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陽光灑在北京市重點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的建筑上。站在木樨地的長安街西延長線邊打量已經“剝”掉圍擋的首博新館,懸挑的大屋頂氣度不凡,點掛式玻璃幕墻晶瑩透亮,而一座銹跡斑駁的巨大青銅鼎竟然破墻而出,斜倚在幕墻上,現代與歷史融合在一起。
負責指揮進行精裝修施工的建工集團首博新館工程經理部的臧紅星,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參觀。圍著總建筑面積61680平方米的首博新館的外墻走上一圈,除了那個破墻而出的青銅鼎,記者發現新館的外立面并不“整齊劃一”,它的北面和東面是點掛式玻璃幕墻,西面是木板幕墻,而南面是仿古石板磚幕墻。看上去,玻璃幕墻炫目,木板幕墻古樸,而仿古石板磚幕墻透露出凝重。臧紅星說:“這個木制幕墻使用的是防蟲、防腐、防火處理的材質,那種仿古石板磚幕墻也不同一般,石塊大小和長城城磚一模一樣。”
再看新館南墻,嵌在仿古石板磚幕墻上的一橫列玻璃窗,似乎窗框的大小也不統一匹配,有何奧妙玄機?臧紅星樂了,“這些窗戶開得挺有講究。你站遠點再看……”原來,不同大小尺寸的窗框在幕墻上組成了一組組“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卦形圖案。
首都博物館新館既是收藏展示古代、近代文明的場所,又是展示今日北京城市形象的窗口。新館的設計匠心獨具,既有現代建筑元素,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
如今,首博新館的土建部分已經完成95%,預計本月中旬土建部分即可完工。雖然首博新館的外觀已經氣派地亮相,但走進館內,卻仍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
首博新館內部雖然還只能看出個“大模樣”,但記者發現兩個大型展廳設計得別具一格,兩個展廳都有五層,一個酷似早年間老輩人放置私物的“木匣”,另一個簡直就是個青銅鼎。詢問之下才知道,那個長方體的巨大“木匣”,是未來的現代史、近代史和北京民俗民風展館,而那個青銅鼎是個專題展廳,首博新館北面外墻破墻而出的,就是這個展廳巨大的“一角”。記者走進“青銅鼎”,發現它有16.75度的傾斜,沿著“青銅鼎”的內墻鋪設有盤旋而上的環形坡道,可以引人一直登頂,從容仰視、平視或俯視巨大的展廳。
種種獨特的設計都有來歷和寓意———傾斜的“青銅鼎”破墻面而出,是在表現文物發掘;懸挑的大屋頂演繹了中國傳統的“出檐”設計……
作為北京市重點工程,首博新館不僅建筑表現形式豐富多彩,還采用了許多新技術用于文物的保護。新館的天花板上有一些小圓點,臧紅星說,“這是開天窗用的。這里的天花板可以像百葉窗似的開天窗。”原來,新館內的輕鋼屋架中央部分可以一片一片地打開,覆在上面的玻璃窗也可以一片一片地翹起……無疑,新館可以用最“親近自然”的方式通風換氣。按照計劃,首博新館將在10月建成并具備開放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