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對于建筑師來說,欲成就一個好的建筑,除了需要在無數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里尋找到一個相對更為適合此時(及將來時)、此地的方案外,如何能夠讓設計圖紙更好地轉化為現實建筑同樣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
除了建筑師外,建筑的實現在國內還涉及到政府各相關主管部門、業主、施工方、監理方等。因此,一個好作品的實現除了建筑師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各方的精誠合作,有時甚至需要一些“運氣”。
一些大師的設計作品如果僅僅從設計上看可能是不錯的、甚至是優秀的設計,但建成之后是否如此呢?我們今天看看建筑界的女魔頭——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廣州大劇院。


效果圖里的廣州大劇院讓人還是有很多遐想空間的
不可能實現的建筑設計,不規則幕墻營造“天外來石”即視感
劇院概況
廣州大劇院坐落于廣州CBD 的中心位置,由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女性、英籍伊拉克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形狀宛如兩塊被珠江水沖刷過的靈石,獨特的造型充滿奇思妙想。頂級聲學大師哈羅德·馬歇爾爵士為劇院精心打造的聲學效果近乎完美,獲得全球建筑界及登臺藝術家的極高評價,被國際輿論評為“世界十大歌劇院”(《今日美國》評)、“世界最壯觀劇院”(英國《每日電訊》評)等。
現實中的大劇院是什么形象呢?說實話很難拍到一張看得過去的照片。從網絡上(包括扎哈事務所的官網)搜索,除了掩飾了真相的夜景外,也是基本找不到什么可看的日景照片!





遠觀能夠感受到建筑的不同尋常,但又總感覺到一些不對勁的地方,是太臟?太粗糙?還是什么?
繼續向前,近看,則更是出乎意外,慘不忍睹!






窗框與石板幕墻的縫隙寬窄不一,某些弧形窗框更是簡單粗暴,甚至是直接剪切開直線拼接!


三角形的石板在轉折的地方毫無對接關系,甚至出現補丁般的狹窄的一小條。




三角形拼合的石板應該說能適應更多的異形體塊,但對于不規則弧形轉折的體塊來說可能真是一場噩夢!對比一下采用金屬薄皮、GRC的異形體塊建筑,不得不說,外層石板幕墻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不知道是建筑師的主動堅持還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設計的位于西班牙畢爾巴鄂的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同樣是異形體塊,由于薄皮金屬鈦板的使用反而為建筑更添魅力。


同樣是扎哈設計的、2012年完工的、位于阿塞拜疆巴庫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由于采用了更易于加工成異形、板塊大小可控的人造GRC及GFRP板塊,建筑整體顯得更為精致,板塊分格也完美地適應了異形體塊。(圖片來源于點擊查看 http://www.zaha-hadid.com/)
不用說,這樣的墻屋面一體化幕墻應該是采用了雙層屋面構造原理,外層的開縫石板幕墻主要起到裝飾及一定的隔聲、隔熱作用,防水及排水一般是由石板下層的金屬屋面解決。
(更多雙層屋面知識請參閱過往文章:各司其職的雙層復合屋面)


寬窄不一的石板縫隙!


現代的、強調現代加工工藝的幕墻愣是做出了手工感!



原本追求自然真實的清水混凝土經過涂膜修飾后更是顯得粗制濫造!


配上中國式的管理,更是將高雅的大劇院與市井的建筑拉平了身姿。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我們建造技術尚未現代化的年代,可是看看廣州大劇院的介紹,同樣沒法說通!
百度百科——“廣州大劇院”中介紹:
2006年8月,廣州大劇院正式開工。
2009年9月15日,廣州大劇院主體結構分部驗收通過。
2010年3月10日,廣州大劇院外帷幕墻工程驗收通過。
2010年5月9日,廣州大劇院正式投入運營。
中國幕墻網工程庫gck.www.gdjiasi.com正式收錄廣州大劇院工程,敬請關注對該工程進展、幕墻技術、材料應用等相關資訊的動態更新!
廣州大劇院
廣州市歌劇院由世界著名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英國)主持設計,位于珠江新城J4地塊。其外形如“圓潤雙礫”,就像置于平緩山丘上的兩塊礫石,在珠江邊顯得十分特別。由于采用鋼-鋼砼混合結構,預計用鋼量將超過12
可見建筑外層幕墻也就是2009年左右施工的,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建成了舉世聞名的奧運鳥巢、水立方等等建筑,按說施工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了。
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么一個高規格的建筑淪落到如此地步?原因當然是很多很多……。

雖然沒進入建筑室內,但僅僅憑在門口透過玻璃的一瞥也能感覺到室內感覺比室外好多了。
如果您知道該工程的更多幕墻(門窗)參建企業、建筑型材、玻璃、膠、五金、隔熱材料等材料供應商信息,歡迎提供,經核實后,我們將免費發布。值班郵箱:712050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