觀了祈禱大廳廳內廳,并在主入口駐足遠眺宣禮塔,對工程建設表示滿意。
如此重要的高難度項目,中國建筑如何從承包商競爭中脫穎而出?阿爾及利亞工程師索娃妲給出部分答案:中建1982年就已進駐阿爾及利亞市場,是當地最大的建筑企業,它承建的項目伴隨著許多阿爾及利亞人長大,中建的品質深受當地人民的信任,它也是阿爾及利亞許多工科畢業生的理想工作單位。
據了解,中建在阿爾及利亞先后建設了首都新國際機場、康斯坦丁歌劇院、外交部大樓、國家會議中心、600萬平方米住房、15座大學等重大國計民生項目。大清真寺項目的業主方代表、項目總監穆薩表示:“在阿爾及利亞,越是施工難度大、越是質量要求高、越是工期要求高的項目,越會想到中建。” 他還透露,法國最大、全球第二的建筑工程集團布依格(Bouygues Group),在嘉瑪大清真寺項目競標結束后,宣布關閉其在阿爾及利亞的辦事處,理由是由于亞洲國家的競爭,已難以拿到項目。
中建和阿爾及利亞的合作正在進一步深化,如今在阿爾及爾,中建有多個項目同時在建,阿爾及爾新港項目正在通過中國商務部申請“一帶一路”的專項貸款。穆薩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阿爾及利亞來說是一個巨大利好,阿爾及利亞是中國從北非進入整個非洲腹地的一個窗口,雙方的合作能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積累經驗,提供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