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市場競爭加劇,隨著房地產紅利的逐步消退,不斷創新求變演變為房地產企業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同時,隨著90、00后消費主力軍的崛起,消費升級全面而至,也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些因素影響之下,近年來地產巨頭們紛紛著手于“轉型升級”,不斷將手伸向下游,在家居、家裝與建材領域探索開發,以求謀取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不完全統計,萬科、碧桂園、恒大、綠地、保利、華潤、世茂等房地產企業已經殺進家居建材家裝領域——或自建基地,生產建材;或聯手成立裝修公司,挖掘業主的衍生價值;或切入家居建材供應鏈等。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企業具體是怎么“殺進”家居建材行業的,以及對其“入侵”行為做的一個威脅評估。
地產巨頭們的“入侵”
01、萬科
萬科涉及家居建材行業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裝修兩大板塊。
早在2016年,萬科就曾試點運營家居電商平臺,聯手Dream Master開發VR家居一站式采購平臺——用戶可以買萬科的房子,也可以在平臺上購買樣板間里的家具。
前段時間,萬科再次引進科思頓智慧家,聯手打造智慧社區+全屋智能家居。事實上,萬科的很多項目,都打出了智能家居、智能生活、智能社區的概念,但萬科只是做集成,整合上下游資源,引進第三方材料商。

萬科美好家
萬科在裝修這一塊的行動要比智能家居做得更好一點。2015年,萬科成立萬科美好家,與萬科地產項目深度合作,提供從硬裝到軟裝的全套裝修定制方案。同年,萬科還與鏈家合資建立了萬鏈,專門做家裝業務。
憑借萬科的規模優勢,萬鏈的采購成本和合作條件與業內相比,具有獨特優勢,如櫥柜、地板等,可以直接與一線工廠合作。此外,萬鏈還設計產品,然后找比較強的工廠生產,如PAPA陽臺、懶人飄窗、美顏專柜等。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萬鏈在北京市場拿下5000單,銷售額5億元。2017上半年銷售額近4億元。
02、碧桂園
碧桂園的野心不可小覷!4月19日,碧桂園集團與潮州市長殷昭舉簽訂了總投資超100億的合作協議。其中衛浴產業項目投資超過50億,擬規劃建設占地約1000畝的智能衛浴產業園,旨在建設智能馬桶等衛浴產品的自動化、智能化、少人化的流水線生產廠房及產線等,預計年產值可達500萬件。

△ 碧桂園智能衛浴產業園項目規劃圖
事實上,不僅如此,1999年成立的誠加裝飾、2007年的現代筑美家居、2013年的創喜邦盛家居以及2015年的橙家互聯網家裝均為碧桂園旗下的子公司,其產業鏈大致囊括了從房子到拎包入住的各大重點環節, 碧桂園在泛家居建材領域的產業之路已經越走越通順。這對于地道的家居建材企業而言,將會是一個長久的挑戰!
03、恒大
恒大除了曾跟海爾簽約,將海爾的“智慧家庭”引進到自己的項目里的供需合作外,還親自下場操刀家居業務。2016年,投資100億的恒大家居聯盟產業園啟動,引進包括喜臨門、歐派家居、大自然、曲美、皮阿諾、索菲亞等多個品牌的生產基地。
另外,恒大為推動實施拎包入住,與海爾、格力、TCL、美的簽署戰略聯盟協議。還在家具家紡領域,與全友、喜臨門、紅蘋果、曲美、松堡王國、索菲亞、頂固等15家企業簽署聯盟協議。

恒騰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與騰訊建立了合資公司——恒騰網絡,其旗下有家“恒騰蜜家”企業,目標是為社區業主提供一站式智能生活體驗。當業主購買恒大的房子之后,可以通過恒騰蜜家,以優惠的價格購買全屋家居,同時還可以獲得恒大的家居聯盟設計師提供的家居方案。
總的來說,恒騰蜜家有三個方向的業務:
一個是背靠恒大,恒騰整合一線建材供應商的資源,以優惠的價格,為中小房企或裝修公司提供原材料的一站式采購。
二是通過研發的恒騰密蜜APP,提供物業繳費、物業報修、手機開門、智能貓眼、智能快遞柜、密蜜停車、社區電商等服務,搭建了一個互聯網社區服務平臺。
三是是互聯網家居業務,主要在恒大項目里開展業務,通過線上商城以及體驗線下2000個樣板間的方式吸引業主在平臺下單。
04、綠地
2016年,綠地家居與綠地誠品家相繼誕生,一站式家居購物中心生活館的開張將高端家居定制一網打盡。

綠地誠品家
據了解,綠地家居成立于2016年,是綠地城市建設發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也是綠地集團著力打造的互聯網家裝平臺。依托綠地集團20多年房地產業深耕經驗和豐富房產資源,同鑫家居創立了“綠地誠品家”這一互聯網家裝品牌。
綠地誠品家定位為“類公裝模式”的成品家裝服務商;質優價優的綜合供應鏈提供商;高品質、優服務、人性化的地產家裝物業售后一站式管家。
05、保利
2016年12月28日,保利建材家居廣場正式開業,其集專業辦公、家裝設計裝修,家具家電、餐飲休閑娛樂、教育醫療多元業態于一體,其品牌家居生活館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單層面積約1500平方米,與3樓的家具業態連成一片。整個保利建材家居廣場的家居家具經營面積約20萬平方米,成功在家居家裝領域落子布局。

保利建材家居廣場
06、華潤
前些年,華潤置地對外宣布,牽手愛空間推出定制化LOFT產品——“華潤盒子”,并導入小米智能系統,為用戶提供全生活的配套服務。合作模式是華潤置地提供毛坯房,小米提供智能家居,愛空間則負責為業主提供裝修解決方案。這其實更多是供需雙方的合作。

華潤盒子的發布會現場
07、世茂
世茂地產則選擇在內部孵化出家裝服務MORE居,主要為世茂業主提供拎包入住的解決方案,含家具、燈飾、窗簾、配飾等。MORE居從集團的采購中心的供應商中篩選出合適的家居品牌如Harbor House、尚品宅配、曲美家居、顧家家具、金可兒床墊等進行合作,實行三方聯保,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據了解,MORE居平臺服務已經覆蓋大概20個城市的世茂項目以及在南京擁有自己的線下體驗館。

世茂MORE居
地產巨頭“入侵”的威脅大不大?
當下
如今的地產巨頭企業,放在任何行業已然是龐然大物。但是就家裝而言,地產企業作為一個外來者,一時半會對家居建材領域的沖擊尚不會形成絕對傷害。
畢竟家裝不同于地產,它是一個服務行業。從接待客戶、了解客戶需求到設計圖紙、選購材料再到裝修鋪貼、住戶入住有一個漫長的周期過程。而家居建材行業則更加復雜,其生產制造過程及運作就有多重工序,還需要配合企業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等團隊才可能良性運作。
客觀來講,地產企業在家居建材領域的業務推進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好,跟專業的主材品牌,或者全國連鎖裝修公司相比,差距還很大。
就目前而言,地產企業的“殺進”家居建材領域對我們的威脅不大。

未來
未來,如果家居建材行業沒有做好應對的措施,地產企業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之下,依托其強大的資源和品牌優勢,繼續向下蠶食,或將逐步鯨吞、包攬由設計、施工、主材、收納、家具、軟裝、家電以及居家等整條產業鏈,形成自身的閉環。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在品質、價格等外在條件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或許更愿意接受房地產企業提供的從買房到裝修的“一條龍服務”,或是使用房地產商旗下的家居家裝品牌,省事省時。
真到了這個時候,家居家裝企業先不論做大做強,如何“求生”就變成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威脅大到足以影響企業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