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裝飾市場的增長勢頭始終強勁,但還是有很多業內人士感慨市場難做。縱觀當今中國的裝飾行業市場,雖然總產值每年幾乎都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增長,前景令人看好。但是,隨著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規范,以及宏觀環境的變化,市場被分得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各地大型
建材超市并肩而起,明碼實價的口號越來越多,直接針對終端;精裝修的房子越來越多;實際上能由裝飾公司包攬的項目越來越少,消費者理性對待裝修的幅度在加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利潤低薄已逐步浮出水面,惡性競爭的局面充斥著各大中城市,不少裝飾公司已經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
而且,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
世博會、2010廣州亞運會等世界關注的盛事都將在中國上演,這對我國城市建設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相關行業的跨國公司和國際機構總部也都看好這一商機,大量涌入中國。我國的裝飾行業已進入平緩增長而競爭空前的階段。
如何吃到最多的蛋糕?
1990年代中期,我國實行了住房產權制度改革。老百姓有了房子以后,用自己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改造家庭居住環境上,催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住宅裝飾裝修行業,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家裝業。由于市場規模十分龐大,家裝業發展迅速,且勢頭不減。家裝業的迅猛發展為中國
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經過20余年的發展,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已經形成了由
公共建筑裝飾裝修與家裝業兩條腿走路的格局。到現在,裝修行業是非常大的行業,大大小小的裝修企業約有20至30萬家。
“十一五”規劃當中,我國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內需做為今后工作的重點。如何把“十一五”規劃和裝飾行業結合起來,我個人認為,擴大內需,滿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擴大居民消費的熱點:住宅消費,這個消費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據估計,我國現有1500多萬的裝飾從業人員,2004年大概有8800億行業產值。而有關資料顯示,到2010年,我國建筑裝飾產值將達20000億!
中國是一個需求非常龐大的市場,對于國際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很多人看好這一塊大蛋糕,包括國外建筑裝飾業巨頭,其競爭之激烈是可想而知的。盡管到現在為止,中國100%家裝市場的份額、95%以上公共建筑裝修的市場份額都是由國內裝飾裝修行業所占有,但不久后,國外的裝飾裝修行業,尤其是國外大的建筑設計行業都要進入中國,這對國內的同行來說是一項非常嚴峻的挑戰。
我們如何應對競爭,如何正視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是包括廣東金浩安在內的裝飾企業共同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值得每一位裝飾企業經營者思考的問題。要想將目前良好的勢頭保持下去,我們必須解決好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速生帶來蓬松的缺憾
建筑裝修行業是一個發展迅速、更新很快的行業。在中國建筑行業細分的過程當中,建筑裝飾環節沒有得到充分發育,所以在旺盛的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這個行業以超常規的速度迅速發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借助改革開放的前沿優勢,在港澳地區的影響下,成為孕育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溫床。從珠三角起步后,受急劇膨脹的市場拉動,建筑裝飾迅速完成了由建筑業的一個細分領域向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業演進的歷史過程。
按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朋的觀點來說,大凡速生的樹種,它的細胞組成都比較蓬松,材質也就不夠堅實;反之,凡是質地堅硬的樹種,它每年生長的都寥寥無幾。同理,裝修行業適應經濟發展需求迅速發展是件好事,但也會留下一些缺憾。
我認為,建筑裝飾行業的缺憾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參與招
投標的過程中,建筑裝飾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比較模糊。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業,建筑裝飾行業已得到市場,甚至是投資人、業主的承認,目前在多數情況下建筑裝飾企業都是在業主的二次
招標中完成合同交易的。現在總包的地位和過去有所區別了,越來越突出了,某種程度上和國際慣例有一些靠攏。一旦總承包管理體制與國際慣例接軌到位,我們公裝企業的合同交易對象將會發生變化。住宅裝飾裝修企業目前也遇到了一個變化,這就是如果成品房能夠得以快速發展,歷史上以散戶為服務對象的住宅裝飾裝修企業也面臨著一個新的市場變化,其競爭優勢將受到削弱。
其次,業內的一些專屬職位、職別及某些類別的界定、劃分與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出現矛盾,不利于國際同行進行技術交流。譬如,我們這個行業的設計師究竟叫什么名稱更為準確,還沒有統一意見。
再次,行業管理的內容、范疇尚未完全理清。譬如,
建筑幕墻的管理歸屬問題。國家行業行政管理部
門以及業內企業,都把建筑
幕墻劃歸到建筑裝飾行業。而幕墻又絕對是建筑設計的組成部分,是建筑外觀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手段。幕墻使建筑物更多地彰顯出時尚和科技進步時代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從而有效地增加建筑的表現力。它又怎么能夠構成建筑裝飾的組成部分呢?
另外,雖然一大批院校開設了與建筑裝飾行業密切相關的專業,但學科設置是否考慮到前瞻性和市場實用性?缺憾還不止這些。但是,前面所列舉的缺憾也足以引起我們對行業問題的重視。我們不能一味沉醉于行業飛速發展的樂觀情緒中,還必須以理性的目光去洞察速生所帶來蓬松的缺憾。只有正視這些缺憾、剖析這些缺憾、解決這些缺憾,才能營造行業的持續發展和長久繁榮。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