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所謂支柱產業,是指在一個歷史時期,能夠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向前發展起到基礎作用,帶來巨大效益,產生深遠影響的產業。選擇和確定支柱產業,一般都有一定準則、原則和具體標準。我國在制定近幾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計劃)過程中,曾經做過不少研究,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多年來,建筑業一直被社會各界廣泛稱之為支柱產業,但要真正名副其實,還須做出很大努力。
何謂支柱產業
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的經濟目的,選擇支柱產業有不同的立足點。比如從發展的角度看,支柱產業就應該是創造GDP多的產業;從財稅的角度看,支柱產業就應該是創利稅多的產業;從就業的角度看,支柱產業應該是吸納勞動力多的產業;從資產的角度看,支柱產業就應該是擁有資產最多的產業。支柱產業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資本主義初期,紡織是支柱產業,到中期支柱產業則變為鋼鐵、汽車、石油,到現代,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則成了支柱產業。
從理論上說,選擇支柱產業有一定的準則、原則和標準。所謂準則是在經濟發展宏觀態勢上的取舍,包括擴散效應最大準則,收入
彈性和生產率上升率準則,產業關聯準則和動態比較優勢準則等。顯然,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收入彈性高的產品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將逐漸提高,選擇這些產業重點發展,符合市場法則,有助于產業結構演進。
建筑業已被廣泛稱為支柱產業
鄧小平說過:“從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看,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建筑業發展起來,就可以解決大量人口就業問題,就可以多蓋房,更好地滿足城鄉人民的需要!蔽覈趪窠洕鐣l展“八五”和“九五”計劃期間,曾經把建筑業當成支柱產業來研究。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2004年春季舉行的第三屆全國房地產與建筑業領先企業信息發布會上稱:2003年中國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的增加值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和6.9%%,尤其是建筑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創建國以來最高,僅次于工業、農業、商業居第四位,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建筑業已被稱為支柱產業理由有五點。一是市場前景好。新型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碼頭和各種現代化設施的建設任務,使建筑業發展獲取良好機遇。二是向高級技術發展。建筑業屬于中等層次的技術水平,是連接高、低技術的紐帶,同時對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有重大作用。三是產業聯系廣泛。我國建筑產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它可帶動
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機械等50多個相關產業。四是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建筑業產業投資少而就業量大,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五是打入國際市場的潛力,可以帶動機電
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一舉數得。
建筑業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1.加快建筑業組織結構調整
我國建筑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的局面一直未得到徹底改變。針對目前現實狀況,應減少大型企業數量,著重培育和增強大型企業在國內外建筑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手段,有重點地培育出一批科研、設計、施工、咨詢服務等綜合能力強的大型企業,通過規模優勢、集約使用資金能力、技術開發能力和承包能力,推動企業向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方向發展。在減少大型企業數量的同時,相對擴大中小型企業數量,促使其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由完成單位工程的承包企業和完成生產任務的專項
分包企業共同構成的兩個層次的企業結構。
2.大力開展建筑技術創新
建筑業與其他各行業相比,現有的總體創新水平相對不高,科技貢獻率低于全社會平均水平。為了使建筑產業從依靠增加人力發展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成為領先科技進步的智力密集型產業,必須加大力度,在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除了必須制定建筑產業發展科技規劃和技術政策,完善建筑技術開發及其推廣應用的體制機制之外,還必須千方百計地讓企業成為科技投入、科技活動和科技應用的主體,其中最關鍵的是企業能否自覺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在建筑設計、施工、咨詢以及各項管理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既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又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環保和安全管理體系。
3.激勵人的積極性,全面提高人才素質
要根據建筑企業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激勵人的積極性。促進人才流動,改變人才選拔方法,打破終身制。堅持精兵簡政,裁減冗員,優化人員結構。學習國外,更要總結自己。積極參與并組織開展國內外技術交流,提高建筑企業管理人員與技術工人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積極探索穩定高技術管理人才的任職制度和分配制度。吸引國內外各類建筑專業技術人才。
4.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所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又稱企業核心能力。它是指企業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并據此獲得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的基礎上;是具有創新特征的企業技術、產品、管理和文化等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集中反映。縱觀世界知名的企業,它們最突出的共同特點,是在各自的主營業務領域都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形成了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業務支撐力大,產業關聯度高,市場互補性強,資源相對集中以及“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產業優勢。
5.著力發展主營業務,積極開展資本運營
目前,有些建筑企業花費很大精力去發展多種經營,認為這樣可以分散經營風險,獲取更多利潤。但多元化經營是一把雙刃劍,不顧實際情況而盲目搞多元化經營同樣要面臨很大風險,現實中因此而導致經營失敗,失去主營產業優勢的例子不少。還是應以主營業務為主,堅持向技術密集和資本資源疊加型的方向發展。國際和國內的許多經驗證明,作為一個產業,這是發展方向。建筑企業要開展資本運營,一是通過產權結構調整、內部資產重組、組織優良資產上市或發行債券等方式,拓展資本運營渠道。二是推進企業生產資本與社會實體資源的結合。利用行業競爭優勢,把資本和核心競爭力有機結合,讓投融資者和承包商相互攜手,帶動工程總承包。
6.用現代管理科學技術改造各項管理工作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現代管理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建筑業必須跟上時代,適應變化,對電子商務、信息管理、網絡通訊等等,要加強學習,舍得花錢進行裝備和建設,創造條件使之為我所用。比如,建筑業屬現代服務貿易領域,但又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產業,電子商務在建筑業的應用還剛剛開始。為盡快實現經營管理模式轉變和推進企業管理上的創新,應積極嘗試建立與電子商務相適應的企業組織結構,通過網絡進行生產、經營以及協調與管理,及時準確地獲取更多經營情報,又快又好地進行項目的全過程運作。建設行政主管部
門也要相應加快信息化建設,為用現代管理科學技術改造全行業的各項管理工作提供支撐。
7.推動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加快職能轉變
要使建筑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也必須相應加快職能轉變。加強宏觀管理,努力完善公平、透明的建筑市場,監管行業服務質量,推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不干預企業具體經營和生產活動。重視和發揮專家委員會、行業協會、學會等專業人士和社會團體、中介組織的作用。在實施市場監管職責過程中,主要運用法律進行規范,通過政策進行引導,發揮行業自律作用,讓專家委員會和社會團體、中介組織等輔助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工作。力戒以言代法,政、企不分,暗箱操作,包攬一切的現象。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在國家層面,加強對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跟蹤調查和依法修訂工作,改變法律法規滯后于建筑業發展的狀況。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