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产-人人看人人看人做人人模-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6高清版-在线a电影|www.gdjiasi.com

您的位置: 中國幕墻網 > 行業資訊 > 新聞正文

從建筑的角度,看 “十四五”規劃中《建議》的亮點

來源:《建筑》  作者: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日期:2020-12-8
頁面功能 [字體: ] [ 打印 ] [ 投稿 ] [ 評論 ] [ 轉發 ] [ 啄木鳥 ]
  2020 年11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在宏觀經濟政策、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調控、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必將對未來的建筑業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2020 年11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在宏觀經濟政策、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調控、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必將對未來的建筑業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亮點一:宏觀經濟政策從脫虛向實轉為實現均衡發展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可以看作是現代經濟中的軟件與硬件,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實體經濟的穩健發展是一國之本,適度的虛擬經濟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反之則會抑制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前些年在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流動性過剩,國內投資渠道有限以及城鎮化的因素綜合作用下,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和其他金融資產領域,導致資產泡沫迅速增長。2012 年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經濟增速回落、要素成本上升、制度改革緩慢等多重因素導致實體經濟利潤率下降,虛擬經濟再度膨脹。2015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其中去杠桿、防風險、實現經濟脫虛向實的政策一直延續至今。

  《建議》提出:“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中央宏觀經濟政策不再強調脫虛向實,而是將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并列,以均衡發展作為未來經濟發展方向。這是中央在充分把握當前國內外發展形勢和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情況下做出的重要抉擇。未來房地產將在政策引導下逐步從中國經濟的“發動機”轉為“穩定器”,在增加社會就業、帶動建筑業發展、提升城鎮化質量、穩定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

亮點二:統籌推進傳統基建與新基建

  基礎設施是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順暢流動的核心支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在當前新冠疫情沖擊和經濟發展承壓的環境下,基礎設施投資不僅是拉動經濟回升“強心劑”,更是穩定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的“壓艙石”。雖然我國通過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開展適度超前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目前基礎設施存量已居世界第一。但在傳統基建領域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人均水平和質量不高的問題,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在新基建領域我國與美歐日等發達經濟的差距較大,未來亟待提升。

  我國已經進入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一方面要合理擴大基建規模,改造提升傳統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要抓緊補齊基建短板,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 年 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提出:“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本次《建議》再次強調“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并要求從新型基礎設施、交通、能源、水利四大方面“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議》將“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改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意味著“十四五”期間的基礎設施投資要聚焦抓重點和補短板,持續推動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提質增效,切實把錢花在刀刃上。通過“傳統基建 + 新基建”協同發力,將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整體質量效益水平,為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穩固支撐。

亮點三:堅持房住不炒主基調,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2016 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017 年,十九大報告繼續強調“房住不炒”,并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此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均將“房住不炒”作為房地產調控的主基調。《建議》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并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意味著“房住不炒”不僅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房地產調控的主基調,還很有可能成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國策。“租售并舉”是對十九大報告的呼應,說明“十四五”期間將加快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因城施策”是在實現“三穩”目標和落地地方主體責任的約束下,給予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自主權,有利于更好的平衡區域市場供求關系,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已經從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增長階段,中央審時度勢的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和引領作用,逐步消除抑制消費增長的中長期因素,增強消費信心,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成為建立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經過二十多年的住房體制改革和房地產市場發展,目前住房總量短缺的局面已經得到有效緩解。隨著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逐步建立,房地產市場也步入了穩態增長的新階段。《建議》提出:“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這是中央在經濟發展新格局和房地產市場新常態的新形勢下對住房市場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健康發展”限定政策引導方向是滿足住房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并由此帶動住房消費上下游建筑、建材、家居、家政、教育等產業發展,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亮點四:優化住房供應結構、提高住房供給效率

  “住有所居”不僅僅指“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更準確的含義是不同層次的住房供應與不同收入階層的可支付能力相匹配。我國的住房市場結構一般可以分為高端商品住宅、普通商品住宅(普通商品房和租賃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三個層次。過去的住房制度改革偏重于商品住宅市場發展,而住房租賃市場和保障性住房發展嚴重滯后,我國的住房供應存在的結構性缺陷限制了住房供應效率的提升。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優化住房供需結構。”這為住房供應制度改革明確了方向。《建議》延續十三五規劃文件精神并進一步提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這意味著在“十四五”期間,中端住房租賃市場補短板將以發展長租房為重點,而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長租房有望成為增量供給的新渠道;低端住房保障則將擴大公共租賃房的建設和供應。

亮點五:優化中心城市行政區劃設置,提升縣城城鎮化水平

  過去我國在城鎮化發展戰略上注重區域均衡發展,但由于產業基礎、公共資源區域差異較大,形成了人口城鎮化流向與政策導向錯位,資源要素配置與城市發展需求錯位的局面,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率的提升。2019 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突破 60%。按照美國國地理學家諾瑟姆提出的城市化 S 曲線理論,我國的城鎮化已經處于加速階段的后半程,未來城鎮化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會逐漸下降。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土地、人口等要素在中心城市的規模集聚和高效利用,實現規模經濟,輻射帶動城市群經濟高質量增長。《建議》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優化行政區域設置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城市行政范圍內的區域調整,主要是城市下轄的縣(市)撤縣設區或市轄區優化調整;二是合并市域范圍以外的、原屬于其他地市的部分區域。預計“十四五”期間部分人口密度過高、建設用地供給不足的中心城市有望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實現擴圍,與之相匹配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將為建筑業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縣城既是連接城市和鄉村的關鍵樞紐,也是縣域經濟的核心板塊、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樞紐平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 年,我國的縣及縣級市共計 1881 個,是地級及以上城市市轄區數量(967 個)的 2 倍;縣及縣級市GDP體量為38萬億元左右,占全國GDP的近五分之二;縣及縣級市人口共計 2.4 億人左右,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 30%。但不少縣城的公共服務資源與實際民生需求存在較大缺口,存在“小馬拉大車”的問題。《建議》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這意味著未來國家將加大對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短期有利于拉動投資和消費,推進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長期有利于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升人民幸福感。

亮點六: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綠色建筑發展

  建筑業既是滿足社會需求、吸納就業、調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能源,由此造成碳排放、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等諸多問題。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詞條“建筑能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研究報告(2019 年)》顯示,中國建筑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比重的21.11%,建筑碳排放占全國能源碳排放的 19.5%。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場,發展綠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不僅是順應低碳經濟轉型、加快綠色發展的歷史大趨勢,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色發展理念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所確立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發展綠色建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是實踐綠色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發展計劃”。經過四年多的發展,綠色建筑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在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存在成本較高、標準化程度低、模式創新不夠和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2020 年 7 月 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三部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本次《建議》把“發展綠色建筑”作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預示著裝配式、BIM、EPC 以及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的智能建造等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將成為“十四五”期間建筑業轉型發展的風口。

門窗幕墻第一手資訊! 上中國幕墻網 news.www.gdjiasi.com 手機訪問地址 3g.www.gdjiasi.com

原文地址:http://www.52mqw.com/info/2020-12-8/47788-1.htm
轉載時需注明出處:中國幕墻網 點擊查看 www.www.gdjiasi.com
我要評論 (已有*人參與評論)
上一篇:缺您1票!中國門窗幕墻“首選品牌+喜愛工程”【投票入口】
    
【回到頂部】
建筑門窗幕墻行業,在經歷了前期各類原材料暴漲暴跌、人力成本大幅攀升之后,2019年行業的原材料市場和人力資源環境相對穩定,但...
[正文]  [評論]

中國幕墻網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

月精彩評論集錦
知識百科
月熱點新聞推薦[TOP10]
月企業關注度排名
月產品人氣值排名
客服電話:400-60-54100  傳真:0832-2201099 值班電話:1502315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