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進入新時期,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期下供給結構不平衡,經濟發展不充分,重新調整市場結構體系,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黨和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三五”期間的核心方針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企業必須轉變觀念,適應新時代消費需求的新變化,與時俱進地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從而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撰寫《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3.1億城市居民,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屆時,城市人口總數將超過10億。城市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將達到75%。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將進一步增強。每年新增建筑30多億平方米,新建建筑增加也會帶來門窗(詞條“門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幕墻行業較大幅度的發展,中國的門窗幕墻行業也還會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一、鋁合金門窗(詞條“鋁合金門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幕墻行業發展方向
當前我國進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階段,各項改革方案不斷推出,各項新政策,新措施不斷實施。市場的風浪有些大,讓在實體經濟一線游泳的企業多少有些不太適應。
我國的鋁合金門窗和建筑幕墻行業,跟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快速發展,過了30多年的好日子。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壓縮,產業結構調整,房地產的壓縮。幕墻行業開始明顯萎縮。鋁合金門窗的總產量雖說沒有明顯的下滑,但是多年來門窗行業的低水平運作的局面始終沒有改變。行業要想打破這種僵局,改變中國長期使用低質量門窗局面,既有我國門窗行業傳統制造水平落后,也有房地產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忽略了門窗品質,同時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執行力度不夠,但更重要是我國傳統房地產供給制帶來的束縛。全面提高我國建筑門窗使用水平不是僅僅提高門窗標準,提高建筑節能指標所能直接達到的簡單問題。
二、我國房地產市場帶來的影響
門窗銷售離不開房地產市場,201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關于房地產是這樣表述:“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
2017年我國建筑住宅銷售又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雖然國家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但是2017年的房地產市場,無論是商品房銷售面積還是商品房銷售金額都比歷史最高水平的2016年再創新高。2017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預計會達到17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金額預計達到13萬億元以上。因此房地產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1-10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三家房企排行前三名,碧桂園4841億,萬科4352億、恒大4208億。
碧桂園、恒大兩家10月份銷售額突破500億/月。比去年的第一名多了1000億。保利、新城、時代等6家企業提前完成全年銷售計劃。
在TPO排行榜中:融創、保利、綠地、中海、龍湖、華潤、金地、華夏、綠城等12家房產企業銷售金額超過了1000億元。當然,在1-10月的房地產TOP排行榜中,也有12家房企跌出100強行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整個建筑業房地產業的影響的巨大的。
三、門窗市場的缺失
我國的門窗幕墻產品始終是在低價位徘徊,始終跳不開這個圈子。不管國家實施什么辦法,生產許可證,設企業資質,制定定額,提高產品標準,推廣建筑節能指標,制定強制節能規定,推行門窗節能標識,我國房地產的門窗實際應用品質始終上不去,始終還是低價。
去年廈門、珠海臺風過后,從企業和專家對門窗幕墻質量調查情況分析,門窗工程質量出現的質量問題遠遠多于建筑幕墻工程,廈門有些樓盤甚至出現多個整窗墜落的惡性事故。因此門窗的工程質量問題要遠遠大于幕墻工程。
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過去我國計劃經濟是從供給方出發,現在是市場經濟時期,商品從需求方出發,滿足需求方的要求。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國房地產行業并不認同,中國多數是公寓樓,地是國家的,個人購買的房屋僅僅的小業主,購買者沒有更多的選擇權利,何況政府對新建建筑有明確規定,業主對房屋的結構、外立面不得變更。也就是對于新建建筑,開發商給你什么窗你就用什么窗,何況對新房屋進行二次裝修是一個既費錢又勞神的事情。
現在的房地產開發商恰恰是需要價廉而物美的,房價天天在升值,再貴的房也賣得出去,真正使用高品質門窗的樓盤還是少數。如果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小業主需求方考慮,在我們中國門窗行業步履艱難。
四、 從政府職能轉變看行業自律
近些年國家對門窗產品的管理由計劃經濟模式逐步轉化為市場經濟管理模式。我國從鋼門窗發展時期就是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國家對鋼材及成品門窗實行統購統銷,國家制定了統一標準,同一型號,(全國只有京66型,滬68型兩種規格)。國家實行了鋼窗許可證制度,由政府主導名牌產品推廣活動,國家門窗產品進行 “國優產品”“部優產品”評比。改革開放后,逐步推廣使用鋁、塑、木門窗(詞條“木門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產品,技術監督局實施了門窗生產許可證,最多的時候取得門窗許可證企業數量達17000家,建設部實施了金屬門窗企業施工資質。
這兩年,國務院決心摒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讓門窗產品逐步進入市場經濟模式。技術監督局首先取消了門窗生產許可證,前年住建部也取消了建筑金屬(詞條“金屬”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門窗施工資質。也就是任何門窗生產企業,門窗安裝施工隊,不管你是有著8000名工人、產值幾十億的大型企業,還是幾十人小型門窗加工廠;不管你是設計施工100高樓門窗,還是普通門窗加工,都不需要準入資格,只要你納稅,都是合法企業。
問題來了,建國70年來門窗生產企業生產和施工,是由政府根據企業規模、注冊資金多少實施準入制管理,評比名優產品,評定企業信譽,都是在政府主導下進行的。突然政府不管了,企業覺得十分困惑,多年來大型國有企業優勢不存在了,一級施工企業的等級優勢沒有了,大型企業注冊資金的優勢也沒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個平臺,大小企業一個平臺,甚至包工隊也可以承接大型建筑的門窗工程。
發達國家的門窗產品是靠市場信譽度,靠產品品牌,靠企業信譽,靠第三方機構產品認證。美國有能源之星,歐洲有CE認證。我們國家由于多年實施的是政府對企業的前期資格認定制度,沒有把產品認證制度落到實處。早些年由住建部標準定額所與美國能源之星聯合推廣的建筑門窗節能標識認證,節能標識雖然我們很多檢測中心參與,一大批專家參與編寫建立的節能標識體系工作,連續搞了近10年,參與認證的企業僅僅幾十家,產品不過百項,覆蓋面太小,成效甚微,與我國十萬家門窗生產企業,年產5億平米的門窗生產大國基數實在不相匹配。
多數門窗企業并未看好這的民間認證,門窗標識認證工作并沒有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品牌效益。早年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國家建筑材料研究院也對建筑門窗產品進行了第三方認證工作,認監認可委也對兩家的門窗認證工作予以了批準,但是多年來企業對第三方產品認證工作的態度并不積極,參與認證企業寥寥無幾,企業始終認為,產品認證制度并沒有給門窗生產企業帶來任何實惠。
中國政府管理撤的太快,民間管理模式跟不上趟,社會監督起不到作用,產品認證機制尚未健全。有些機構效仿過去的政府職能,搞所謂的行業資質就位,其實還是照搬過去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換湯不換藥的陳舊管理體制,一味的從限制企業條例下功夫,缺乏對現代行業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采用規定企業經營規模,限制企業施工類型,把這種老套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強加在供給側改革的現實中,最終還是遭到行業摒棄。
五、門窗幕墻行業內優質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
國家自95年開始連續10多年大力推廣建筑節能,第一階段的鋁合金門窗行業,在產品更新、提高企業技術水平方面算是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節能鋁合金門窗的普及率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房地產市場上,高性能、優質產品、名牌產品的占有率卻是很低的,特別是在商品房市場中的優質門窗產品的優勢并沒有體現出來。多數產品是同質化,僅僅滿足國家標準的最低需要,產品壽命維持最低要求。前幾年房地產市場需求量大,企業都賺錢,現在市場萎縮,大規模、同質化生產,喪失了鋁合金門窗本身特有的個性,失去了競爭力。在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大家都說低價中標的危害性,但是低價中標還是最普遍的商業模式。
六、原材料漲價風波對建筑門窗幕墻行業影響巨大
2017年全產業鏈原材料漲價,較大的影響到了我國建筑門窗幕墻行業,門窗幕墻全產業鏈的各類原材料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較大提高。價格范圍波及到:鋁錠,玻璃、PVC、密封膠,交通運輸、包裝。網上流傳新編《黃河大合唱》“銅在吼,鋁在叫,鋅在笑,錫在跳,橡膠在咆哮,銅價鋁價萬丈高,生鐵價格嗖嗖跳,運費也在往上飄,塑膠原料發高燒,紙箱也跟著湊熱鬧”。與我們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相關的原材料也都有較大幅度漲價。
鋁錠:8月份以來從14400元,漲到16600元,漲幅13%;
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鋁生產國,2016年我國電解鋁產量占全球總產量58%,中國宏橋電解鋁產量456萬噸,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國家結構性調整,去產能,關停非法產能產業。宏橋、魏橋鋁廠關停了321萬噸的違規產能,我們行業有多個鋁型材廠都是直接用他們的鋁錠或鋁水鑄棒,都直接和間接受到了較大幅度的影響。
玻璃:2017年玻璃原片從年初至今同比上漲23.2%,同比去年增加25.36%。生產玻璃的重堿價格上漲35.7%,每噸玻璃用煤,價格上漲100元。玻璃綜合成本同比上漲30%左右。
石材:2017年5月份國家大規模開展環保督察,以石材生產加工為基地的福建、山東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關停了不少企業,石材價格上漲普遍上漲20%-36%。
化工原材料:化工材料PVC,從2016年的4425元/噸,漲到了7580元/噸,上漲了71.4%。上游材料原材料企業的聯合提價對我們的硅酮密封膠企業的影響非常大,也影響到硅酮密封膠企業對建筑工程密封膠價格的連鎖反應。
2017年的全年性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加大了材料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建筑門窗幕墻施工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因低價中標原則,導致企業利潤一再下降,無法提供優質的材料產品及工藝。
我國建筑門窗幕墻行業產年處在低價這狀態,特別是多年來我國招投標體系,基本是低價競爭,誰的價格低,誰中標,企業為了生存,只能再低價競爭中獲得一絲生存。然而低價競爭給全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十分長遠的,低價競爭造成企業為了生存而生產,優質產品沒有市場,優質優價不能實現,反而假冒偽劣,偷工減料,掛靠工程,在行業大肆泛濫。我們門窗企業多年來潛心研制開發的新產品,節能產品,反而被束之高閣,無人過問,低價競爭給全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太大了,國家如果再不扭轉這種局面,門窗幕墻行業將被低價體系搞的永無翻身境地。
八、最新環保政策對行業的影響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了很多環境問題,環保行業成為了我國目前非常重視發展的行業之一,政府也在不斷加大環保行業的投資。2016年底,國家陸續出臺了18項有關節能環保治理的條文和要求,
高稅額將倒逼企業加大固廢項目節能減排需求。2016年12月25 日,《環保稅法》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獲表決通過,我國將于2018年1月1日起開征環保稅。費改稅后,單位稅額在原來標準費率上有小幅提升。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間,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決保衛藍天。2+26個城市,范圍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幾個省市。
將于2018年1月1日起開征環保稅。污染的高稅額將倒逼企業加大固廢項目節能減排需求。
對建筑、鋼鐵、建材(詞條“建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有色等有污染的行業實現全部限產或停產的嚴格管理。建筑類行業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施工、水泥攪拌及澆筑作業,停止道路工程、土石方作業。
對主要污染產業實施限產或停產。鋼鐵限產50%,電解鋁、氧化鋁(詞條“氧化鋁”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限產30%以上,對有VOC排放的企業實施停產。
九、綠色產品是新的發展方向
綠色、環保、生態建設,這些名詞都是近些年來最時髦的名詞,我們建筑行業也推出了,綠色建筑、綠色建材,最近又要推出綠色產品。
綠色建材,又稱生態建材、環保建材和健康建材,指健康型、環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在國際上也稱為"健康建材"或"環保建材",綠色建材不是指單獨的建材產品,而是對建材"健康、環保、安全"品性的評價。其中包括:綠色合格標志、評價方法、綠色認證。其中門窗產品已經列入序列,標準在編制中。
為了響應國務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見,積極發展生態綠色產業,進一步推進我國綠色建材評價工作,根據《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2017年第三批產品標準試點項目計劃》建標協字[2017]034號,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牽頭的100項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標準編制工作已經啟動。
其中《綠色建材評價標準-建筑門窗及配件》《綠色建材評價標準-建筑幕墻》兩項團體標準已經組織編寫工作,綠色評價標準涉及建筑門窗、幕墻及相關配套材料,涉及:型材、玻璃、物件配件、密封材料、密封膠等產品。
綠色建筑,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共有六類指標,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
綠色產品,始創于1990年國家對綠色食品認證,其基本宗旨是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這次國家技術監督局剛剛推出以百姓最終產品為定位綠色認證產品,要求產品及產品的生產全過程要具有綠色、環保要求,產品有使用年限的要求。門窗產品也在列入產品序列中。
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門窗要配套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9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發展節能環保新產業、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動化解過剩產能。
會議決定,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重點,加快提高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
推廣裝配式建筑,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推進集成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支持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完善品種和規格,引導企業研發適用技術、設備和機具,提高裝配式建材應用比例,促進建造方式現代化。
推廣裝配式建筑,要健全與裝配式建筑相適應的發包承包、施工許可、工程造價、竣工驗收等制度,實現工程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及采購統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強化全過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將發展裝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規劃建設考核指標,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出臺規劃審批、基礎設施配套、財政稅收等支持政策,在供地方案中明確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用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裝配式建筑服務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混凝土、鋼結構裝配式建筑。
計劃10年時間,新建建筑裝配式建筑使用比例達到30%使用比例。2025年達到50%以上。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常住人口超過300萬城市的新建建筑加快提高裝配式建筑使用比例。編制發布了混凝土、鋼結構、木結構裝配式建筑設計規范。大型房地產企業已經全面開始推廣裝配式住宅建筑,各門窗企業積極配合,相關建筑材料(MS改性硅烷密封膠)已經開始在裝配建筑中使用。
十一、房地產稅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提及房地產稅,房地產稅是近年來大家熱議的房地產稅,房地產稅立法工作尚未完成,短期內還不具備征收條件。房產稅是中國最重要最大項的國家稅收,事情重大,影響重大。
普遍認為,房地產稅取代土地財政是大勢所趨,未來將用房地產稅替代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成為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前些年地方政府買土地已將賺夠了一大筆錢,現在沒有土地賣了。
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結構性調整將作為常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全年經濟工作要圍繞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工作方針。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仍然是國民經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
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性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