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為啥要建T3航站樓?
經常去南寧的人可能會疑惑,按近兩年吳圩機場的旅客量來說,似乎T2航站樓應付現階段的吞吐量綽綽有余,為何還要再新建航站樓呢?其實,這個T3航站樓是為了開辟南寧“空空中轉”業務來的。

“空空中轉”業務:指國際空運業務中,國際貨物的起運港和目的港均為境外空港,而由于航線的安排,在中國境內空港更換航空器實現中轉的運輸方式。
近日,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獲悉:南寧吳圩國際機場T3航站區,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南寧機場舉行。
同時,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牽頭方,攜手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標南寧吳圩國際機場T3航站樓項目設計方案正式亮相。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南寧吳圩國際機場T3航站樓項目,工程總投資198億元,將新建43.2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及相關配套設施工程,設計年旅客吞吐量3400萬人次,項目計劃于2027年建成。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非遺化設計,壯美廣西百鳥衣——T3航站樓從室外到室內,設計均突顯壯鄉文化特色,室外造型以“壯志凌云新絲路,壯美廣西百鳥衣”為主題,整體由金屬屋面和玻璃立面所包裹,設計理念取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壯族代表性民間故事《百鳥衣》。

寓意用流光的絲綢與溢彩的壯錦共同編織百鳥神衣,賦予勇敢智慧的廣西各族人民新時代的翅膀。同時,T3航站樓室內空間以菱形元素為編織單元,既是對廣西多彩壯錦的抽象提取,又是對百鳥層疊羽衣的意向化表達。并與T2航站樓形成南北呼應之勢,為旅客留下彰顯傳統文化特色的航空出行印象。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人性化設計,布局科學流程優——航站樓整體布局科學合理,近機位占比超80%,提供較高的航班靠橋率,提升旅客乘機舒適度。航站樓共有63個登機口,安檢后七成以上登機口距離不超600米,最近端登機口距離110米。航站樓還配備了充足的無障礙、母嬰室等服務設施,顯著提升航空服務溫度。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便捷性設計,快速暢行直候機——T3航站樓出發層和地下一層均設置了獨立的值機與安檢區。乘坐軌道交通、城市大巴以及自駕到達綜合交通中心的旅客可以通過地下一層的專用通道,同層辦理值機、安檢等手續,直接進入航站樓國內候機區。

前置化設計,釋放雙手輕松行——T3航站樓將設置行李專用通道,為旅客提供“一次交運,全程無憂”的行李管理服務。旅客在南寧市內城市候機樓完成行李交運后,行李將通過專用通道直接運達航站樓行李分揀房,與旅客同機運輸。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智慧化設計,無感出行更舒心——T3航站樓整體采用智能化系統設計,旅客可以通過智能化操作系統和引導系統獲取相關出行、商業和服務信息。建設OneID平臺和各類自助設施,旅客在“少感知”甚至“零感知”的情況下,僅憑一張身份證或“刷臉”即可快速完成值機辦理、安全檢查及登機驗證等流程,并隨時掌握托運行李信息,實現快速追蹤定位。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創新性設計,觀景平臺美景收——T3航站樓值機大廳創新設置了空中觀景平臺,旅客通過空中觀景平臺,既能欣賞飛機翱翔,又能俯瞰航站樓內整體景觀,享受獨一無二的感官體驗。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品質化設計,集中商業體驗佳——T3航站樓以旅客需求為導向,運用體驗性商業理念,為進出港旅客提供集零售、餐飲、娛樂、藝術展示等于一體的城市客廳式新體驗,滿足旅客在候機樓內的日常便利性需求。T3航站樓還將為旅客量身提供功能多樣的服務設施,使旅客在出發、到達、值機、候機各個階段都可以體驗高品質商業氛圍。

©BIAD+上海民航新時代+華藍設計
性能化設計,綠色低碳生態美——T3航站樓將全面采用節能技術,設置1.2萬平方米屋面光伏發電系統,綜合提升航站樓整體運行性能,打造適應亞熱帶氣候特征的綠色機場,使旅客在舒適的候機環境中共享綠色發展成果。T3航站樓還將設置雨水收集系統,建設3000立方米的雨水蓄水池對收集到的雨水進行再利用。
建筑方案設計: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
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北部灣城市群,能否把南寧打造成新一線城市?南寧吳圩國際機場T3航站區,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對廣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更好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具有深遠意義。如今,隨著工程的全面啟動,標志著南寧國際區域航空樞紐重大項目建設攻堅戰進入了關鍵階段。

與此同時,中國幕墻網windoor.com的讀者一定非常關心,該項目的幕墻設計與施工由誰來落地,以及建筑玻璃、鋁型材(詞條“鋁型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五金配件、密封膠、金屬板,還有隔熱條和密封膠條又將由誰來提供嗎?我們一起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