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nèi)容由[中國幕墻網(wǎng)]編輯部整理發(fā)布:
近年來,媒體報道過很多紙片樓,如今標新立異的建筑并不少見。
“紙片樓”與其它住宅樓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事實上“紙片“的形狀僅僅是一種視線錯覺,整幢樓三角形的格局使得它在某個角度看起來薄得仿佛一張紙。
河南 鄭州
鄭州天明路與紅專路向北100米路東,
有一棟建筑,剛剛建成不久的3層樓房,
這棟樓外墻寬度最窄的地方只有20公分,
從南側看該棟樓房時,
由于視覺的關系,
就像一張薄薄的“紙片”一樣。
該建筑框架為鋼結構(詞條“鋼結構”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加填充磚,
由于建房時受土地限制,
南側所剩空間小,北側位置空間則較大,
因此,該樓建設時也并非是是方方正正的,
而是呈三角形。
在鄭州還有一棟更夸張的 “紙片樓”,
好多市民都怕刮風被刮倒,都說給錢都不住……
從大樓西北面看,整棟大樓薄如一張紙片,
和周圍的建筑格格不入,顯得非常另類。
大樓內(nèi)部給人的感覺還是相當?shù)膶挸ǎ?/P>
擔心被風刮還真有點多余。
是因為大樓主體呈L形,
東西40多米長,南北30來米寬,
最窄地方有5米多。
設計該樓的建筑師說,
因大樓“尖角”正對人來人往的大街,
視線錯覺造成了這棟大樓看上去很“薄”,
其實整座樓是帶有三角的多邊形建筑,
樓體安全是有保障的。
浙江 杭州
該建筑為杭州高德置地廣場項目,
由世界頂級設計公司SOM擔綱總體設計,
建筑立面體現(xiàn)“站立的西湖”理念。
“這么高、這么薄,江風又大,萬一吹倒咋辦?”
走在工地邊緣,
不少市民抬頭看都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建筑高200米,寬165米,
因為“薄如紙片”,被網(wǎng)友戲稱為“紙片樓”。
“紙片樓”最薄處僅12跨步就能走到盡頭。
上海
從側面30°角看起來,
這幢樓真的和紙片差不多,
紙片樓里住著40多戶人家。
薄如紙片的立面只是視線錯覺,
老宅實際是帶有三角的多邊形建筑。
山東 濟南
這棟大樓有5層,
從大樓的東側與西側看過去,
整棟大樓變成了薄薄的一張“紙片”,
而樓的東側墻角卻僅有20公分寬,
從視覺上吸引眾路人的眼球,并稱作“紙片樓”。
新加坡
新門廣場(The Gateway),
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美芝路,
建筑群由貝聿銘設計。
貝聿銘
1990年落成,分為東西兩座大樓。
大樓的橫切面呈梯形,
設計與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東翼類同。
一眼望過去像看到一個平面的“二維樓”,
許多網(wǎng)友親身經(jīng)歷紛紛表示被震驚到了,
以為自己穿越到了二維世界。
大樓的折角部分大約40°的尖角,
在特定角度上就像一面沒有厚度的玻璃(詞條“玻璃”由行業(yè)大百科提供)墻。
上邊這些“紙片樓”會讓人聯(lián)想到紐約曼哈頓區(qū)著名的“熨斗大廈”,甚至比熨斗大廈還要薄。
紐約 曼哈頓
熨斗大廈名如其形,跟熨斗差不多。
是由芝加哥的建筑師丹尼爾·伯恩罕設計,
采用Beaux-Arts式建筑風格。
如同古典希臘柱式一樣,
其石灰?guī)r和glazed terra-cotta墻面垂直方向地被分為三部分。
此大樓為使用鋼骨結構建筑的始祖之一,
建筑尖端的部分大約只有2米寬,
建筑建筑高達22層樓87米。
熨斗大樓仍被認為是曼哈頓最老的摩天大樓。
對于當時使用其他建法的建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其實不管建筑是方形的,圓形的或是三角形的結構,只要按照建筑施工要求建造,都不會存在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