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有趣的靈魂和好看的皮囊哪個更重要?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小編膚淺的認為,即使靈魂再有趣,如果沒有好看的皮囊來吸引觀眾,那也是個孤獨的靈魂。然而,對于建筑是不是同樣如此呢,答案一定是的,否則,建筑設計師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將何處安放。當然,咱們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光有美麗的外表而沒有內容,那跟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有什么分別,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即有好看的皮囊,更有有趣的靈魂的項目——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歷時6年建造,位于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杭州西湖區轉塘鎮),目前,是亞洲最大的設計博物館,該館于今年4月8日正式開館。該項目是受中國美術學院委托建造的,主要用于收藏該學院的大量藏品,其中包括包豪斯學院的原創作品,這也是中國首個具有西方現代設計原作系列收藏的博物館。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為1.68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6300平方米,博物館功能齊全,除展廳外,還擁有文獻中心、駐館設計師工作室、青少年工坊、屋頂花園及規劃中的設計書店等。這座博物館的設計師是葡萄牙國寶級的建筑師、199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的獲得者阿爾瓦羅西扎(lvaroSiza)。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為了表示對校區建筑的尊重,西扎控制了建筑總高度;作為設計博物館的功能要全面合理,尤其是作為有包豪斯收藏的博物館,他要體現致敬之意。因此,西扎精心構建的極具幾何風格的入口,在外立面石材的選擇上,他一改以往常用的典型白色,而堅持用紅色的砂巖。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建筑由兩個以鈍角排列的大棱柱體和一個將它們連接在一起的小體量組成,整體呈現三角形布局,宛若一座現代雕塑。建筑的外墻用紅色砂巖所覆蓋,主要材料為安哥拉紅砂巖輔以法國果黃砂巖,上面有零星點綴的白色大理石,晴天和雨天,紅砂巖會有不同的顏色狀態,簡約的幾何形體,帶有阿爾瓦羅·西扎建筑和美學風格的深刻烙印。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然而,這與西扎最具代表性的葡萄牙項目有所不同;這個棱角分明的幾何結構在被照亮的一面和有陰影的一面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張力,這種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博物館的各項室內功能設施分布在了不同的樓層。 而這種有意識的開口設計將建筑周圍的景觀都納入到了這個開口的框架之中 —— 這是西扎和卡斯塔涅拉為該項目設計的一個標志。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博物館入口處層高2米多,而大堂中央的高度有7米,走進大廳,視野開闊。頂部用了玻璃采光頂,明媚的陽光傾泄而下,正如設計師所要求的,建筑要有光,但沒有燈;簡潔、純粹而又充滿方形和三角形的幾何變化,巧妙地通過巨型玻璃窗將外部空間的景色引入展廳之中,使充滿張力的空間增強了趣味。在合理規劃固定展覽和臨時展覽空間的同時,將室內空間延伸到建筑的外部,構建出一個個獨立圍合的空中庭院,使得博物館的空間變化豐富無比。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據悉,相對西扎以往作品的張揚,該建筑是希望“低調”一些,但實際上,在藍天白云灰墻綠柳的環繞中,這棟紅色的建筑一點也不低調,雖收斂不張揚,可那股渾厚深重的氣質總是抑制不住地噴涌而出。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而對于內部,據說,當你徜徉其中,會被建筑內部那強烈的整體性所折服。整個建筑的內部空間非常干凈,幾乎所有照明通風等設備都被藏入吊頂,絕大部分采用間接照明,局部人工光源被巧妙隱藏。因此,使觀者總想從空中俯瞰,一是借此理清建筑與場地的脈絡關系,二是可與建筑師較勁,試圖理解“簡單的豐富”。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實景圖
無疑,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不僅有好看的皮囊,更有有趣的靈魂,兩者合二為一,這大概才是設計的精髓吧。
延伸閱讀:
紅砂巖(Red Sandstone)又叫紅石巖,主要呈粒狀碎屑結構和泥狀膠結結構兩種典型結構形式,因膠結物質(詞條“膠結物質”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風化程度的差異,其強度的變化大。多數紅砂巖在挖掘或爆破出來后,受大氣環境的作用可崩解破碎,甚至泥化,故其巖塊的大小及顆粒級配將隨干濕循環的時間過程而變化,其物理力學性質也將產生變化。
紅砂巖主要應用于建筑方面。而如今不但在建筑方面有一定的應用,在裝飾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具有防潮的作用,也有吸收噪音的功能,是當今新型裝飾材料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