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30年,對于旨在建立一家百年企業的我們來說,仍然只是一個起點。我們仍然要依靠不斷的創業,持續的創新,走下去。做永遠的創業者,一如三十年前,我做的那樣。做永遠的創業者,一如三十年來,我們一直做的那樣。(摘自集泰股份2018年報董事長致辭)——集泰股份董事長鄒榛夫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大激發社會創造力。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廣州該如何打破障礙,激發創新創業的內在動力?
對此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榛夫帶來了他的建議:設立創業投資獎勵基金,明確股權投資所得稅稅率,鼓勵更多的人創業及投資實體經濟。
01、設立創業投資獎勵基金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那個離開機關事業單位到國有企業工作都被稱為“下海”的年代,我選擇離開科研院所當起了個體戶。我們的第一個辦公地點,位于廣州市天河區元崗村,一個五平米左右的石棉瓦房里。”回憶起創業之初的經歷,鄒榛夫依舊歷歷在目。
“創業,是我最喜歡和最擅長的事情,而創業者,是我最根本的身份認同。”
鄒榛夫表示,每個時代的創業者都能找到自己生存的地方,此次的疫情對于各個行業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尤其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但對于部分創業者而言這也是機遇,要靠自己的調整應對來適應世界的改變。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強調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創業投資,增加創業擔保貸款。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新建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更大激發社會創造力。國家的支持也給廣大創業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然而眾所周知,創業投資可謂九死一生,尤其對于種子期、初創期的公司,投資風險更高。對此,鄒榛夫表示,廣州一直是創新創業的熱土,但目前,廣州在創投政策方面還有滯后,建議通過設立創業投資獎勵基金,營造優良投資環境,鼓勵大家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
“現在很多創業者都顯得急功近利,其中一部分原因就來自于投資者。如果一個項目需要十年來創業的話,幾乎沒有投資人愿意的。” 鄒榛夫表示,一個創業項目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正常的周期都會在10年左右。如果投資者是這樣急于求成的心態,創業者是很難安心做事的。因此要在政策上給投資人長期持有公司適當的獎勵,讓投資人安心投資實體經濟,創業者靜心做事。
據了解,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創新創業領域,今年1月份,廣州市制定印發《廣州市鼓勵創業投資促進創新創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實施細則》,內容指出支持創業投資類管理企業投資在廣州注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照被投資企業實際到賬投資額的1%,給予該創業投資類管理企業每年每家不超過500萬元補貼。對于創業投資類管理企業投資在廣州注冊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創新企業,按照實際到賬投資額的15%給予補貼,單筆補貼不超過45萬元,每年每家不超過100萬元。
02、明確股權投資所得稅稅率
“全民創業,需要有大量不急功近利、愿意長期投資實體經濟的投資人。”
對于如何鼓勵投資人投資實體經濟,鄒榛夫認為,要在國家法律允許的最大范圍內,減免企業投資實體經濟的稅費,對企業和股東投資實體經濟予以獎勵。讓股東投資實體經濟獲得收益的綜合稅賦降低到合理水平。
目前,國家在關于股權投資的合伙企業,在股權出讓退出時個人所得稅稅率沒有統一明確規定。指導性意見是可以參照個體經營所得,按5%~35%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實際上,在國內各地差距很大,實際執行稅率多在15%~20%。
鄒榛夫認為,這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減稅空間。他表示,股權投資風險很高,本質上不是參與生產經營的所得,在計算收益時也無法扣除在其他項目投資上失敗的損失,單個項目的收益與整體的投資所得之間可能存在巨大的差距。
“目前,廣州對該所得稅稅率一直沒有明確,使許多投資人、創業者不得不將公司注冊到政策明確的地區。這也增加了投資人、創業者不必要的成本和負擔。”
對此,鄒榛夫建議,廣州應將自然人通過合伙企業持有創業公司股權2年以上的股權投資收益,參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或“轉讓財產所得”的稅率20%予以明確。給創業者、投資人一顆定心丸。
“現在部分投資者并不是想追求一個超額的收益,實際上只是希望把整體稅費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因為投資確實風險太大。” 鄒榛夫解釋道,對于有限責任公司等普通企業,在投資的股權減持后應繳納的稅收除了25%企業所得稅、增值稅之外,投資成功的項目還有20%的個人所得稅,能夠分到股東手上的大概只有一半左右。
“如果需要面臨巨大的風險和較低的收益,大家誰還愿意投資企業呢?”
鄒榛夫建議,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下,針對不同企業,地方政府也能夠給予相應的幫助與扶持,真正實現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發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