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鏜刀:提到加工效率
新型鏜刀用于加工孔徑,幾乎只需一次走刀,就可完成該孔徑的全部加工,使整個加工周期縮短到1h以下。對于能源工業的生產廠而言,將預先鉆削的孔徑或鑄件上原有的孔徑擴大到7in(1in=25.4mm)或8in的做法是很不尋常的。要將孔徑擴大至這樣的尺寸往往需要多次增量走刀加工,操作員需在每一次走刀后,將鏜桿刀夾再次調節到適當的直徑,如果超過行程范圍,還需更換刀具。這樣的加工方法必然會延長加工周期,對生產效率和產量產生負面的影響。盡管這種開放式鉆頭的進給速度較低,但只需一次走刀就可完成孔徑的全部加工,因而使加工周期縮短了好幾個小時 采用小型硬質合金鉆頭的目的是為了先在在閥體上鉆出一個導向孔,以便于刀具定位,而安裝于刀具上的鑲刀片,只需一次進刀,就可將孔徑擴大到5.9in。
現有的所有開放式鉆削鏜刀采用同樣的鑲刀片刀夾和同樣的鑲刀片、安裝螺絲和調節螺絲,其最大加工孔徑范圍為2~5.62in。這可使用戶不必為同一刀具配置各種類型的庫存附件 在接下來的鏜削加工過程中,問題隨之產生了,因為還需將孔徑擴大至8in,深度加大至21in。之前該加工車間采用一可調節的鏜桿鏜刀加工,轉速為125r/min,進給速度為0.75ipm。采用這種鏜刀加工這一孔徑,需走刀7次。每次走刀以后,操作工必須重新調節鏜刀的螺絲,如果第一次加工超過了其行程極限,還需重新安裝另一個鏜桿。采用這種方法加工一個零件,整個加工周期達8h以上。
開放式鉆削鏜刀帶有兩個直徑相對的鑲刀片刀夾,可產生重疊的切削效果。兩個刀夾的形式是完全一致的,用戶只需選擇一個就可完成全部直徑的切削,而其余一個刀夾就成為內側刀夾。當外側刀夾被調節到最終直徑以后,內側刀夾被調節到較小的半徑上(其相位差往往按照半徑考慮,而不是按照直徑考慮)。因此,當刀具旋轉時,刀架開始重疊,每一個鑲刀片只切除總體材料的一個部分,以便達到最終所需的直徑。這種配置方式有利于兩個鑲刀片刀夾之間的切削力分配,可降低主軸上的總體負荷,以達到更高的金屬切削速度。 因為其具有足夠高的轉速,即使在較低的進給速度下,其多個鑲刀片的加工能力可以切除大量的金屬材料。 在鏜削操作過程中,其他的刀具也會隨著這一孔徑的角度方向運動,因為開放式鏜刀沒有導向機構,不受在材料上找中心的限制。這讓重疊加工的鑲刀片可以直接對材料進行鏜削加工,并使預先鉆孔的孔徑得到校正。開放式鏜刀在尋找“最佳契合點”的過程中,曾進行了幾次試切削加工。然而以各種速度和進給率,大概經過30min左右的試驗以后,其優越性開始逐漸地體現出來。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