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科技館是傳播科學知識,提高民眾科學素養的主要場所,也是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競爭力的重要媒介。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技文化需要,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許多城市都建成了地標極的科技館項目。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整體效果圖
對于河南省省會鄭州來說,建設一座特大型、現代化、綜合性的省科技館新館是非常有必要的,河南省科技館新館建設項目于2015年獲得立項批復,2017年11月完成新館建筑工程初步設計審查工作,計劃2019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科技館新館項目選址于鄭州市鄭東新區白沙園區象湖湖畔,規劃用地面積134.4畝,建設用地面積 81.68 畝,規劃建設規模13.04萬平方米,投資匡算20.37億元左右(不含征地費用),是河南省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公益性投資項目。建成后的省科技館新館將成為集科普展覽、特效影視、教育培訓、展品研發、資源集成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普傳播基地。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整體效果圖
據悉,該項目最初的設計方案在2016年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由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與澳大利亞 PTW 組建聯合體 ) 提交的新館備選設計方案" 云極天下——科技云 · 太極魂 " 曾飽受抄襲爭議 ,一度成為輿論熱點。云極天下的設計立意來源于道家圖騰——太極圖,形態設計充分融入這一重要傳統文化元素,建筑形態由一個圓形演變為兩片環狀,坐落在三軸合一的綠坡之上,演繹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的設計理念。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原方案整體效果圖
設計創意由太極旋轉的曲線融入圓環中,形成莫比烏斯環。太極圖的無窮奧秘象征中原大地厚重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莫比烏斯環的神奇美妙象征中原大地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越來越好,其外立面肌理表皮設計表達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深刻寓意,實現了文化元素、科技元素和藝術元素的完美結合,形成了一個靈動的、宏偉的建筑設計。該設計的無論外形還是寓意上來說感覺都不錯,遺憾的是方案公示后不久,如潮的質疑聲隨之而來,社會大從認為該項目涉嫌抄襲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館的創意, 承建方因此不得不另選設計方案。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原方案整體效果圖
新的設計方案靈感來源于浩瀚的中原文化和古代科技文明。古代中原的天文學中的杰作登封圭表、起源于中原的農耕 24 節氣、墨子小孔成像、張衡渾天儀地動儀、古老偉大的鑄造技術 ,這些燦爛的古代科技和中原文化瑰寶有機的融入到建筑方案設計中,給觀眾以強烈的 ( 中原 ) 文化 ( 科技 ) 沖擊— " 文化映像 "。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整體效果圖
方案的建筑形態,宛如黃河與洛河自然交匯形成的大氣、舒展的天然造型。三個方向的延展走勢,既濃縮代表了中原不同的歷史變遷,其形態曲線勾勒和力度的變化,又恰如一個發動機螺旋槳,寓意著河南的騰飛、中原的崛起 。通過建筑形態與周邊環境設計,再配合現代磁力線虛擬展示技術,打造如磁場般的科技、人才、智慧聚集地,一個動感的— " 科技磁場 "。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模型
河南省科技館的外形褶皺變化復雜而劇烈,為此采用了“裝飾層與防水功能層分開”策略,實現功能與裝飾效果兼容;采用“多級、長距和連續調整”策略與BIM工作平臺結合,實現外皮幾何形狀劇烈變化要求;采用“大區分為小區、區域內為整體、交界處柔性聯”防排水策略,實現水密性能。
新館建筑高度約42米,地下一層 ( 局部兩層 ) 、地上四層 ( 局部夾層 ) 。主體采用" 一軸三向四園 " 的規劃空間結構 。一軸為跨越楊橋干渠通過主入口廣場——科技館——室外展場,最終收于圭表塔的空間軸線。三向為建筑布局考慮的三個主要朝向,分別對應錦繡路,省行政中心,金水大道。四園為三個向度自然分成的四大公園廣場:分別是入口的星際廣場,南側智慧公園,東側水眺公園和北側科學廣場。

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整體效果圖
此外,在象湖設置了一個 100 米高的 " 圭表塔 ",為象湖周邊區域創造了城市對景。未來,河南省科技館新館將被打造成為省會鄭州的新地標和科技文化休閑的 5A 級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