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門窗幕墻是建筑外圍護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室內外空間連接的橋梁,是人居空間與自然環境進行溝通的渠道,其性能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功能、安全、環保、美觀等諸多方面。同時門窗幕墻又是建筑外圍護結構中熱工、隔聲性能最薄弱的環節,直接關系到使用者的舒適感受。建筑門窗幕墻性能檢測是保證門窗幕墻質量的有效手段。建筑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發展為推動建筑門窗幕墻的技術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檢測技術領域。
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發展現狀,并分析了中國經濟形勢變化對全國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影響,同時對我國門窗幕墻檢測新技術進行了總結,較深入探討了我國經濟形式轉變帶給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困惑、挑戰與機遇。此外,本文還介紹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門窗幕墻檢測領域的發展及優勢。
一、我國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發展
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以及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有序的發展,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型產業,多年來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建筑門窗幕墻行業作為建筑圍護結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速度也讓世界為之驚嘆。我國門窗幕墻行業用了30多年的時間走了西方國家一百多年的路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幕墻行業起步于1983 年,1985年建成的北京長城飯店標志著我國大型建筑幕墻工程的開端。上世界90年代,我國門窗幕墻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截止2011年,我國建筑門窗的年產量達5億平方米,占全球年總產量的60%以上。歷經近30年的成長,目前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幕墻生產和使用大國。1985年,我國的幕墻建筑面積年產量為15萬m2,1990 年達到了105萬m2,2000年幕墻的建造量達到 1000 萬m2,十五年增長 70倍,年平均增長 5倍。我國建筑幕墻年產量增長示意圖見下圖1。

圖1 我國建筑幕墻年產量增長示意圖
盡管建筑行業迅猛發展,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從材料、產品、安裝到投入使用等方面的質量問題也接連出現。為了確保建筑工程質量,為用戶提供安全、節能的建筑環境,檢測行業應運而生。近年來,國家將檢驗檢測服務業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在我國建筑檢測行業發展大潮中,門窗幕墻檢測業也隨之飛速發展。
我國門窗幕墻檢測及檢測行業的發展現狀為:
(1) 檢驗檢測機構數量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門窗檢測機構已逾300家,僅北京、上海兩個城市就有近40家門窗檢測機構。此外,各省各地市隨著門窗檢測工作的需要也逐步建立相應的檢測機構,甚至部分縣級市也擁有了自己的門窗檢測機構。然而,檢測機構的發展并不均衡,發展速度也決定于市場需求,目前,發達地區門窗檢測機構數量較多,分布較集中,偏遠落后地區的門窗專業檢測結構數量少或是尚未設立。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幕墻檢測機構約100多家,北京6家、上海4、5家,深圳6家,安徽省4家,太原市5家;基本上發達地區平均一個省份有4-5家,部分落后地區目前還沒有幕墻檢測機構。
除檢測機構數量分布不均衡外,檢測機構的硬件配套及檢測技術能力也不盡相同。目前,國內最大的幕墻四性(氣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風壓性能、平面內變形性能)檢測設備(詞條“設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分別位于華東地區的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尺寸為20m×20m;以及位于北京的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設備尺寸為33m×16.8m。
此外,隨著國家對既有幕墻安全性的高度關注,既有幕墻的檢測需求激增,開展既有幕墻檢測的機構數量也快速增加,幾乎有幕墻資質的機構都在做,僅廈門市建委推薦的檢測機構就有9家,但各個檢測機構的技術水平卻參差不齊。
2016年6月12日,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發布了2015年度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信息。從機構數量看,檢驗檢測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15年底,全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計31122家,較2014年度增長9.82%,近三年年均增長11.92%。圖2為2013-2015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變化圖。

圖2 2013-2015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變化圖
依據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國內門窗檢測機構數量約占全國檢測機構總量的1%。全國幕墻檢測機構數量約占全國檢測機構總量的0.3%。
(2) 檢驗檢測機構營業收入
幕墻檢測具有其特殊性,一般來說,一個幕墻工程項目只需做一組幕墻四性檢測。所以,除大型地標建筑外,新建幕墻項目的檢測費(包括幕墻四性及相關建材)通常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按照門窗幕墻檢測機構平均每家400萬的年產值,以200家機構估算,2015年門窗幕墻檢測的產值估算約8個億。近年來,隨著檢測機構的激增,檢測費報價越來越低,檢測機構利潤一再壓縮,對整個檢測行業的發展影響較大。
2015年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包括所有檢測食品、藥品、建筑等所有檢測領域)營業收入1799.98億元,較2014年增加10.37%,近三年年均增長 13.45%,遠高于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水平。圖3為2013-2015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營業收入變化圖。

圖3 2013-2015年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營業收入增長圖
上述數據表明,全國門窗幕墻檢測機構營業收入占全國檢測機構營業收入的0.44%,門窗幕墻檢測行業創收效益顯著。
統計表明,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檢驗檢測服務業仍保持了高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作用持續上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為國家“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和產業提質升級的戰略目標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中國經濟形勢變化對全國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影響
房地產是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我們先從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上游產業-房地產的發展情況入手,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我國十五至十三五期間,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統計數據見下表1。
表1 我國十五至十三五期間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統計數據

由此可見,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期到結構調整平穩期的轉變,房地產行業結束了超級繁榮期,國家宏觀經濟調控要調整產能過剩,房地產投資及建設的速度放緩,門窗幕墻行業受到下行壓力的沖擊在所難免,這就給我國門窗幕墻檢測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三、我國門窗幕墻檢測技術
我國門窗檢測起步于1980年,在1980年之前針對門窗的性能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檢測的。并且在最開始的門窗檢測沒有標準規范,只有一個簡單的依據——門窗上堆放重物,抗壓能力不低于每平方米70公斤。起初幕墻檢測大多是到國外的檢測中心,依據的也是國外相關地區的標準。當時幕墻物理性能檢測中心有美國的佛羅里達檢測中心、新加坡國家檢測中心、香港幕墻檢測中心。中國的檢測中心按照國際的幕墻檢測的方法去研究摸索,與國外機構、企業不斷交流學習,逐步形成了我國自己的檢測方法。
隨著建筑門窗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市場對建筑門窗檢測的需求日益增大。所以,從80年代末期開始,陸續有一些省級的建筑科研單位開始進行門窗物理性能檢測方面的研究,如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與此同時,門窗生產企業在引進成套門窗生產設備的同時,為了檢驗建筑門窗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并持續改進,往往配套有門窗三性檢測設備,代表廠家有沈陽黎明飛機公司鋁合金門窗廠等。
從1990年開始,建筑門窗檢測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建筑幕墻技術的引進,使得建筑幕墻迅速在中國發展普及,建筑幕墻性能的檢測技術也提到日程上來。建筑幕墻的性能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幕墻的力學性能,涉及到幕墻使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與抗風、抗震緊密聯系,主要包括幕墻的抗風壓性能(風壓變形性能)、平面內變形性能和耐撞擊性能、防彈防爆性能等;二是幕墻的物理性能,涉及到幕墻及整個建筑的正常使用與節能環保,如幕墻水密性能(雨水滲透性能)、氣密性能(空氣滲透(詞條“空氣滲透”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性能)、保溫性能、隔聲性能和光學性能等。
自2001年以來,建筑門窗幕墻檢測技術日益成熟,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檢測標準體系,具有豐富經驗的檢測技術人員組成專業隊伍,在不斷積累的技術數據基礎之上,大量門窗幕墻檢測標準得以整理修訂。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的不斷發展創新,推動其檢測技術不斷地適應新的要求。
常規建筑幕墻的氣密、水密、抗風壓和平面內變形性能是關鍵技術指標,標志了建筑幕墻產品的質量水平。超常規建筑幕墻屬于建筑幕墻的一種特殊形式,特殊性主要有:構造形式復雜、應用條件特殊,以及試驗時的超大型試件或復雜試件及特殊性能要求等。超常規建筑幕墻可以是幾種幕墻形式的組合,也可能是單獨設計的構造,甚至可能包括部分結構體系的功能,主要用于特殊用途的公共建筑、重要歷史建筑等。超大型幕墻試件的檢測技術常根據顧問公司或業主的要求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和評價技術要求,主要有(1)氣密、水密、抗風壓和層間變位性能的檢測技術;(2)建筑幕墻在爆炸沖擊波荷載作用下的性能檢測技術;(3)極限溫度反復作用下幕墻氣密性能變化的檢測技術;(4)動態水密作用下建筑幕墻的防止雨水滲漏性能的檢測技術等。
建筑門窗幕墻節能性能相關檢測技術主要包括保溫性能、氣密性能、遮陽性能、可見光通過能力等的檢測技術。
四、我國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挑戰與機遇
近年,上海、杭州等地發生的玻璃墜落和玻璃雨事件,社會反響非常強烈,對我國的建筑玻璃幕墻行業影響頗大,老百姓對玻璃幕墻產生畏懼,認為既有建筑幕墻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潛在危險。
各地建設主管部門、住建部、國務院領導對既有建筑安全性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規定,如《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玻璃幕墻安全防護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加強對玻璃幕墻工程的質量控制,修訂相關標準、出臺玻璃幕墻的行政監管辦法。
一方面是新建建筑面積的緩慢增長,一方面是既有建筑安全警鐘的敲響,門窗幕墻檢測行業不得不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同時解決既有建筑幕墻安全問題,為門窗幕墻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哪里有問題,哪有就有挑戰,同時哪里就有機遇。
(1)新建、既有建筑幕墻的安全性檢測以及整改技術方案研究
新建幕墻工程驗收安全性檢測及評價方法;近年來,建筑門窗幕墻檢測技術還包括工程質量檢測驗收技術,逐步強調建筑整體可靠性質量的評價及性能評價,逐步從門窗幕墻試件的實驗室檢測向現場實體檢測發展,將舊有的僅對來樣負責的檢測思路轉變為見證檢驗及工程現場檢驗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此外,隨著門窗幕墻行業的發展,既有門窗幕墻的數量越來越多,如何確保既有建筑的安全成為未來檢測行業技術發展的重心。對接近或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幕墻粘接材料質保期的既有幕墻建立安全性檢測評價的統一方法,以及配套的幕墻安全問題整改技術方案將成為今后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2)新建及既有建筑門窗、幕墻的節能環保檢測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建筑總量將不斷增加,建筑能耗總量和占全社會能耗比例都將持續增加。我國既有建筑面積超過550億平方米,有不少建筑節能性能較差,熱值損耗較高,給使用者帶來的舒適感較差。從節能環保的角度出發,需要對此類建筑進行節能改造。
作為建筑外圍護結構,幕墻、門窗的熱工性能最為薄弱,是建筑節能的關鍵環節。新建及既有建筑門窗、幕墻的節能環保檢測仍是一個重要領域。
(3)檢測與咨詢相輔相成
既有門窗幕墻的安全檢測、節能檢測的下一步就是安全與節能改造、加固維修工作。在改造、修繕之后還應再次對建筑門窗、幕墻的安全性及節能性進行檢測及評價,咨詢工作與檢測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也成為今后檢測機構的發展方向。
(4)檢驗 (CAI)、測試 (CAT)、質量控制的信息化
日前,住建部印發《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綱要指出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推進信息化發展相關精神,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及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等相關要求,實施《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增強建筑業信息化發展能力,優化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環境,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建筑業發展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塑造建筑業新業態。建筑門窗幕墻行業作為建筑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快建筑門窗幕墻工業化的步伐,實現建筑門窗幕墻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利用BIM技術等,實現檢驗 (CAI)、測試 (CAT)、質量控制的信息化,可以統一幕墻安全性現場檢測過程和后期數據處理過程;在改進現場檢測方法的同時,簡化繁瑣的現場檢測過程,在第一時間內完成后期本來需要大量人工處理的工作。
五、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門窗幕墻檢測領域的優勢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于1985年根據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和國家標準局(84)城建字第726號文要求籌建,是我國首批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機構。三十年來,中心一直致力于服務政府與社會,業務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中心多次受國家政府部門委托,對國內外重大工程和突發公共安全事故進行檢測、鑒定和調查,為政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中心積極開展各類工程、產品和材料檢測工作,每年完成國內外工程檢測幾千余項,完成產品和材料檢測幾萬余組(件)。

圖4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時刻謹記肩負的社會責任,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陸續承擔重點項目和課題,自主研發檢測設備,申請國家專利,總結相關成果,攥寫標準規范,促進檢測業務的開展,形成良性循環。
我中心有著豐富的幕墻檢測和鑒定經驗。針對目前幕墻工程質量問題多發的現狀,近年來,我中心著力開展既有幕墻安全性檢測相關重大課題、項目的研究,自主研制了既有幕墻安全性現場檢測設備4大類6臺套,建立了既有建筑幕墻安全性檢測方法,并且著手制訂既有幕墻安全性檢測標準和規范。
通過與國外相關研究人員合作,查閱并翻譯了諸多國外相關研究報告和檢測標準;在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中心于2009年開始著手研究既有玻璃幕墻粘結可靠性問題的檢測方法并獲得建設部科研項目《建筑玻璃幕墻粘結結構安全性監測及評定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09-k3-27),該項目經過3年的研究工作,研制了適用于玻璃幕墻粘結性現場檢測的設備,建立了現場檢測的方法,實現了定性定量的檢測既有玻璃幕墻粘結可靠性,并已于2013年初通過驗收。我中心2012年完成科技部分析測試科研項目《既有建筑幕墻結構密封膠的耐久性(詞條“耐久性”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分析測試方法研究》,在硅酮結構膠(詞條“硅酮結構膠”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耐久性研究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既有玻璃幕墻硅酮結構膠化學測試方面開創和建立了成熟的檢測方法。上述研究工作的完成為既有幕墻工程檢測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我中心積極開展既有幕墻新型檢驗檢測裝置的研發,力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創新驅動發展,近年的發明專利有:《一種既有玻璃幕墻結構膠力學性能現場檢測系統》、《一種既有玻璃幕墻結構膠力學性能現場檢測裝置》、《一種玻璃幕墻粘接可靠性檢測裝置》等。
為規范玻璃幕墻粘接安全性的檢測評價,為新建和既有玻璃幕墻工程粘接安全性的驗收及檢測評價提供依據,建立玻璃幕墻粘接安全性評價方法,避免玻璃幕墻粘接失效安全事故的發生,我中心申請并主編了行業標準《玻璃幕墻粘接安全性檢測評價技術規程》(已報批),修訂了《玻璃幕墻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GJ/T 139(在編),制訂國家標準《建筑玻璃幕墻粘結結構可靠性試驗方法》(已報批)。至此,我中心在既有幕墻安全性檢測領域真正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檢驗裝置,掌握了制訂行業標準的先行權,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此外我中心獲批“十三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2016YFC0701800《工業化建筑檢測與評價關鍵技術》。立項“十三五”國家科技計劃課題:2016YFC0701803《建筑部品與構配件產品質量認證與認證技術體系》;2016YFC0701804《工業化建筑連接節點質量檢測技術》;2016YFC0701805《工業化建筑質量驗收方法及標準體系》;2016YFC0701706-5《裝配式建筑拼縫用密封膠質量控制及應用技術研究》,力爭為開拓工業化建筑檢測技術做出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我中心積極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將自主研發的設備和制訂的方法用于既有幕墻鑒定工作中,承攬了北京、福建、浙江、湖北、河南等多地的既有幕墻鑒定。列舉典型案例如下:
(1)北京市三里屯地標建筑群既有幕墻檢查評估
我中心承接了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地標建筑群(19棟建筑)幕墻安全性檢查鑒定項目(如圖5a),將自主研發的氣囊法檢測設備用于該工程隱框玻璃幕墻的檢測工作(如圖5b)。

圖5北京市三里屯地標性建筑群既有幕墻檢查鑒定
(2)浙江省衢州電力大樓既有幕墻檢查評估
我中心受衢州電力委托對其主樓幕墻進行檢查鑒定(如圖6a),我中心將推桿法用于該幕墻的鑒定工作(如圖6b)。

圖6浙江省衢州電力調度大樓既有幕墻檢查評估
(3)廈門古龍醬文化園石材幕墻安全鑒定項目
除受業內外關注度較高的既有玻璃幕墻檢查鑒定工作外,我中心還積極研發其他類幕墻的安全鑒定設備和方法。我中心將外吸盤法設備用于廈門古龍醬文化園石材幕墻安全鑒定工作中,如圖7。

圖7廈門古龍醬文化園石材幕墻安全鑒定項目
上述既有幕墻安全性檢查鑒定案例可見,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既有幕墻安全性鑒定領域從基礎科研工作、標準編制等工作著手,通過研發可操作性強的檢測設備,建立成熟可靠的檢測方法,成功拓展了該領域的檢測市場,成為既有幕墻鑒定領域的權威檢驗結構,相關工作的開展對保障幕墻使用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結語
回顧建筑門窗幕墻檢測行業的發展歷程,見證了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的飛速發展,自身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論是檢測標準體系、檢測技術研究還是檢測設備研發,都在日益趨于成熟。隨著國民經濟進入結構調整期,我國門窗幕墻檢測行業也會隨著整個行業的變革而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所以,建筑門窗幕墻檢測的從業者仍然需要不斷努力,為推動建筑門窗幕墻的技術進步做出貢獻。新建及既有門窗幕墻檢測需求可與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系,電話010-6451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