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建設生態文明是黨的十七大確定的重要目標。
建筑能耗在全社會總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2006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24.6億噸標準煤,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7%以上。據預測,按照國際經驗和我國目前建筑用能水平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達到35%左右,超越工業用能成為用能的第一領域。
我國
建筑節能的潛力非常大。根據建設部的分析預測,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11億噸標準煤。如果城鎮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可節省3.35億噸標準煤,空調高峰負荷減少8000千瓦,相當于4.5個三峽電站的滿負荷發電量。實施建筑節能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國家節能減排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將十分顯著。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就高度重視建筑節能,在推進建筑節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建筑節能作為一項長期復雜,需要下大力氣常抓不懈的系統工程,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執行落實節能
設計標準力度不夠。根據建設部統計,截至2006年底,我國新建筑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95.7%,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53.8%,設計與施工階段執行節能標準情況衰減較為嚴重,節能設計尚不能真正做到指導施工,執行落實節能設計標準力度不夠。
2.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
政策法規。雖然國家新修訂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設專章對建筑節能作出了規定,但對建筑節能管理要求還是相對較為原則,具體操作性還有所欠缺,政府有關部
門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對建筑節能難以起到實際調控作用,影響了實施的效能。
3.缺乏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支持。建設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缺少嚴格執行標準的積極性,到目前為止,國家尚未出臺具體的可供操作的措施,難以調動單位和個人對
節能建筑建設的積極性,建筑節能推進十分困難。
為此,我們建議:
一、加快建筑節能立法的進程,完善配套制度。希望加快建筑節能立法步伐,盡快出臺《
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責任和必須承擔的義務,強化建筑節能實施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手段,促使建筑節能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并在出臺建筑節能專門性管理法規的基礎上,要求各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各自管理范圍,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同時,應編制國家建筑節能發展計劃綱要,指導建筑節能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以出臺《
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為契機,建立建筑節能的經濟激勵機制。一是應設立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建筑節能的科學技術研究、標準制定和示范工程。二是應針對開發商、消費者分別制定激勵措施。對開發建設單位的政策導向既要從建設全過程嚴格把關,制定處罰政策,同時又要出臺經濟鼓勵政策,對建造節能建筑的實行稅收優惠,并利用好專項基金對民用建筑節能項目給予費用減免或補貼等。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