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一、前記
2020年庚子鼠年迎春之初,萬萬沒有想到,會突如其來,遭遇千年奇遇疫情。全民萬眾一心投入了一場偉大的抗疫阻擊戰,總體戰。
我在家自覺隔離有四十天,緊跟大眾“不相往來為去病”。在難得的寧靜、寂寞、孤獨之中,除了每天對國家、上海的新聞發布會的仔細聆聽,不出門知天下事外,最好的生活方式對我莫過于自我讀書、思考、算點數據和寫點文字。也算是“我思故我在”吧。
很自然集思在了一個題目中,幕墻行業抗風險與醫療行業抗病疫有什么類同相似之處和彼此的差距?“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抗疫要求,全方位的工作對當下建筑幕墻遭遇下行及安全風險,有同樣的意義。這一個月旁觀抗戰,使我極為震動震撼,感受到了醫務界的偉大精神和戰斗力,家國情懷,制度優越、狀思奮飛。
“天使犧牲多壯志,院士征戰突重圍”,醫療衛生人的驕傲!
由此想到了生命的意義是人格的關鍵,只有“我為人人,人人交往”之時,人類才有存在的可能。對生命的解答應是“社會感”。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

作為一個幕墻技術專業工作者,“科學”、“精準”原則同樣應成為預防風險的指導思想。我懂了疫情新聞發布會上的日日更新的數據表明,為什么會有如此胸有成竹決策、指揮若定的快速、高效、實際、精準的戰果?為什么三月上旬就會有“曙光初照彩云飛”的振奮人心,首輪高峰從容度過,實現了戰略大轉折、戰役“零新增”、“全休艙”的大踏步前進!改革四十年來醫學科研的發展進展,醫學攻關的專家專題,舉國一致、眾志成城的科研體制,科技成果技術儲備,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持,在抗疫中更加大了科研攻關力度等。
科技科研成為這場橫掃病毒、 長驅瘟神、吹滅妖霧的集中力量打殲滅仗的國之重器不是偶然的。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成為戰勝困難、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鐘南山院士兩句話七個字,“人傳人”、“隔離、封城”為領導決策提供了最有力的專家真知灼見。人才是核心競爭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這場人民戰爭中得到了充分證實。“科學精準”原則是對發展建筑幕墻的最重要的啟示之一。
幕墻專業、行業、事業,幕墻人應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抗疫科研指示深細理解:“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盡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面對幕墻行業下行壓力與工程風險,萬物通一之理:強大科技支撐是最有力的武器。
二、新時代特征
中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代,進入了數字經濟、信息化、智能化新時代;上海城市建設進入了二次開發更新改造新時代,建筑幕墻呢?進入了采用新材料、改革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新時代。
1、基本材料標志著時代特征
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木材時代、鋼鐵時代、磚石時代、高分子時代、玻璃時代、混凝土時代等。建筑幕墻采用的新材料,是時代的標志;玻璃和新型玻璃的應用,鋁合金材料結構的推行,是這個時代的亮點;玻璃是時代材料。
2、生產方式區別著時代的劃分
手工時代、機械時代、機器時代、蒸汽機時代、電動機時代、電力時代、石油時代、自動化時代、信息化時代、智能時代等。幕墻工程中采用建筑數學、施工力學、專家系統,數字技術被使用,建立幕墻數字化的全新系統,在幕墻形成過程中實現管理信息化,技術智能化,從而改變幕墻專業、企業、行業的生產方式。幕墻企業認識到,想到了么?準備好了么?生產方式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3、社會形態、國際交往的進步變化,帶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
中華復興進入小康等等都是時代的變革變化,將對建筑幕墻的時代性注入何種特色?
醫療行業,幕墻行業都隨著時代進步發展,建筑本身就具有時代特征,社會性、地域性、歷史性、文化性等等,這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合異為同的所在,是一個共性問題,是一個大背景問題,當我們討論后抗疫時期對幕墻行業影響、啟示時,一定是處在時代大框架之中的。千年奇遇的新冠病毒,幾十年前才有的亮麗的玻璃幕墻,都是新時代的產物。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從歷史上看幕墻是新生事物,抗疫戰爭也是突如其來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識所產生的。人們都了解不多、認識不透,都沒有預測到。能預測就不是創新了。首先的任務是認識新事物,接受新矛盾,從而爭取向好的方面轉化這個矛盾。
三、抗擊新冠病毒斗爭,對建筑幕墻抗風險的啟示之一
為什么是“啟示之一”,因為“啟示太多”。這里只談個人所初淺知道的,淺薄想到的,限于專業技術局部的。知不知尚矣!
1、科學救治的根據在科研導向
1-1、鑒定技術
是流感、傷風還是SARS?新冠病毒?肺炎或X病?沒有科研能鑒定分別么?沒有核酸檢驗,CT攝影能判斷么?幕墻界爭論多年,是幕墻還是大窗?玻璃是自爆還是破損?玻璃面板是彎曲應力還是表面拉應力?是彈性力學問題還是斷裂力學問題?隱框玻幕要嚴格禁止還是可以采用?用什么鑒定技術?用哪個數據判斷劃分?現在新冠病毒有中國檢驗試劑盒,還出口支援外國,這是科研成果。沒有科技企業生產行么?病毒研究所、病原體研究所等分離出新冠病毒H38與H1系統關系,沒深入系統科研行么?沒有病毒分離,又怎么能研制疫苗、治療藥物?
中國幕墻科學研究要填補鑒定技術,解答實踐的疑難。
1-2、檢測技術
醫療行業這些年來,檢測技術、儀器分析裝備突飛猛進,發展迅速。普遍建立的體檢中心如雨后春筍十分廣泛。過去驗血幾個指標,現在幾十上百個指標,不但準確而及時且快速、大量。幕墻行業呢?大多還停留目視人檢,或者抽樣等待實驗室再化驗,效率低、數量少、人工操作多。現場檢測技術手段極為落后、零碎。既有幕墻特征在時間,改造、維修前必須現場先檢測。整個系統并沒有精準科技深細化形成信息化、數字化、實用化。如何推動展開新局面?中國幕墻號稱世界之最,能結合實際工程作些服務,爭取在國際上達到先進水平。

2、外延發展應該轉向充實內涵
幕墻發展由無到有,到普及量大面廣、發展數量,增大擴容是正常的。但三十多年以來,只重外延、規模、數量,忽視內涵,忽略高質量發展。產能過剩、低值高耗、低于成本的競價、非規范中標等,阻礙了幕墻健康穩定發展。制造強國的生產哲學不在數量,不以單項產業規模取勝,應以底層技術擴散滲透爭雄。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除了貢獻社會,促進行業、提升專業外,應由培養高級人才、信息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制定實行先進標準所決定,不應由產值論強評優了。幕墻行業是由外延發展改變為內涵化、綠色化、數字化的時候了。幕墻企業發展大了后,強在哪里?優在哪里?中國幕墻先外延擴充膨脹,在數量上又成世界大國,客觀必然量變引起質變,產生飛躍、提升、進入轉折的拐點階段了。
此次全民抗疫,看到了中國生產口罩數量也屬世界第一,但非世界級品牌如3M、霍尼韋爾、尤妮佳等,中國口罩一個僅賺幾厘錢,而世界品牌價格則是十倍以上,口罩只是低端低值數量而已。這不也是個啟示么!武漢抗疫,先是病人缺病床,人等床,發展數量還不是技術難題,方艙醫院還未建成,之后很快就已經床等人了。期間若沒有比增加床位數量難得多的,醫療救治的科學手段,科研成果的應用,治愈效果顯著,又怎能實現人去床空,人少床多呢?解決問題的核心在于質量,事物是質和量的統一,量的變化到一定的關節點上事物的質就要變化。表面上外表上看到的是病床和口罩的數量,但其核心的則是診斷、治療的醫學醫藥技術的質量。
2-1、數字幕墻
數生萬象,萬象有數,數是聯系的表達方式。數學的時代特征,形成人類文化的主要力量。當下,幕墻行業應大力開展數字幕墻的創建創造。引進引用大量的設計計算軟件我們并沒有自有知識產權,核心技術還不掌握在自己手上。首先要培養吸納大數據、云計算、程序員、人工智能等,以及互聯網+、幕墻BCIM(Building curtain wall Infornation model)、數理統計人才。在傳統普通平板、平面幕墻基礎上,開發曲面體幕墻、異型特型幕墻、玻璃結構設計技術并普及,軟件共享等。與建筑師有更多的結合,初期分享切入,在建筑藝術空間、外觀、功能設計上有更好的集成設計及平臺,形成建筑表皮、立面的專業系統。更普遍的采用“一鍵生成”設計模式,跨越式大幅度改變設計生成方式,在數字經濟中,幕墻行業建立更多的虛擬設計工作平臺,吸納更多設計人才。大幅度提高效率和效益。在虛擬技術化上下功夫,成為前期虛擬工程的主導者。這是抗疫中管理工作放在網上,隔離“居家辦公”的技術前提,絕對的世界先進水準。
2-2、專家系統。
中國幕墻幾十年工程實踐積累了大量技術數據,培養鍛煉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在幕墻行業中已經有了一支成熟的素質優良、品德高尚、技術精湛的專家級人才,“設計師的設計師”人物。要抓緊時間、不失時機地將專家的經驗、積累的數據,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操作的專業技術,少而精,軟實力。當前玻璃幕墻并沒有成熟的經典理論背景下,可以通過“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建立若干小程序,并拼裝組合成虛擬技術軟件系統。將數據演變成函數、將經驗建成模型,通過(主腦+外腦)用電腦和程序,使之成為幕墻行業的寶貴資源。抗疫阻擊戰中,突顯效果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中的中藥配伍,就是國內中醫專家系統的一次優秀表現。

3、數據導向,加強實測論證
抗疫初期出乎我意料的是,鐘南山院士等中國頂級傳染病專家與美國專家利普金(Walter lan Lipkin)專程來訪北京交流防治新冠病毒學術時,在初見面時間極為短促、一線緊迫中,專門議論了“數據導向”、“綜合研判”等抗疫要點科研事項。這使我既驚奇又驚喜。他們的頂端抗疫專業技術思路和方向方法,幕墻專業有同樣的實質。頂層設計異曲同工。“為達者知通為一”、“道通為一”。為什么不是常談的一般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
在緊急的救災一線,不能再講一般化、概念化、標題化,要讓科學、真實、全面的數據說話。讓實踐第一做緊急檢驗標準。
3-1、實驗實測,實踐真知
數據是生產要素,但幕墻行業、企業、專業做技術實驗不多,科研數據極少。不重視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分析。檢測多年積累的測驗數據也未當做礦山資源開發,更難有對數據的挖掘加工成為“數據產品”分享共享。事故發生、臺風侵襲之后,少見對發生事故幕墻安全性的真實數據分析。時有“小人之過必文”的掩飾。幕墻規范標準,少有專題實驗實測,結論、斷語、條款中,特別需要數據論證,劃線的,定論定語概念多,數據證明少;復制國外標準數據,習慣移植傳統彈性理論而缺乏自有實驗實測數據。讓真實數據說話,世衛組織專家調查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在新聞發布會上拿出有數理統計分布圖示作針對性說明,是一件可貴的范例。
3-2、亡羊補牢,轉化矛盾
建筑玻璃特別是玻璃幕墻玻璃面板,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波士頓漢考克大廈有十分之一遭颶風破壞。70年代、80年代中期,美國一些經常受到風暴、龍卷風襲擊的城市高層建筑(詞條“高層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玻璃幕墻受嚴重破壞。為此,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進行了很多有關玻璃板(詞條“玻璃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強度(詞條“強度”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特性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種破壞預測模型。這種模型成為美國ASTM出版的新設計圖標的基礎。規范標準的公式、模型都是建立在大量試驗實驗實測數據上,經數理統計分析得出的顯著相關關系式,回歸經驗方程。可以說,ASTM關于玻璃幕墻的標準規范,是從風災事故出發,經數據導向的結果。中國經這次新冠病毒抗擊之后,對公共衛生事務條例,也將有較大的修訂,為指導規范今后國家生物衛生安全作出了優化進步,升級的安排。幕墻行業所得到的這方面啟示,是極大的收獲。發生風險事故,“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改也,人皆仰之”。像ASTM的制定過程同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瞄準國際標準先進水平趕超,應是中國幕墻界的一項尚未達到的新目標。

4、辯證認識促進生存發展
新冠病毒在萌芽狀態沒有圍剿殺滅,錯失戰機;沒有如實透明信息;疫情在武漢蔓延擴散,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當然是災難,是禍害,是壞事。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東西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條件向它們的反面轉化著,經過這場偉大的人民戰爭,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體制優越,戰勝病魔,轉化矛盾,一次極其偉大的世界性體制勝利。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物極必反,大災之后會有大福。幕墻工程常有禍福相依轉化的事情發生,幕墻人要實事求是,承認困難,分析困難,向困難作斗爭。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要“堅定信心”。幕墻人從抗疫斗爭勝利得到的啟示之一,是要用辯證的方法,即分析的方法認識幕墻,用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觀點看幕墻都是錯誤的。必須學會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看到它的反面,提倡思索,辯證思維。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既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實際存在的是正負皆有的混合效應。一切矛盾著的東西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建筑幕墻發展體現著知行合一認識論、普遍關系存在論、對立統一發展論。
4-1、大成若缺,三元論道
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發展的起點。懷疑反思是一切真知的胚胎。在建筑幕墻數量、規模大發展后,要不要理性的分析思考一次甚至多次建筑幕墻業已經發生了的一切,深化一下認識,更深刻地理解幕墻、感受幕墻呢?要不要反思一下存在問題短板?辯證法講,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為了發展談問題,談的是發展中的問題,談談十個指頭和一個指頭,談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曲線。有些名牌地標,典型高大上項目是否只有優點?有些過奢項目是否值得?應予適可而止,知止不殆,壽命25年的數據支持是什么?是否有歷史傳承價值?等等。
4-2、雖智大迷,文化自信
建成有大量的優秀的、安全的、美觀的建筑幕墻項目,但也出現有極少量的奇葩怪異的。其實,“奇葩”中,不失復雜的,異樣的,另類的技術處理、難點,技術上設計上也有智慧,多有辛勞。但在大處缺乏文化自信,貪大、媚洋、求怪、亂象、扭曲現象冒出,身不由己并不奇怪。
建筑反映時代,城市靈魂,復興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積極力量。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國際化,反映人類先進文明,不應不該在經濟劇烈變革中被“西化”,在城市改造下被摧殘,被拙劣幼稚的所謂“西方創意”取代中國智慧、中華文明。這是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問題,但表現在幕墻外觀上,如何糾偏?
4-3、鶴立雞群,持后知止
超高層建筑幕墻,中國已成為世界幕墻的最多最高的建設國,創造國。顯示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實力和超級的技術水平。但超高的資金、資源投入也是必然的,有些項目“過甚、過奢”,并不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原則,也不符合綠色標志。超高層建筑(詞條“超高層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幕墻不應不講條件、不作分析盲目攀比高度,脫離環境和功能為高而高。江南靈秀水鄉,也傾盡財力物力建樹超高幕墻,其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價值值得反思。何況超高層建筑防火、消防、逃生、救生世界性大難題并未完滿解決。人口聚集、過度集中也是抗疫中預防社會公共風險,城市災害的警覺。科學求真,藝術求美,宜居宜人宜業,真善美統一實難。“適可而止”,“知止不殆”,“去甚去奢”,實為上策。超高層幕墻只是“鶴立雞群”之作,并非量大面廣“雞群”大眾。兩者建設規范并不能相通。但又缺乏“超高”專門標準,而審核評估并沒有另設法規尺度。在高質量、高品位發展中并不協調。正如新冠救治中,ECOM設備昂貴,操作復雜,費用難支并非所有重癥病患人人一概采用。中國農業文明五千年,新農村內涵化、綠色化、經適化、庭院化的美麗農村建筑,高質量,高品位發展才是走向。推廣超高層建筑絕非國情所向。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因條件制宜,仍應是建設發展的基本原則。這類超高超限建筑,是否也是一種形式主義呢?只圖外表虛夸標榜,不求內容實質適用經濟,正如抗疫救治病人防控傳染是主要任務目標。救死扶傷、仁心大愛提高治愈率,減少病亡率才是正道重任。地方財力在公共衛生醫療民生上投入,以百姓之心為心,為什么要投入徒有虛名并不踏實的浮華呢?幕墻界在廣大農村建筑的內涵化,綠色化,經適化上做文章是一篇廣闊天地。
夫物蕓蕓,各歸其根矣!
4-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建筑幕墻的存在是和風環境、熱環境、主體結構、表皮材料、構件連接,建筑設計等之間的關系密切相關的。一項優良的幕墻工程一定是正確處理好各關系的。價值是一種關系,關系即價值。
幕墻是依附于建筑的表皮,包覆著建筑的外墻。和主體結構的關系,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關系。這次抗疫為什么是一次總體戰,是一件全方位的工作,為什么要有“同舟共濟”的指導原則,即是指明了這種價值關系。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能取得如此偉大的階段性成果。幕墻是一項系統工程,幕墻專業是一類建筑、材料、結構、加工、施工、管理多元知識技術的集合。所有的幕墻知識、技術都要以系統觀念來認識。所以講,幕墻的存在價值是一個關系論。武漢抗疫集中 364個醫療隊支援、集合了4.2萬醫務人員隊伍戰斗,動員了全國政府、醫療、衛生、科研、器械、藥物、物流、社區、安全、交通、建設、信息、志愿者方方面面的后援全力以赴,重中之重,特事特辦。集合了力量能辦大事,國家制度的優越,指揮的統一集中,國家大型企業的優勢,舉國一致、上下同心,國家全民動員的中國精神,是抗疫必勝的根本。幕墻行業民營中、小、微企業為主流主體,盡管靈活但畢竟分散,力量弱小。抗風險抗力差,幕墻企業、行業要不要思考一下體制改革問題呢?
幕墻面板這“毛”依附在主體結構這“皮”上,幕墻小微企業也是一群“毛”依托在國家、地方、行業之“皮”上呢。我曾建議改變企業之間彼此封閉、封鎖狀態,擴大開放,生成上海幕墻企業技術國際化、集成化“聯盟”,建立合伙人機制的利益合作體,聯合共同體,發揮上海聯盟類似 “歐盟”團隊的集團效應。行業協會建立一個幕墻設計技術大平臺,容納包容多量專業技術人才,形成網上人才群,平臺狼群和個人獨狼相結合,在平臺上發揮個體“獨狼”優勢等。
4-5、對立統一,矛盾發展
“風荷載(詞條“風荷載”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玻璃覆面”是同處于一個統一體內的一對矛盾,這一矛盾是玻璃幕墻的主要矛盾。雙方一面互相對立,又一面互相聯結。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沒有風荷載作用的玻璃面板是沒有抗風意義的,沒有玻璃面板的風荷載是沒有荷載作用意義的。二者缺一,不成其為現實的玻璃幕墻抗風性和抗風設計的存在。要研究矛盾雙方如何統一。但幕墻人囿于專業和應用技術局限,一般對其都知之甚少,知之甚淺。對風荷載特征,玻璃 面板特性及其結構以及相互連接關系、變形關系、應力關系、中介過渡關系、互動關系也都研究欠缺,研究欠細。因此,在平日通常氣象、極端氣象、臺風侵襲期間,系統觀察記錄、分析玻璃幕墻矛盾雙方、整體又對立又統一的狀態是極有意義的。玻璃幕墻實際上是在動態風荷載作用下的變化著的應力變形過程,并非一般設計的靜態點的單個狀態。抗風設計的概念應予調正認識。
抗疫中其實主要矛盾分析也類似,主要矛盾是新冠病毒攻擊感染和人體肺腑傷害的對立統一運動,由感染者、輕度病患者、重型患者、危重患者的變化過程,研制生存發展等。臺風過后對玻璃幕墻抗風性設計都應作出調整,多為適度增強。幕墻專業如何正確認識“風荷載——玻璃覆面”矛盾對立統一體有待深化協同,幕墻專業與玻璃專業的合作,在當下尚是一大薄弱環節。

5、見賢思齊,建議幕墻行業可以考慮的幾件事
偉大的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的人民戰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戰役勝利。“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確施策”的抗疫原則的正確獲得了實踐效果雄辯證明。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以行業觀行業,用“行業”這個“我”來“我思故我在”,見賢思齊,建議可以考慮技術上的幾件事:
5-1、加強專業實驗實測科研工作
作些技術儲備,提前積累成果。可以有行業、地方、企業的不同層次、規模、多種靈活方式。在檢測、鑒別技術上推進技術進步。編制企業工程科技創新清單。爭取成立幕墻研究院等。
5-2、重視科技數據導向
成立行業數據中心,培養樹立人才,分享共享工程數據產出。推動“專家系統”發展。強化產、學、研聯合攻關。云技術,網技術。
5-3、積極采用新型幕墻材料
特別玻璃行業合作,協同在應用技術上多做工作。編制成套高質量高品位材料產品采購目錄。
5-4、大力推動數字幕墻系統
早期參與建筑集成設計;在虛擬技術化上下功夫;對幕墻功能內涵化、綠色化、經適化轉向升級。從追求數量、高度、聚集、昂貴中解放出來,走高質量、高品位發展之路。進入美麗農村,健康城鎮建筑市場。
5-5、改革生產與工作方式
開發網上企業,遠程服務,智能管理,平臺人才。建構配套,成套系列數字化,數字化幕墻標準體系,瞄準國際標準先進水平趕超修補規范;試點小微企業科技聯盟協作;建立信息系統長期共享機制和流動培訓人才教育等。獎勵表揚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建立行業智庫。
<
△ 蕭 愉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幕墻工程分會資深專家,上海市建設系統專業技術學科帶頭人,上海市人民政府采購咨詢專家,原上海新型建材(詞條“新型建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研究所所長,上海市建筑材料工業管理局科技處副處長,上海市建材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主任,材料與結構試驗研究國際聯合會個人會員(巴黎,RILEM),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MCIOB)。1993年成為中外合資上海美特建材高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為上海美特幕墻有限公司)首創人之一,先后任執行董事、副總經理、技術總監、總工程師等職。長年從事建筑工程技術工作,多有科技論文并參與地方行業標準的制定,是幕墻行業的資深專家,且長年致力于培養業界青年人才,為幕墻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