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減減,年終盤點:年初上海制定的節能降耗4%和污染減排2%的“硬指標”,年底有望不折不扣完成。截至昨天,今年上海空氣質量指數達到二級和優于二級的天數占到90%,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城市環境的“晴雨表”之一———散布全市的上萬條河道更加“健康”,列入今年整治計劃的黑臭河道,82%已經脫胎換骨。
2007年,上海經濟變綠變輕又進一步。
節能生活有加有減
本月初,一棵高達38米的銀白色巨型圣誕樹,亮相淮海中路大上海時代廣場。這棵10多層樓高的圣誕樹,采用時下最流行的材料———
LED節能燈,大約可以節電50%以上。
節能是點點滴滴的活動,滲透方方面面。
今年夏季,大多數公共場所將空調溫度定格在26℃以上,少用1億度電,就少向空氣中排放400多噸二
氧化硫;家中換上節能燈泡,消費單據印上“碳排放量”,學校開設了“環境課程”……
潛移默化中,
節能環保的生活方式在上海蔚然成風。今年,市統計部
門對1000戶上海市民家庭的調查發現,節能產品的推廣初見成效,79.2%的家庭有意識地購買節能型家電,擁有節能燈的家庭已達89.9%,從不采取節能措施的家庭只剩下1.1%。
上海企業對環保也相當積極。截至10月30日,上海寶鋼、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南洋電材有限公司等139家滬上企業聯名簽署“創造綠色家園迎
世博會”的上海環境承諾書。“綠電”價格暫高于普通電,而企業認購積極。去年,上海已有22戶單位用戶認購綠電,認購總量1476萬千瓦時,今年又有多家單位用戶先后加入認購隊伍。
政府推動,企業作用,公民參與,三者協力推演環保“計算題”。把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建設成世界級生態島,
低碳經濟成為重要的發展目標,這一宏大計劃將為全國乃至世界上其他城市提供可資借鑒的“東灘模式”。
為做“加法”,做強“減法”
傷筋動骨動真格,是今年上海節能降耗“減法推演”的核心。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累計完成生產總值(GDP)8590.97億元,同比增長13.4%,預計全年可實現生產總值1.2萬億元,全年增速可望達到13%以上,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長遠看,要讓上海發展性指標保持上揚的“加法”勢頭,當前就必須在約束性指標上做“減法”。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4.34%,離全市全年同比下降4%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一些為加法而做的減法已經開始。今年上海推出包括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在內的十大舉措,排出了要淘汰的劣勢企業、劣勢產品和落后工藝600個。節能降耗做減法,有決心,動真格。今年最大的亮點當屬電力工業。占上海總裝機容量30%的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地區最大的發電公司。該公司旗下所有全資企業的小火電機組,都將逐步按計劃關停,到2010年169.3萬千瓦小火電機組將不再運轉。而在全市范圍內,"十一五"期間將關停總量達210.8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
不僅是電力工業,滬上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都被一一點名。鋼鐵、有色、
建材、石油、化工……這些重點用能行業,占全社會能源消耗的"重頭"。這些企業每家年耗標煤都在5萬噸以上,能耗合計占上海用能總量的43%,占全市工業能耗的73.5%。他們節能10%,全市工業能耗就可減掉6%以上。全市79家工業能耗大戶企業,被匯編成一組用能表格,用紅橙黃綠四種顏色標識出不同的耗能級別,動態監控每個月的能耗水平。
為做"減法",巧做"加法"
污染減排,"減"得好,離不開"加"得巧。
今年上海污染減排工作形勢嚴峻,上半年相關數據顯示: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污染排放不降反升。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表示,雖然任務艱巨,但隨著減排關鍵措施的落實和發揮效益,今年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雙減2%的目標,仍將不折不扣地完成。截至11月,上海共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0.82萬噸,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1.92萬噸,分別完成全年減排目標的82%和90%。隨著減排措施效益的發揮,預計到年底完成年度目標不是問題。
"不是問題"的過程并不輕松。為了讓污染物排放減下來,上海精打細算地做著一道道環境治理設施的"加法"。今年9月底,竹園污水處理二廠正式加入削減化學需氧量"大軍"。它的胃口不小,一天可"吃掉"污水50萬立方米。僅此一項工程,每天可增加削減化學需氧量60噸。
隨著楓亭、新江、崇明城橋等14座郊區污水處理"掃盲"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每天可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多萬噸。現有設施挖潛,可以消化新增量的三分之二。目前上海最大的二級處理污水廠---石洞口城市污水處理廠,通過加強廠網聯動,在未添加一磚一瓦的基礎上,達到了擴容增效。
要讓污染減排這架"馬車"多拉快跑,市政府分別制定、實施了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和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延續了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區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補貼和郊區污水廠網建設補貼等激勵政策,且明確原則:早完成早補、多補。
據市環保局統計,2006年至2008年,上海郊區污水管網建設補貼資金共計9億元左右,是2002年至2005年補貼資金的3倍。截至2007年11月,上海為8家電廠建設的煙氣脫硫設施補貼9600萬元,為脫硫電發放電價補貼1.2億元。
污染減排全過程監管,將更加細致入微。目前,本市千噸級以上的工業企業和80%的污水廠的污水排放口24小時的一舉一動,都已在"電子眼"的監控之下,而完成脫硫改造的電廠,也同步安裝在線監測系統118套。目前,水和大氣重點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率已分別達到94%和85%。
為做“減法”,巧做“加法”
污染減排,“減”得好,離不開“加”得巧。為了讓污染物排放減下來,上海精打細算做著一道道環境治理設施的“加法”,實施了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和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對千噸級以上的工業企業和污水廠的污水排放口實行24小時電子監控……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