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佟⑹裁词建筑幕墻
建筑幕墻指由面板和支承結構體系組成,具有規定的承載能力(詞條“承載能力”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變形(詞條“變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能力和適應主體結構位移能力,不分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或裝飾性結構。
按幕墻面材分類,可分為石材幕墻、鋁板幕墻、玻璃幕墻和其他材料幕墻。以下重點介紹玻璃幕墻中單元式幕墻與框架式幕墻的方案比選。

②、玻璃幕墻系統方案比選
單元式幕墻:將面板和金屬框架(橫粱、立柱)在工廠組裝為幕墻單元,以幕墻單元形式在現場完成安裝施工的框支承玻璃幕墻。
框架式幕墻:在現場依次安裝立柱、橫粱和玻璃面板的框支承玻璃幕墻。
以下以5萬方的幕墻面積介紹兩者的差別


、、優化思路(面板、細部構造、骨架)
建筑幕墻工程的幕墻材料(詞條“幕墻材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是如何組成的呢?幕墻面板成本占幕墻總材料成本的30%-40%,幕墻骨架成本占幕墻總材料成本的25%-55%,幕墻輔材成本占幕墻總材料成本的10%-20%。下圖為建筑幕墻工程材料成本比例圖,從幕墻材料組成形式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材料的分配比例,材料可根據不同特點劃分為柔性成本和剛性成本:
柔性成本:
根據工程定位、特點及對品質要求的程度,在面板上面追求LOW-E雙銀玻璃或普通low-e玻璃,選用進口或國產高端石材、氟碳噴涂鋁板,此為柔性成本。
剛性成本:
在骨架的選擇上,追求性價比高的鋁材和鋼材(詞條“鋼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此為剛性成本。

建筑幕墻工程材料成本比例圖
柔性成本可高可低,差異化帶給客戶不用的視覺感受。而剛性成本需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去除鋼材和鋁材的過多富余量。以下根據柔性成本和剛性成本分別進行分析。
3.1玻璃面板成本分析
原方案一:全部采用中空鋼化玻璃(雙銀low-e)10mm超白(low-e)+12A+10mm。
優化方案二:玻璃幕墻系統非透光部位玻璃由中空鋼化玻璃(雙銀low-e)10mm超白(low-e)+12A+10mm修改為10mm超白鋼化單片low-e玻璃。


分析:原方案為了追求立面效果的統一,層間梁、窗間墻處玻璃均選擇與透光部位相同,而實際由于透視效果原因是無法達到此效果的,完全可以通過調整玻璃襯板的方式達到效果的接近。
建議:將玻璃幕墻系統非透光部位玻璃由中空鋼化玻璃(雙銀low-e)10mm超白(low-e)+12A+10mm修改為10mm超白鋼化單片low-e玻璃。
層間位置背通過調整玻璃襯板的顏色達到建筑外觀效果,對品質影響不大,本項目層間位置如采用10mm超白鋼化單片low-e玻璃,對于5萬方的幕墻面積初步測算可減少幕墻成本200萬。
3.2幕墻細部成本分析
原方案一:玻璃幕墻層間非透光部位采用2.5mm厚鋁背板(粉末噴涂(詞條“粉末噴涂”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優化方案二:玻璃幕墻層間非透光部位采用2.0mm厚鋁背板(粉末噴涂)

玻璃幕墻層間非透光部位建議采用1.5mm鋁板(粉末噴涂),能保證外飾效果,對品質無影響本項目綜合進度,品質和質量等方面,建議按方案二進行設計,對于5萬方的幕墻面積初步測算可減少幕墻成本200萬。
3.3幕墻骨架成本分析
3.3.1立柱的優化
原方案一:立柱采用不銹鋼型材
優化方案二:立柱不銹鋼型材優化為鋁合金型材外覆不銹鋼板

幕墻外側立柱采用不銹鋼型材,不銹鋼型材開模困難,材料成本超高(是鋁材的五倍以上),加工難度非常大,造成建筑成本巨高,幕墻工期太長。
通過系統分析,將不銹鋼型材優化為鋁合金型材外覆不銹鋼板,保證外飾效果的同時,讓材料生產、加工變得更容易,即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又大大縮短了幕墻施工進度。
外層立柱采用不銹鋼型材修改為鋁型材外覆不銹鋼板,能保證外飾效果,對品質無影響,將不銹鋼立柱型材改成鋁材外敷不銹鋼板,對于5萬方的幕墻面積初步測算可減少幕墻成本180萬。
3.3.2幕墻骨架的優化
根據幕墻的結構計算書,保證截面最優的前提下幕墻安全合理,保證工程質量。對本項目建議150x100x8鋼通修改為150x100x6鋼通;建議300x10鋼通修改為300x150x6鋼通;建議300x100x8鋼通修改為300x100x6鋼通;建議100x6鋼通修改為100x4鋼通。對于5萬方的幕墻面積初步測算可減少幕墻成本120萬。

幕墻成本管控是個嚴謹且繁瑣的工作,如果只關注在降低成本和控制中標金額的層面上,那么成本管控將有可能誤入歧途,而換一種思路可能柳暗花明,在幕墻設計階段成本管控中剛柔相濟,有的放矢和項目前期策劃中限額設計,進行多方案、多材料比選、在招標前加強精細化審圖,減少后期變更簽證就能讓成本順勢而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