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加快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
節能建筑日漸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最近,建設部總工程師王鐵宏在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就當前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的態勢、目標和對策發表了精辟見解。
記者:建筑節能是中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百姓的切身利益關系密切。請問我國節能建筑現狀如何?
王鐵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和公共建筑發展迅速,其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總量大約占到我國GDP的20%,且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全國現有6萬多家建筑施工企業,1萬多家勘察設計單位,3萬多家房地產開發商,建筑從業人員超過了5000萬。目前我國建筑總面積已經達到了400億平方米,平均每年在建18億~20億平方米,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
采暖空調等)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調,占到20%,
建材能耗已達到16.7%。
由于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帶來能源資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們的單位
建筑能耗比同等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高出2~3倍,建筑能耗高出10%~25%,建筑用鋼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80公斤等。既有建筑中95%達不到節能標準,新建建筑中也僅有不足20%達到節能標準。公共建筑能耗最高,據有關專家對北京大型公共建筑的調查,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是普通住宅的10~15倍,全國公共建筑的能耗是普通住宅的大約5倍。
粗放用地現象普遍。我國耕地只占國土面積的13%,目前人均耕地僅有1.43畝。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須達到17.28億畝。而1993年到2002年城鄉建設年均新增用地為4389平方公里。一些城市在興建工業項目中大量圈占土地,村鎮農民建房分散無序,新舊住宅雙重占地現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盲目擴大用地范圍的傾向,建設不切實際的大廣場、寬馬路現象仍然存在,有些城市大拆大建,人為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年限。
因此,我們的建筑規劃、設計、施工、監理、檢測驗收,所有的環節都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都要有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的工作思路,都要有推動建筑“四節”(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措施。
記者:建設部出臺的《關于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許多節能建筑的措施,如果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建筑“四節”,可以達到什么效果?
王鐵宏:節能建筑的潛力巨大。據有關測算,到2020年,如果我們的城鎮建筑達到節能標準,每年就可節省3.3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去年煤炭消耗量的15%;空調高峰負荷可減少8000萬千瓦時,約相當于1998到2002年5年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總和,相當于4.5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相當于每年可減少電力建設投資約1萬億元。
節地、節水、節材的潛力同樣很大。通過城鎮化合理規劃布局和土地利用的集約和節約,可以實現城鄉新增建設用地與節約用地的動態平衡。例如,降低供水管網的漏水率,全國一年可以節省47億噸水;推廣使用節水器具等,全國城鎮家庭一年可節約用水17億噸。提高建筑品質,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推廣可循環利用新
型材料和再生能源。此外,城鄉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長幅度將大為減少,寶貴的土地資源可以得到有效保護。
記者:當前我們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的目標是什么?有何具體推進措施?
王鐵宏:我們制定了到2020年節能省地型建筑的總目標是:第一步,2010年全國新建建筑全部實行節能省地標準,既有建筑節能節水改造逐步開展,使全國城鎮建筑總能耗基本實現節能50%。第二步,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要率先實現建筑節能65%以及全面實現節地、節水、節材的目標。
我認為,開展建筑節能要著重從五方面推進:一是搞好城鎮供熱體制和供熱方式的改革;二是新建建筑必須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三是推出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政策,突出抓好政府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四是推廣應用新型和
可再生能源,特別是
太陽能、地緣
熱泵、水源熱泵等的應用;五是合理布局城市各項功能。
建筑節地要從三個層面推進:第一是合理規劃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和節約,抓好各類開發區的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二是加大墻改力度,進一步減少黏土磚的生產,每年生產黏土磚所破壞的耕地觸目驚心,不少于50萬畝;三是積極開發城市地下空間。
建筑節水要從四個層面推進:一是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二是強化節水器具的推廣應用;三是再生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四是合理布局污水處理設施。
建筑節材要從四個層面推進:一是采用新型建筑體系;二是高強鋼和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
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三是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四是開展建筑垃圾與部品回收的研究和應用。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