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在中國的門窗幕墻行業,干大工程,接大訂單的人都知道——政府項目、城投代建一直被當做“香餑餑”!特別是在2022年房地產大調控、建筑業深轉型期間,“欠賬不賴賬”也成為了工程合同的免責條款中,一條可以接受的“不可抗力”。
然而,看了今天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分享的這篇文章,您還會這樣想嗎?
財政部2023年1月29日發布的《2022年1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余額情況》顯示,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11211億元。從增速看,2022年付息規模相比上年增長20%。
地方政府債券到期本金大部分可以借新還舊,但利息必須用財政資金償還,因此地方償債利息數據更受關注。根據對相關數據的梳理,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付息支出首超萬億,相比2019年幾乎翻了一倍;地方政府債券付息支出占地方綜合財力的比重,也由2019年的3%,升至2022年的4%左右。
分析來看,地方政府債券付息規模的增加并非來自于利率的上升,而是來自于債務規模的擴大。利率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地方政府債券剩余平均年限8.5年,平均利率3.39%,相比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相比2019年末下降0.16個百分點。
債務規模方面,為了應對疫情沖擊,2020年-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規模大幅擴張,2022首度盤活5000億專項債結存限額支持穩增長,三年間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高達14萬億,是2015年-2019年的1.6倍。由于新增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快速增長,地方政府債券在2022年超過金融債成為債市第一大品種。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超過35萬億,相比2019年末增長14萬億,相比2014年末則增長了一倍多。
隨著付息規模的增加,地方政府的還本付息壓力也在加大。中部省份一位財政系統人士直言,從收入端看,我們去年稅源萎縮,財稅增收困難,地方稅收增速下降,賣地收入腰斬。從支出端看,地財收入僅夠政府債務的還本付息,疫情防控等剛性支出增加,基層“三保”有增無減,部分縣市財政庫款見底,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地方政府付息壓力的增加也引業界關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去年5月撰文稱,2015年-2020年,中國所有顯性政府債務的付息支出增速均在20%以上,其規模從3552億元升至1.35萬億元,占政府綜合支出(一般公共與政府性基金預算合計)的比重從1.6%升至3.7%;考慮到政府財力的地區差別,有的地區的政府債務付息壓力更加顯著。降息不僅可以減輕政府債務付息負擔,更可以通過增強市場信心、減輕居民和市場主體的融資成本,發揮更大政策影響力。
他還表示,紓困政策面臨“錢從哪里來”的問題,而增量的財政政策永遠面臨減收、增支、控債務風險的三角悖論。為了解決這個悖論,就需要不同政策部門進行統籌協調。從宏觀調控政策與國資管理政策的協調來考慮,可以適度增加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比例,為紓困政策提供資金。
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2021年2月也撰文稱,政府債務問題越來越成為影響未來財政穩定和經濟安全的重要因素。從2009年起至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已實行11年,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債務規模相應急劇擴張。債務付息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不斷上升,增速遠超支出總額增速。
樓繼偉還表示,地方債務問題更是突出,地方政府債務存量一直在快速增加。雖然短期內增加債務可以緩解特殊時期財政緊缺的壓力,但對未來地方財政可持續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十四五”時期,多數省市的債務可持續性堪憂,粗略計算,大約四分之一的省級財政50%以上的財政收入將用于債務的還本付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不僅影響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而且累積了財政金融風險。
樓繼偉建議,要優化債務結構,提高地方一般債占比,降低地方專項債占比。優化債務結構的目的,一方面要防范地方債務風險累積,另一方面,順應促進消費、投資結構調整和群眾美好生活的趨勢。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合理調整投資結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這些領域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與公益投資相關的,大多不屬于專項債項目,部分投資可考慮通過地方一般債來滿足。為此,需要我們在整體上調整債務結構,提高地方一般債占比,降低地方專項債占比。
2022年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三個地方直接提及地方債,一處在防范化解風險部分,將地方債風險和房地產風險并列為2023年需要著力化解的兩大風險,并要求“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一處在財政政策部分,要求財政政策發力保持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一處在總結部分,再次強調要加強地方債務風險可控。
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解讀時表示,近年來,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增速總體放緩,但規模仍然較大,特別是部分地方債務壓力不斷增大,縣市級地方政府債務尤為突出。我們堅持“開正門、堵旁門、化存量、控增量”,堅決禁止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防范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加大隱性債務處置力度。
下一步要標本兼治,深化省以下財稅體制改革,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地方稅體系,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那么,對于門窗企業、幕墻單位和相關的設計院,顧問咨詢公司,還有廣大的建筑玻璃,鋁型材、五金配件、密封膠、金屬板,以及隔熱(詞條“隔熱”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條和密封膠條等材料企業,2022年之前的帳都清了嗎?未來,是在安全的邊界下“墊付滾動”,還是就此打住“終止交易”,確實會成為一道兩難的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