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12月30日消息 記者kiko】一個企業的收購,包括很多因素在內,還包括非金融、非企業管理的因素在內。如果不是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侵蝕,中國
鋁業收購
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力拓公司這筆交易肯定會獲得更多的稱道,無論是眼光還是時機。
全球最大礦業集團必和必拓公司宣布正式撤回對競爭對手力拓公司660億美元的收購報價。消息一出,力拓股價應聲而落,力拓股價跌至15英鎊/股。這與中國鋁業60英鎊/股的買入價格相比已經跌去了45英鎊。
截至12月23日記者發稿,力拓股價13.94英鎊,如此計算,中國鋁業目前賬面價值僅為152.6億元人民幣,浮虧約770億元人民幣。
巨額浮虧
2008年2月1日,中國鋁業宣布該公司通過新加坡全資子公司,聯合美國鋁業公司,獲得了力拓英國
上市公司(Rio Tinto Plc)12%的現有股份,從而獲得力拓集團9%的股份,交易總對價約140.5億美元。其中,中鋁因出資占此次收購的90%,成為力拓單一最大股東。
當時中國鋁業的這筆交易被市場廣泛解讀為阻止“兩拓”合并,而這筆投資也是中國企業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
隨著次貸危機的逐步深化,中國鋁業的投資在不斷縮水,公司董事長肖亞慶多次表示,對于力拓的這筆投資仍抱有信心。
11月25日,必和必拓宣布放棄收購力拓的計劃,導致力拓當日股價大跌37%,以每股15.5英鎊收盤。相比10個月前中國鋁業收購力拓股權所出的60英鎊的價格,下跌幅度超出74%。
而在這個時期,正好英鎊的匯率發生大幅下跌,導致中國鋁業的投資除市值縮水外,還承受了很大的匯率損失壓力。中國鋁業收購力拓9%股權的1月31日當天,英鎊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14.3;而12月23日,英鎊兌換人民幣的匯率已大幅下滑至10.14。
按照匯率計算,中國鋁業1月31日購買力拓9%股權花費的128.5億美元,按照當天的英鎊兌美元匯率1.99和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7.18計算,中國鋁業的這筆投資額相當于922.6億元人民幣。而按照12月23日收盤的股價以及匯率計算,中國鋁業的這筆投資現在的價值大約為152.6億元人民幣。
二者相減,中國鋁業差不多損失了770億元人民幣,而這也代表著中國的這筆最大的海外投資成了近年來中國海外投資戰略中損失最慘重的一筆投資。擁有約550億美元資產的中國鋁業,其2007年的利潤也不過100億元左右。
寒冬依然在繼續
力拓亞洲及中國區總裁路久成曾對媒體表示,收購力拓這樣的公司比單純的資本投資風險要小得多,力拓是一家資源類公司且經營良好,中國鋁業分享的將不僅僅是投資收益,而且為其后期資本運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全球資源緊缺的情況下,中國鋁業收購力拓股份成為最大單一股東也加大了中國企業在世界資源爭奪中的話語權。
但市場總是用數字說話的。
從2008年年中開始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似乎讓中國鋁業的投資產生了賬面虧損。“誰也沒能預料到這場金融海嘯,中國鋁業也不例外。”有業內人士說。
“中國鋁業在收購力拓股份的時候,價格確實是高了。但那個時候公司有實力完成這項投資。”了解有色行業收購兼并業務的一位人士稱。此后人民幣升值和澳元貶值的這輪風潮,也讓中國鋁業的損失雪上加霜。
不過,業內人士仍然表示,對于戰略性海外并購、投資,特別是資源類投資,國家還是鼓勵的。而當下,正是中國企業出手千載難逢的機會。
生存才有價值
行業人士透露,僅從
有色金屬行業的并購談判情況看,2009年預計的案例和機構可能會更多。包括中國鋁業、中金嶺南(8.28,-0.19,-2.24%,吧)和西部礦業(6.40,0.00,0.00%,吧)等在內,約有近十家大型有色
金屬企業正在準備和商討并購擴張計劃。
“現在可能更容易介入,因為談判對象的處境可能也很困難,更迫切希望找到合作伙伴。”上述人士說。
以中國鋁業為例,現在鋁價成本可能高于市場交易價格,但隨著能源(包括原油價格、煤價)回落后,
氧化鋁的人工成本也會進一步回落,或許需要4-8個月的時間周期進行平衡。
中國鋁業此次出手力拓,從交易本身看盡管虧損比較大,但還是比較值得稱道的。中國鋁業的交易,有其更重要的實際意義。“一個企業的收購,包括很多因素在內,還包括非金融、非企業管理的因素在內。”資深市場人士稱,中國鋁業此次出手,其戰略性考量遠超出對匯率變動、股價溢價的擔憂。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張明認為,一方面,中國未來經濟增長,肯定是需要大量鐵礦石的,而價格主要是鐵礦石三大巨頭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澳大利亞必和必拓手中。
另一方面,中國鋁業的收購背景則是必和必拓要收購力拓,一旦兩澳巨頭合并形成,其對國際鐵礦石掌控能力就越強,我們可能會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接受鋼鐵掌控。中國鋁業在國開行資金支持下,制止了兩巨頭合并,是個比較好的投資案例。
“只要是長期投資還是有機會的,未來一旦實體經濟復蘇,資源類行業一定會好起來。”張明稱。
只是當下的投資,中國的企業恐怕還要緩一緩,以防一些公司破產、降級。現在的收購是判斷對象是生是死的問題,只有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才有收購價值。【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