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世博會主題館鳥瞰效果圖
5月1日,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倒計時兩周年的日子。俯瞰位于上海中心城區(qū)黃浦江兩岸的世博會園區(qū),昔日密密麻麻的廠房煙囪、危棚簡屋,已被一片開闊的大工地取代,在星羅棋布的建筑塔吊和打樁機的“臂膀”下,世博中心、主題館、中國館、演藝中心以及世博軸等永久性建筑,猶如春筍般破土而出。上海世博會為全世界搭建的“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大舞臺”呼之欲出。

世博中心作為世博永久性場館中最重要的場館之一,在世博會期間,將承擔世博會運營指揮中心、慶典會議中心、新聞中心、論壇活動中心等功能。
中國最大工地 世博最大“舞臺”
據上海世博會事務協(xié)調局副局長、上海世博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丁浩介紹,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會園區(qū),新建和改建的各類建筑物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不僅是當前全國規(guī)模最大、城市化標準要求較高的集中連片工地,也是世博會150多年歷史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園區(qū)。自2006年8月園區(qū)建設工程陸續(xù)啟動以來,已有20個大項的近100個單體建筑開工興建,其中包括“一軸四館”等永久性建筑。迄今為止,各項目建設基本上按照節(jié)點目標穩(wěn)步推進。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上海世博會事務協(xié)調局局長洪浩強調,作為第一個舉辦綜合類世博會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政府規(guī)劃建設世博會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園區(qū),匯聚超過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并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紀錄,也絕不是為了一個“名聲”,而是為了盡可能發(fā)揮世博會作為人類“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大舞臺”的功能,盡可能避免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被邊緣化。同時,也是上海加快改造舊城區(qū)的現(xiàn)實需要,是對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生動演繹。
目前的世博會園區(qū)工地,來自全國各地的施工隊伍已超過一萬人。按照計劃,今年第四季度,園區(qū)將形成建設高峰,2009年進入“立體施工”階段,建筑、裝潢、布展同時進行,屆時園區(qū)施工隊伍人數將達二三萬人甚至更多。

中國館建筑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大工程 短工期 高要求
近10個月來,經過他和1000名工友日夜奮戰(zhàn),世博中心長414米、寬99米的超大規(guī)模地基工程如期按質完成。作為園區(qū)內首個新建永久性場館,世博中心建筑面積達14.2萬平方米,2.5萬噸的鋼結構相當于國家體育場“鳥巢”的一半。
在開工僅4個多月的中國館建設工地,項目經理夏正華告訴記者,中國館高63米,而其最深的地樁同樣要打60多米深,常規(guī)地樁也要打30多米深,總共5000根地樁的工程量,目前已完成七成。
據了解,考慮到上海世博會半年會期內,平均每天可能涌入四五十萬人次參觀者,總客流量高達7000萬人次,以“一軸四館”為代表的世博會永久性建筑,都開挖了彼此連通的龐大地下建筑,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中,主要用于人流通行的世博軸,長1.1公里,寬近100米,兩層地下空間深12米,其上還開有6個由大跨度鋼結構組成的“陽光谷”,以便讓自然光照進地下一層和二層,節(jié)省能源。

造型呈飛碟狀的世博演藝中心位于世博園區(qū)東南端,世博軸以東
“綠色建筑”將一展身手
到2009年底即世博會開幕前4個月,世博會園區(qū)將完成建設、裝潢和布展,進入試運營。屆時,因世博會誕生的一座座融入高科技、使用新材料和新能源、節(jié)能減排特征明顯的“綠色建筑”,將會一展身手。
作為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中國館共收到了全球華人344個應征設計方案。最終入選、實施的“東方之冠”方案,采用層層出挑的造型,在夏季可形成上層對下層的自然遮陽,外墻選用可利用太陽能的合成材料;景觀設計加入了小規(guī)模人工濕地,可實現(xiàn)循環(huán)自潔,成為生態(tài)化景觀。
據了解,除了永久性建筑,世博會園區(qū)內大量的臨時性建筑將采用可拆卸、可循環(huán)使用的環(huán)保綠色建材,如再生木材和塑料、玻璃纖維板、輕鋼結構等,透水地面、風光互補燈具、太陽能滅蚊、局部噴霧降溫等新技術也將得到規(guī)模化利用。許多參展國在設計自建館時,也將高科技和環(huán)保節(jié)能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