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高聳入云的塔樓,是現代城市最突出的結構,他們將生活從城市街道延伸到天空,解決在了擁擠的城市出現的空間問題,在2018年中,很多建筑事務所,都完成了自己的摩天大樓計劃,揭示了垂直性的創新和建造方法,其中包括福斯特、BIG,和扎哈等眾多知名建筑事務所。
郁金香 | 倫敦金融城
福斯特事務所
福斯特建筑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為倫敦金融城設計的,最新摩天大樓“郁金香”,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新公共文化景點”,與其相鄰的 小黃瓜(The Gherkin),福斯特建筑事務所設計的另外一座摩天大樓,也是倫敦最具標志性的建筑 。
這座大樓高305米,形狀就像一朵即將綻放的郁金香花蕾,因此而得名“郁金香”,該大樓的業主 J. Safra Group 集團,將在這里成立一家教育機構,該機構每年為倫敦公立學校的學生,提供2萬個免費名額,并將成為一個具有,“在無與倫比的300米高空上俯瞰倫敦城”的,特色場所。
為吸引游客,特別設計了一個雙層高的入口亭,以提高鄰近Gherkin 大樓底層的活躍度,另外還有一個公共屋頂平臺、零售空間,和可以容納284輛自行車的停車空間,入口亭旁邊將新建一座袖珍公園,在兩面綠色墻壁的幫助下,這片場地的綠色面積可以增加8.5倍。
300米高的觀景臺,這里有天橋,室內玻璃滑梯,和位于建筑立面上的貢多拉吊艙,而空中酒吧和餐廳,將提供360度的城市景觀,游客還將受益于,“關于倫敦歷史的專家指南的,互動材料和簡報”。
該方案將由高強度的混凝土梁構成,其中包括鋼框架結構觀景臺,還有高性能玻璃窗,該項目的目標是達到英國建筑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BREEAM)的優秀評級,其環境特征包括,額外的130平方米的廣場空間,兩個綠色墻壁,和能夠達到42%碳排放節能系統,通過100%的水循環系統,可以節約48%的水并用于灌溉,另外還有和284個自行車停車位。
綠色脊椎 | 澳大利亞墨爾本
UNStudio & Cox Architecture
荷蘭的UNStudio工作室和Cox Architecture為墨爾本設計了一座超高層(詞條“超高層”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摩天大樓它有一對扭曲的綠色塔樓。
這個項目被稱為“綠色脊椎”(Green Spine),它的最高的一座塔樓將達到356.2米,使它成為澳大利亞最高的建筑。
這個項目的兩座摩天大樓的頂部,將被一個公眾可訪問的植物園所覆蓋,由于兩座塔樓相向扭曲,綠色植物將面對面生長。
UNStudio工作室共同創始人,卡羅琳-博斯(Caroline Bos)說:“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為一個更健康、更具前景的南岸區,和更廣闊的墨爾本貢獻我們的綠色脊梁。
UNStudio工作室,和澳大利亞公司考克斯建筑事務所,戰勝了其他知名工作室,包括BIG, MAD, OMA 和 MVRDV,為房地產開發商貝拉國際公司, Beulah International,設計這個11億英鎊的地標式項目。
這兩座高樓中較高的一座是住宅區,在對面的252.2米高的塔樓是,辦公室、旅館、餐廳和酒吧。
摩天大樓的“綠色脊椎”,從地面上升到塔樓的頂部,這些“脊椎”的室外空間,將以自然材料實現綠化。
UNStudio工作室創始人Ben van Berkel說,“除了提供扭曲的雕塑輪廓,‘綠色脊椎’是一個建筑元素,結合了多種功能在一個流動的態勢中”。
連接兩座大樓的平臺上將包括,學校、日托中心、圖書館、電影院,禮堂和寶馬汽車體驗中心,這個平臺將在,一個公眾可訪問的梯級公園上面,綠色脊椎”將比在黃金海岸(Gold Coast)的,澳大利亞最高的建筑Q1 塔樓,高出30米,比墨爾本目前最高的建筑,尤里卡大廈(Eureka Tower)高50米。
MahaNakhon大廈 | 泰國曼谷
Ole Scheeren
萬眾矚目的MahaNakhon觀景臺的開放,標志著泰國第一高樓的竣工,以及泰國首都新地標的誕生,MahaNakhon在泰語中意為”大都市”,其矗立改變了曼谷的天際線,引人注目的輪廓更象征著這座城市正在步入國際大都市的行列,
大廈觀景臺高出地面314米,可360度飽覽繁華的城市景觀,和湄南河的壯麗景色,觀景平臺面向公眾開放,擬迎接曼谷每年兩千萬人次的游客。
這座77層高樓體現了,摩天大廈以其視覺沖擊,賦予城市環境新活力的潛力,該設計打破了傳統建筑的呆滯和隔離,通過開放性設計,展示了建筑內的人居。
建筑以其獨特的雕塑輪廓,和環繞大廈整體的,三維像素化絲帶效果為特色,展示了大廈的內部生活,并將人類活動的形象,投射到周邊城市及其他地區。
Büro Ole Scheeren的設計主持,奧雷·舍人表示,”MahaNakhon背后的理念是,把城市生活以一種戲劇性的盤旋運動,沿著大廈自下而上延伸,這座大廈不僅在其地面層,設計了一個公共廣場,甚至其頂層空間也是向公眾開放,市民活動沿著整個大廈的像素化階梯,自下而上分布,將整個建筑歸還給公眾,建筑具有強烈的城市意識和公眾意識,自身成為城市公共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在大廈的頂層,一個巨大的玻璃觀景平臺橫空出世,漂浮在城市上空300米處,這個寬4.5米,長17.5米的,可步行玻璃觀景平臺,被稱為“天臺(Skytray)”,給訪客帶來全球最驚險,最身臨其境的眩暈體驗,并將成為曼谷最令人興奮的旅游目的地。
在外觀上,該大廈細致雕刻的輪廓,打開并連接了周邊的城市脈絡,避免了鶴立雞群孤芳自賞。
從遠處看,大廈給人一種尚未完工的感覺,一座仍在建造之中的大廈,展現出一種非正式的姿態,一種幾何的“侵蝕”,正是這種“侵蝕”產生了,實際的生活空間:露臺、陽臺,懸空的起居室和公寓,從這些空間望出去,就是一覽無余的,融合了熱帶戶外和室內特色的景致。
總建筑面積為150,000㎡,容納了以下場所,MahaNakhon廣場,分布在多個樓層的,帶有花園和露臺的商場,咖啡館和餐廳,200間定制公寓,以及擁有150間客房的精品酒店。
能源大廈 | 中國深圳
BIG
深圳能源公司的新大廈,其建筑外墻的設計針對深圳亞熱帶氣候,呼應代表中國技術創新中心的深圳,提供建筑能源可持續性最大化,和提高工作場所的舒適度。
這幢為深圳能源公司設計的,96,000平方米辦公樓,即讓它融深圳市中心,同時在城市主軸線上,樹立出一個新型社交和,可持續的地標建筑。
此項目由BIG與ARUP和Transsolar團隊,于2009年國際設計競賽中合作勝出,并于2012年在深圳市開始建設,“深圳能源大廈是我們第一座,詮釋我們‘無機械的工程技術’想法的,摩天大樓,借由建筑本身設計,來滿足內部使用性能要求,同時降低機電系統的依賴,深圳能源大廈如同是,經典摩天大樓的微妙變異,它善用了建筑與自然元素之間的界面,
陽光,日光,濕度和風,成為內部最大舒適度和質量的設計源泉,它反應著一種看似不同的自然演變,就因為它的表現非凡” ,比亞克英格爾 (Bjarke Ingels),BIG 創始合伙人。
深圳能源公司新總部的體量和建筑高度,按中心區城市總體規劃指標設計,該項目包括兩座塔樓,北樓220米,南樓110米,和兩棟底下連接著的34米高的裙樓。
裙樓內部設有主大廳,會議中心,食堂和展覽空間,與鄰近的塔樓并排,新的總部大樓形成了連續彎曲的天際線,成為深圳的中心。
BIG設計了一套起伏的建筑外墻系統,在塔樓周圍形成了波紋狀的外皮,脫離傳統玻璃幕墻的外觀,通過褶疊狀的結構,發展出同時封閉和開放的立面,在透明和實墻兩側之間振蕩。
褶疊墻具高隔熱功能,在阻擋陽光直射的同時提供廣闊視野,因此,建筑體從遠處看像是,披上有機圖案的經典體量,從近距離看則可發現優雅折線的結構。
曲折的外立面方向與日照行進對應,在朝北開口最大化可獲得,充足自然光線和景觀的同時,室內也可以減少日光的直射曝曬可持續的外墻系統,無需任何移動構件或復雜的技術,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整體能耗。
W350 | 日本東京
Nikken Sikkei
日本建筑師Nikken Sikkei公布了,將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木制摩天大樓的計劃,這座高達350米的大廈將于2041年竣工,屆時它將成為日本最高的建筑。
建筑師表示,此幢建筑物花費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1億元,并將坐落于東京市中心,目的是將日本的首都打造成環保城市,把水泥城市變成一片森林。
這個建筑是由,東京建筑公司Nikken Sikkei設計的,用它的高度命名為W350,主體結構由木頭和鋼鐵組成,木材的使用達到了90%,大概會使用超過650萬立方英尺的木材。
該建筑呈管狀結構,能夠承受強風和日本頻繁的地震,除了辦公室、酒店商店和住宅單元外,完工的高樓還會有一個花園屋頂,露臺上覆蓋著綠色植物、水景,以及充滿自然光的巨大內部空間。
Morpheus酒店| 澳門
Zaha Hadid Architects
澳門Morpheus酒店,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開放,該項目由扎哈建筑事務所設計,建筑由扭曲的幾何立面形態組成,中部開有3個大小不一的孔洞。
建筑師認為,這座高層建筑有著“世界首例自由形態”,其網格狀幾何形態讓建筑內部,不需要設立多余的承重墻或支柱,因為這會影響到酒店內部功能。
扎哈建筑事務所的項目負責人,Viviana Muscettola說:“Morpheus酒店將整體布局形態,結構體系,以及塑性造型相結合,設計方式與傳統的建筑類型有所不同”。
“澳門的建筑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風格,而Morpheus酒店,綜合了其獨特的周邊場地狀況,而擁有全新的建筑形態,打造城市新形象”。
扎哈建筑事務所于2012年接受項目委托,當時項目場地上有一座未完工的塔樓基礎,因此建筑師充分利用了現有地基,設計了這座40層的建筑,它有著兩個相互連通的核心筒,在底座部分相連,然后在中庭區域分開,最后又在頂層匯和。
立面的塑性形態形成窗框,建筑師根據中國傳統的玉石雕刻技術,將這些看似堅硬的構件,以流動性的方式表達出來,兩座塔樓體量之間是建筑的中庭,酒店的餐廳和酒吧,位于連接兩個體量的中央橋體中,酒店有12座觀光電(詞條“光電”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梯,讓酒店內部空間一覽無余,同時讓使用者感受澳門的城市景觀。
通過兩座塔樓看似隨意的連接,建筑的中部形成了3個孔洞,這也形成了建筑內部的獨特空間效果,轉角(詞條“轉角”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套房的使用者,不僅能感受到內部中庭的景觀,同時還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城市美景,建筑師盡量將客房的視角面向外部城市。
酒店中共有770個客房、套間,以及空中別墅,另外在屋頂還設置有水療中心和游泳池,高性能的玻璃弱化了太陽直射的熱量,而外部的網格系統也起到了遮陽效果,只有工作人員和客人(如休息室和餐廳),使用的區域才有局部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