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寒冷地區單一朝向透明幕墻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
透明幕墻部位
|
體形系數 ≤ 0.3
|
0.3 <體形系數 ≤ 0.4
|
傳熱系數K
W/(m2·K)
|
遮陽系數SC
(東、南、西向/北向)
|
傳熱系數K
W/(m2·K)
|
遮陽系數SC
(東、南、西向/北向)
|
窗墻面積比≤0.2
|
≤3.5
|
—
|
≤3.0
|
—
|
0.2<窗墻面積比≤0.3
|
≤3.0
|
—
|
≤2.5
|
—
|
0.3<窗墻面積比≤0.4
|
≤2.7
|
≤0.70/—
|
≤2.3
|
≤0.70/—
|
0.4<窗墻面積比≤0.5
|
≤2.3
|
≤0.60/—
|
≤2.0
|
≤0.60/—
|
0.5<窗墻面積比≤0.7
|
≤2.0
|
≤0.50/—
|
≤1.8
|
≤0.50/—
|
注:有
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無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
表5 夏熱冬冷地區單一朝向透明幕墻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
透明幕墻部位
|
傳熱系數K
W/(m2·K)
|
遮陽系數SC
(東、南、西向/北向)
|
窗墻面積比≤0.2
|
≤ 4.7
|
—
|
0.2<窗墻面積比≤0.3
|
≤ 3.5
|
≤ 0.55/—
|
0.3<窗墻面積比≤0.4
|
≤ 3.0
|
≤ 0.50/0.60
|
0.4<窗墻面積比≤0.5
|
≤ 2.8
|
≤ 0.45/0.55
|
0.5<窗墻面積比≤0.7
|
≤ 2.5
|
≤ 0.40/0.50
|
注:有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無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
表6 夏熱冬暖地區單一朝向透明幕墻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
透明幕墻所在部位
|
傳熱系數K
W/(m2·K)
|
遮陽系數SC
(東、南、西向/北向)
|
窗墻面積比≤0.2
|
≤ 6.5
|
—
|
0.2<窗墻面積比≤0.3
|
≤ 4.7
|
≤ 0.50/0.60
|
0.3<窗墻面積比≤0.4
|
≤ 3.5
|
≤ 0.45/0.55
|
0.4<窗墻面積比≤0.5
|
≤ 3.0
|
≤ 0.40/0.50
|
0.5<窗墻面積比≤0.7
|
≤ 3.0
|
≤ 0.35/0.45
|
注:有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無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
不難看出,《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對建筑幕墻的要求,一是為減少溫差傳熱而提出的對其傳熱系數K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減少輻射得熱的遮陽系數的要求;對其氣密性能方面的要求是為了減少空氣流動造成熱能耗。
3.節能型建筑幕墻的設計原則
建筑幕墻的節能是在對建筑周邊的自然環境,如光線、溫度、
風壓、氣候狀況等充分分析和了解的基礎上,針對建筑本身的朝向、高度、室內功能等特點,通過有效地系統技術和產品對室內環境起到適應和調整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綜合多種因素考慮,需要處理多種關系,如隔熱和得熱、采光和遮陽、通風和
熱交換的關系,氣密性、
水密性和傳熱、
隔聲的關系等等。這個過程不應僅僅依據于單一的狀態指標,如傳統的傳熱系數K值就能夠說明和解決的。因此,節能幕墻的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
科學性:需綜合、全面權衡各因素,充分考慮其功能、性能等諸多方面,合理選型(幕墻的型式和窗墻面積比)、選材和構造。
適用性:結合環境因素與項目的具體情況,參照標準規定與地方要求,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節能政策,同時要處理好建筑低能耗與高舒適度的關系。
經濟性:建筑幕墻只是建筑圍護結構的一部分,只是建筑節能的一個方面,節能的考慮需全盤考慮,只有達到節能與經濟的統一才能體現節能的作用與價值。
原則上講,建筑幕墻節能設計需要建筑師與
幕墻設計師(外圍護)、暖通工程師(空調采暖)、室內設計師(采光)等充分協商,盡量達到各方面的統一。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