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和維護將帶來巨大的商機。
我國既有建筑面積超過650億平方米,有不少建筑是不節能建筑,需要對其進行節能改造,同時也需要進行安全維護。推廣節能門窗則成為建筑節能改造首選方向。住房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重2012年6月19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說,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國全社會終端能耗的比例約為27.5%。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建筑能耗一般要占到全社會終端能耗的40%以上。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建筑總量將不斷增加,建筑能耗總量和占全社會能耗比例都將持續增加。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城鎮節能建筑僅占既有建筑總面積的23%,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水平還有提高的空間。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3〕1號),在全國實行《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將“推動建筑工業化、切實抓好新建建筑節能工作和大力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作為其中的三大重點任務。因此,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維護過程中,建筑門窗是關鍵。
③國家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將不斷提高,基本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這是國家意志推動的事業,也將為建筑門窗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④國際市場的開拓。中國的建筑門窗幕墻企業已經走向世界,中國幕墻企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異已經不是很大,在人力資源和價格等方面還有相當的競爭力。同時,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門窗幕墻生產和使用國,偉大的實踐必定會帶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這也將大大增強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可見,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的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建筑幕墻門窗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促進行業高效可持續增長,通過市場驅動和政府推動的有機結合,實現資源要素有效供給、質量提升和高效配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建筑幕墻門窗行業發展中供需錯配的主要矛盾,通過著力改善行業商業模式,提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環境、優化行業的供給側機制,激發行業市場主體活力,推動行業長期、可持續健康增長。
行業的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建筑幕墻和門窗的需求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國建筑門窗的安全、節能和環保等性能是未來建筑幕墻和門窗發展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問題。越來越高的性能與質量要求,對建筑幕墻和門窗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也是我國建筑幕墻門窗行業發展的良機。
信心來源:消費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安全維護!Why?
1)建筑幕墻和門窗節能潛力巨大。
我國建筑門窗的節能水平和歐洲國家的差距不斷加大,門窗的高能耗已經影響了國家節能規劃目標的實現。中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30%以上,窗戶的熱損失占建筑能耗50%以上。約650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95%為高耗能建筑,單位面積建筑采暖能耗是同緯度發達國家3倍以上。我國北方地區建筑占全國10%,但能耗占40%,僅冬季采暖比同緯度發達國家多耗煤18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70億元。
我國目前節能門窗只占0.5%,歐洲達到67%。(按110億平方米窗面積計算,如果達到歐洲目前節能標準,每年可節約4.3億噸標準煤,相當于煤炭年產量20%)德國門窗的節能標準不斷提高,(U值)已經降低到0.8,我們只有北京、重慶、烏魯木齊和東北三個省會城市等少數城市降低到2.0以下。
提高節能水平是國家的戰略要求,受益的是全社會,考慮到門窗用戶需要增加的支出,很多國家都對節能門窗給予政府補貼。美國(計劃2015年前全部更換為節能門窗,每平方米補貼35美元)、日本(每平方米補貼約合人民幣500元)、德國(住宅翻新必須達到節能標準,除可獲得低息貸款,達到標準還款本金可免除15%)、法國(減免稅收、貸款零利息、減免個人所得稅),巴西和歐洲等多數發達國家也都有相應補貼政策,推動了門窗節能技術的發展和國家節能水平的提高。我國目前對鋼鐵、化工等企業按生產過程減少耗能折合標準煤給予補貼,對節能燈、新能源等節能產品按產量給予補貼,對節能門窗只是在墻體保溫中給予每平方米6元的補貼,且難以落實。影響了用戶采購價格偏高的節能門窗的積極性,這和沒有建立對建筑物實際使用的門窗整體的節能性能進行科學、準確的節能性能評價體系有很大的關系。(近期正在進行政策研究、技術研發和相關準備,預計門窗K值(W/K.m2):嚴寒地區1.0、寒冷地區1.5、夏熱冬冷地區2.0、夏熱冬暖地區3.5,從而實現行業的消費升級,倒逼供給側提高門窗幕墻質量、性能、功能,從而實現產品價值和企業效益的提升!)
2)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
供給側的結構性問題,關鍵是供給主體的結構問題。因此,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著力于有效供給,即擴大有效供給優化行業產業結構,以創造并引導供給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推動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激活行業供給增長內生動力,推動新的行業業態不斷融合、演繹、更迭、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點是:勞動力供給、技術供給和制度供給。因此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腳點應該為:
(一)創新人才供給。
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是重要的創新供給要素。
(二)提升科技供給。
行業科技創新是供給側全要素生產力的重要組成要素,提升有效的科技供給,一方面要加大行業科技創新投入。增加行業科技創新數據庫和平臺建設投入,加大對高校和其他研究機構的基礎性研究、應用型研究項目的支持力度,扶持行業研究創新機構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提高行業科技創新轉化力度。
(三)優化資本供給,打造智能制造系統,提升信息化水平。
有效的資本供給是打破條塊分割、市場分割、釋放市場投資主體活力的供給。通過提升信息化水平,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可以有效實現全產業鏈的有機融合,實現整個生態圈的健康發展。擁抱工業4.0,打造智能制造系統,實現轉型升級。
三、新標準簡介和建議
1、關于門窗、幕墻認證的標準和體系
我們知道,門窗、幕墻均是專業性較強的產品,終端用戶很難掌握識別什么是好門窗的方法和技能,所以需要可信任第三方機構對門窗、幕墻進行認證和評價。
在我國,從事門窗認證、檢測與技術服務業務是開創性的工作,需要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的、成熟的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
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加快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全面提升建筑產品質量,特別是門窗產品性能水平,對產品質量、性能等關鍵指標和產品第三方認證給予高度重視的背景下,建筑行業認證認可市場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需求和發展潛力。推動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產品認證的發展,對改變困擾行業多年的市場困境,促進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簡稱協會)投資創辦了中窗認證檢測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窗公司),加快了開展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產品認證的步伐,并結合中國國情研發完成了一系列產品認證標準規范、程序性文件(質量手冊、管理文件、附件)和實施規則,即將在我國開展門窗幕墻及相關產品的認證活動。
國家質量技術基礎(NationalQualityInfrastructure,NQI),包括計量、標準、合格評定。這是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工業發展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主流國際組織在總結質量領域100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新概念。可通俗地理解為:由政府監管部門和經認可的私營或公共組織,通過整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相關活動,共同構成的國家級、基礎性質量技術公共服務與質量保證制度體系。


過去,行政管理力度大,市場化不足,門窗產品認證沒有得到發展!現在,在大市場、小政府管理理念下,市場化程度高,門窗認證需求、潛力巨大!



主要標準和管理文件
1. 產品認證相關標準

2. 產品標準與技術規范(《鋁合金門窗》、《建筑用塑料窗》、《建筑用塑料門》)
3. 各類程序性文件和管理文件如《產品認證通用技術要求》、《質量管理手冊》等
4. 產品認證特殊要求(實施規則)
1)《門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型材(PVC-U)認證實施規則》
2)《隔熱鋁合金建筑型材認證實施規則》
3)《門窗系統技術評定實施規則》
4)《門窗產品質量認證實施規則》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