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了促進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了行政法規《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


《意見》共34條,主要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的及時支付義務、付款期限、遲延支付責任、處罰措施、監管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有人認為,法規正式推行后,將利好所有的中小企業,大大降低了公司經營的風險,提高資金周轉效率。
1、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的,應當在30日內付款;合同另有約定的,最長不得超過60日,逾期應支付利息。未作約定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的1.5倍支付利息。
2、不得以審計作為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條件,不得以審計結果作為結算依據。
3、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因資金困難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其上一級主管部門應承擔支付義務。
4、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作為發包人的,承包人拖欠款項時,發包人在核實情況后要直接向分包人支付款項。
5、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濫用優勢地位,強迫中小企業接受不合理的交易條件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6、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拖欠嚴重的,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限制其申請新的投資項目。
7、建立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受理相關投訴。被投訴人屬于國有大型企業的,轉交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