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建筑材料種類及顏色越來越多,為了匹配建筑材料顏色,配套的建筑密封膠的顏色種類也越來越多。這其中,作為建筑粘接密封的重要材料——門窗幕墻密封膠產品,也衍生出了五彩繽紛的色系。這類彩色的密封膠通常是通過添加著色劑(詞條“著色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調節產品的顏色,但取決于密封膠品質的不同,部分著色劑也可能會隨著紫外線、高溫、高濕等氣候老化作用下,發生褪色、變色,從而導致密封膠出現褪色、變色的問題。

“二十大”勝利召開!黨員干部要讀懂“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深刻內涵……而硅酮密封膠在門窗幕墻等領域,除了充當著關鍵的粘接密封作用,也是需要保持良好的“耐候性”,必須做到“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經得住環境和時間的嚴苛考驗!!!接下來,“白云在線”帶來“密封膠顏色變化的測定方法”,一起來看看您用的密封膠“變顏色”了嗎?
如下方圖1所示,某項目相同顏色(深灰色)的硅酮密封膠用在建筑的南面和北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氣候老化后,受太陽照射時間更長的建筑南面的硅酮密封膠從深灰色變成了紅棕色(圖1右)。顏色發生了肉眼可辨別的變化,是由于密封膠中的藍色著色劑發生了褪色,給用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圖1 建筑北面深灰色密封膠(左),建筑南面紅棕色密封膠(右)
由于過往缺少密封膠顏色穩定性方面的約定和檢測依據,出現這類密封膠顏色變化問題時會在用戶和密封膠生產商之間造成較多爭議,也會造成巨大的材料和人工損失,同時還會對建設項目的使用、最終交付時間和施工單位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為此,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主編了國家標準GB/T 13477.21-2022 《建筑密封材料(詞條“建筑密封材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試驗方法 第21部分:人工加速氣候老化后顏色變化的測定》,用于建筑密封膠經過人工加速氣候老化后顏色變化測定和變色等級劃分,該標準已于2022年7月正式發布。
該試驗方法首先利用模框將待測密封膠鋪覆于基材(詞條“基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表面形成平整的矩形膠塊(尺寸約為75 mm x 65 mm),制備好的至少4個試件在溫度(23±2)℃、相對濕度(詞條“相對濕度”由行業大百科提供)(50±5)%的標準條件下養護21天(單組分(詞條“單組分”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密封膠)或14天(雙組分密封膠)后,將其中1個不做曝露試驗的試件作為基準試件放置在標準條件下,其余試件置于試驗箱中進行紫外線、熱、濕氣的加速氣候老化,進行自動循環曝露試驗至少1000小時后。曝露試驗周期結束后,取出試件采用分光測色計測量試件密封膠的L*a*b*值,并計算曝露后每個試件顏色測量值與基準值(未曝露的試件)的色差值 。
根據色差值結果,最終確定測試密封膠的顏色變化情況。以色差值數值大小,區分出無變色、很輕微變色、輕微變色和明顯變色4個變色程度,對應0、1、2、3的變色等級(見表格1)。按照密封膠廠家常用的產品色差控制標準(國家標準GB/T 18922-2008《建筑顏色的表示方法》),以經客戶確認的色板為標準版,每一批實際生產的產品與標準版之間的色差 ≤3,屬于合格的色差范圍。對應于表格1中變色等級的色差值要求,可以理解為,密封膠產品在經過人工加速氣候老化后,如變色程度結果為等級0或等級1,屬于可接受的色差變化。
表格 1 密封膠變色程度和變色等級劃分(GB/T 13477.21-2022)
變色等級 |
色差值/Word.Document"?>
14鈭咵ab*'> |
變色程度 |
0 |
≤1.5 |
無變色 |
1 |
1.6~3.0 |
很輕微變色 |
2 |
3.1~6.0 |
輕微變色 |
3 |
≥6.1 |
明顯變色 |
該試驗方法適用于各類建筑密封膠,如硅酮建筑密封膠、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膠、聚氨酯密封膠等產品中的非黑色產品,涵括各種五彩斑斕的色系及透明、半透明、白色、灰色等。憑借統一的密封膠顏色穩定性檢測方法,業主可以提前發現密封膠褪色或變色的風險,避免出現建筑密封膠后期出現美觀度方面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