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玻璃行業現狀
2005年以來,玻璃行業的發展環境和運行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多數企業都承受著巨大的市場壓力,玻璃價格和經濟效益大幅下滑。糾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和國內新增產能過快,造成玻璃市場供大于求,玻璃價格波動較大,持續走低。其次是重油、煤、電,
純堿價格等原材料價格猛漲,全國玻璃行業進入了低谷,經濟效益大幅下滑,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第三是行業過度分散,無序競爭激烈,致使部分企業玻璃價格低于成本,經濟效益大幅下降。不僅低中端產品,包括高端產品同樣面臨激烈的競爭。同時一些玻璃生產商為了減少庫存,不惜降低成本,壓價傾銷,造成玻璃價格不斷下跌。進一步加重了市場的壓力。
據統計,2005年我國
平板玻璃總產量超過3.21億重量箱,比上年同期增長14.6%;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35%,但主營業務成本增長了27.02%,增長幅度大于收入增長幅度逾1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9.25億元(前二季度為9.4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1.13%。企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較上年同期增長63.86%,虧損企業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長276.59%。
2005年我國9家玻璃業
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下滑,1~9月實現銷售收入80.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33%;實現利潤總額8.8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88%;平均毛利率為20.41%,較上年同期下降24.83%;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較上年同期下降48.35%。
2005年我國玻璃生產企業利潤雖然有所下降,但出口保持了一定的增長。2005年1-10月
平板玻璃累計出口15404萬平方米,增長41.4%;累計出口金額37794萬美元,增長43.5% ;加工玻璃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88.5億元,同比增長31.15%,實現利潤總額17.1億元,同比增長18.19%;平板玻璃和加工玻璃累計出口金額1229億美元,同比增長37.7%。
目前,我國玻璃工業正處在經濟、技術轉型和融入國際市場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在市場競爭加劇趨勢下,我國
玻璃企業組織結構趨好,一些優勢企業加快了并購重組的步伐,同時也吸引了一些不同行業的大企業及國外資本的投資。通過深化改革,產權多元化,使一些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增添了活力,也提高了行業的整體水平。
中國玻璃行業兼并重組動因
我國玻璃行業目前供大于求,行業集中度偏低,同時因為競爭的加劇,導致我國玻璃行業將會不斷進行兼并重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為追求利潤進行兼并重組。2005年我國玻璃行業的利潤普遍比前一年有所降低,當然這與宏觀政策有一定關系。為追求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利潤,一些玻璃生產企業傾向于兼并重組以求擴大市場規模,增加企業利潤。
第二,迫于競爭的壓力進行兼并重組。我國正處于經濟的轉型時期,隨著各行各業對國外投資者放開,我國各行業正經受著空前的競爭壓力,玻璃行業也不例外,雖然,近兩年玻璃行業不很景氣,供大于求,但對于境外投資者或者是境外同行業企業來講,他們看到的是玻璃行業的未來,因為“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風能、
太陽能、生物能等
可再生能源,一些
特種玻璃會在這些方面大量應用,如太陽能
超白玻璃,
光伏太陽能電池等。因此,我國本土的一些玻璃生產企業迫于競爭的壓力會去尋求兼并或被兼并的時機,或者吸引行業外的企業投資,以求能夠在未來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通過兼并重組調整結構性矛盾,實現一體化經營。十五期間,我國玻璃行業運行過程中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重復建設導致高級
浮法玻璃供給不足及普通
浮法玻璃嚴重過剩的結構性矛盾和玻璃行業還存在上游平板玻璃供給過剩與下游
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結構性矛盾。這兩方面的矛盾導致我國未來幾年玻璃行業的兼并重組事件將不斷發生。兼并重組、在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既可以改變企業的現狀,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又可以緩解行業中存在的兩方面的矛盾,改變高端浮法玻璃供給不足的局面,提高玻璃的深加工能力,滿足“十一五”期間我國在
建筑節能,
光電,光伏等諸多領域對深加工玻璃和
技術玻璃的需求。
第四,兼并重組,增強產業集中度,使企業做大做強是未來的一種趨勢。當今世界上生產總量占60%以上的五大玻璃公司占據了總浮法線的2/3,而我國所擁有世界玻璃生產總量31%的份額,但卻不夠集中,散落在近300家大、中、小企業中,無法與世界五大集團公司相抗衡。因此,中國應當通過兼并、收購、合資、控股等多種方式推進玻璃企業的聯合重組,發展大型的玻璃集團,以低成本、高質量、多品種的強勁勢態參與市場競爭,才是中國玻璃行業的出路!
中國玻璃行業兼并重組趨勢分析
一個產業的循環,必然追求利潤回報,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有資金支持的企業會越做越強,隨著市場化的不斷進行,企業內部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會去追求更優質的資本,或上市融資,另外一些不大不強的企業則會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其他企業兼并重組,玻璃行業同樣是這樣一個過程。
在我國玻璃制造企業艱難前進的時候,國際玻璃市場的重組兼并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今年2月份,全球排名第11位的玻璃制造廠商日本板銷子以30億英鎊的總價收購全球第二大玻璃制造商英國皮爾金頓80%的股份,加上之前收購的20%股份,成功實現了對皮爾金頓的全資收購,收購完成之后,日本板銷子將成功躍居全球最大的平板玻璃制造商。板銷子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必將會進一步加強。為我國國內本已經舉步維艱的玻璃制造廠商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隨著近幾年的行業的不景氣,以及宏觀政策的調控,我國玻璃行業走入了一個低谷。2005年我國玻璃行業整體銷售形勢不是很好,我國玻璃行業整體利潤水平是下降的,甚至有許多企業出現了虧損。2005年11月份在2670家玻璃及
玻璃制品制造企業中有536家虧損企業,虧損金額達11.78億元,虧損率在20%以上。我們分析,除了銷售價格下降導致行業不景氣之外,銷售及生產成本的上升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另一方面,行業的低迷為一些尋求投資的戰略投資者、尋求并購的企業提供了機會,我國的玻璃企業之間的并購最近兩年會不斷發生,同時也會不斷的有行業外的企業通過并購進入玻璃行業,利用公司的優勢資產,發掘市場的潛力。如聯想控股就是這樣,2005年聯想收購了江蘇玻璃集團,今年2月,聯想控股的中國玻璃通過全資附屬公司及JV Investments Limited 進行一系列重大收購,取得7家玻璃行業公司的控制權。收購完成后中國玻璃將成為中國出口量最大的玻璃制造商之一。通過收購,可對
生產線進行集中管理和統一計劃,實現技術、市場、生產等資源共享,在戰略布局上處于領先地位,取得顯著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由于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未來我國玻璃行業還有很大的空間,雖然近兩年我國玻璃制造行業低迷,今年上半年也不會有大的改善,但是“十一五”規劃的對
建材行業的提法,為我國的玻璃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我們分析由于整個行業產能已經過剩,大規模建新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兼并重組將成為擴張的最好途徑,未來將是實力的競爭,國內大企業及國外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將在我國玻璃行業的低谷時期通過兼并收購的戰略而進行市場的爭奪,不斷提高行業集中度和資源優化配置,逐步整合成為少數大的玻璃集團。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我國的玻璃生產企業應做好這種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