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中國與外國的交流中產生了一個詞語“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首倡的,它首先是出現在中國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最集中、最劇烈的五四前后;是國內文化革新,與新文化倡導者與舊文化傳統之間的交鋒, “全盤西化”一度一呼百應。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希望國人“學外國的精華,棄其糟粕”。
大家都知道,那些慕洋大V們經常吹噓外國的東西質量高、品質好,反正沾了“洋”字的就是絕對的好東西,說得簡直讓人以為現在還是大清朝呢?這無疑是我們建筑行業內突出的“全盤西化”,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
可惜啊,外國人不配合啊,這不,經常被鼓吹工匠精神的日本的一個工程項目最近就出事了。據越南快訊(VnExpress)報道,由日本投資建造的越南最長跨海大橋——新武—瀝縣跨海大橋雖然還沒有全部完工,但近日越南國家驗收委員會驗收結果表明:其工程存在質量問題,似乎已經在下沉了......

德國日本工程更完美?中國說:給我一半的錢,全給你干了!
這座新武—瀝縣跨海大橋投資總額11.849萬億越盾(約合5.6億美元),而其中約10萬億越盾(約合人民幣33億元)是由日本政府提供的有償援助。
另外,這座大橋由日本工營、日本構造橋梁研究所參與設計,施工方為三井住友建設和兩家越南本土公司。“援助”成這樣,不知道日本還好不好意思要報酬。
真不知道,那些慕洋大V們還怎么吹“工匠精神”這個虛無的肥皂泡?哦,對了,他們可以甩鍋給作為施工方的另外兩家越南本土公司。
網友看到這個也禁不住調侃了起來:
@老董5206:日本三四十年沒什么大型工程經驗了,找日本公司做這種工程就是找病,求仁得仁。
@Leeniux:日本網民不是成天嘲諷中國爆炸、中國山寨么,這么有匠人精神的日本人怎么也出事了呢?
@隔壁高黑瘦:日本:我們想造個和比薩斜塔比美的建筑而已,別看我現在s型,以后還會水陸兩用。
@一只黑色的麒麟:哈哈哈哈,趁現在趕緊加個玻璃罩,沉底了也可以當做水底隧道開發成旅游景點。
@梵高星空下的奶酪:光有精神有什么用!匠人和匠人本事還不是在我種花家。
@螞蟻20150125:失敗是成功之母,再有個十次八次的類似工程失敗后一定會成功,越南人和日本人加油不要怕花錢,大海總有被填平的一天。
說到底,日本是一個在唐代還是奴隸社會的國家,如果不是靠著一批一批的遣唐使來我們這里偷師學藝,估計還在島上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不過不只日本,其他國家的工程顯然也有著各種問題,讓慕洋大V的鼓吹越來越難圓回去了。
首先奉上的就是發生在“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這里有最不靠譜的機場建設——德國柏林新機場。
柏林-勃蘭登堡國際機場(BER Airport)原本是柏林的面子工程,卻因施工質量不過關,耗資不斷增多,交工多次推延等成了“丟面子”工程。自2006年破土動工以來,施工過程就沒順利過,決策問題、規劃問題、設計錯誤、質量問題、貪污腐敗等工程常見問題在這個項目上都發生了。這一工程也讓德國在國際上成了笑料。

先說說新機場防火系統的主策劃師迪毛羅(Alfredo di Mauro),他并不是工程師,而只是工程圖紙繪制師。這一點他自己也承認了。他向德新社證實,自己多年來是負責新機場工程承建的策劃公司的員工,但并非固定員工。
2012年8月應聘擔任新機場技術總監的阿曼(Horst Amann)曾被認作是能解決機場所面臨困境的救星。事實證明,他也不是正確的人選。他手下的員工說,這位技術總監完全應對不了局面。阿曼之后也被辭退。他的繼任、總策劃師特普費爾(Regina Toepfer)也在2016年2月下崗。柏林新機場項目的批評者認為,這一項目失敗的原因組要在于項目負責人和監官方的失職。工程監事會的兩位總負責人曾是柏林市長和勃蘭登堡州長,而并非懂工程項目的專業人員。
導致機場遲遲不能交工的主要癥結在防火系統上。早在2012年5月,這方面的嚴重工程質量問題就已經被曝光。而直到今天,新機場的通風系統仍然不過關。而原因很簡單:設計師最初設計的通風口不是向上、或向四周將煙霧排除機場建筑,而是從地下的管道排出。這是設計此類大型建筑工程的大忌。現在所有設計要推翻重來。西門子和博世兩家公司現在負責設計建造新的防火通風系統。
機場前一任技術總監格羅斯曼(Jochen Grossmann)還涉嫌受賄50萬歐元。機場項目圈內還傳出消息,說此人涉嫌采取有違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參與幕后操作建造價格。
最搞笑的是,機場屋頂太重了,導致建筑監管機構叫停了機場主樓的施工。原因是害怕它會塌下來。

另一方面,大V們同樣崇拜的大英帝國,其工程質量倒是沒啥問題,就是造價貴了一點,大概比中國貴了二十倍,不愧是民主國家,有錢任性。據了解,今年初動工建造的英國高鐵2號被爆出造價嚴重超支。
評估報告顯示,估算整項工程每建設大約1公里鐵路,就要付出近3億英鎊(約26億人民幣),勢將成為全球最昂貴的鐵路。

照這樣修下去,估計高鐵沒修完你們就先破產了。網友對此開始紛紛調侃起如今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國:
@Angela正在喵嗚:人工又貴,還天天這不施工那不施工六點準時下班走人工期又拖長幾倍,一個工程算下來總人工費都比別人多不知道多少倍。
@腿毛有好多:那就把工程給中國公司帶人給你修,質量給你保證,一切按你們設計圖紙來,肯定給你降低成本。
@ihopeudontmind:還不是中國在幫你修,給你修起來了你就知道值不值了,英國火車每一天流量那么大,是全英國人最依賴的交通工具,還天天晚點取消。之前在健身房跟一個老外說起,曼城到倫敦的距離跟成都到重慶差不多,中國高鐵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他表示一臉驚訝不可思議。
@Duca-W:英國人辦這種工程超墨跡,家門口的路上換個管道接口換了一個月,國內三天的工程這真真干了一個月。
@綠豆蛙_Aaron_宇V:英國不光征地,環評,人工成本高。英國現在其實也沒有造高鐵橋梁及線路系統的技術,需要外國支援。
@GlooM丶LWF:中國:來讓我們建,你給現在的一半,多一分錢算你贏!
西方的東西未必好,國產的東西未必差。何況,這些年來,中國工程的質量早已經是有口皆碑,“基建狂魔”的外號可不是白來的。
別的不說,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幾十年的大工程,可我們在新世紀最初的十年就陸續完成或階段性完成了。
這些工程難嗎?非常難!可我們沒有一步退縮,因為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不屈服,憑著這股不屈服,我們與天斗、與人斗,鄭國渠、都江堰、大運河,我們從不屈服于自然的限制。

天底下沒有不落幕的繁華,更沒有長盛不衰的文明,西方世界早已不像那些慕洋大V口中描述的那樣仿佛人間天堂,它正如同一個遲暮的老人,依靠自己半生之中以各種手段得來的財富,在虛幻的榮華之夢中漸漸地走向消亡。
而中國,用三十年的時間來打下基礎建設騰飛的基礎,再用了另一個三十年來實現騰飛,披荊斬棘,我們為此犧牲了至少一代人。流血流汗之下,終于使中國重新走回世界前列。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經說過:“我們絕不能扮演中國的角色,要是我們重蹈中國的覆轍,自滿自足,貪圖自己疆域內的安寧享樂,漸漸地腐敗墮落,對國外的事情毫無興趣,沉溺于紙醉金迷之中……”
時隔百年,風水輪流轉,現在,我們要把這句話還給他們,我們決不能重蹈西方世界的覆轍。我們會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勞刻苦為祖國的復興添磚加瓦。

小結: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認為在建筑行業借鑒西方“洋流”文化及技術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應遵循一個原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我們本土的文化及傳承保留下來,用最新的建筑技術來承載它們,全盤西化,盲目崇外絕對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