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災區重建需要大量的石油和化工產品。這一方面要求石油和化工行業服從大局,甘于奉獻;另一方面,這也是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的機遇。災區重建家園所需的
化學建材、
涂料、
膠粘劑,等等,都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和空間。正是看到了這一機遇,國外企業已經開始在災區周邊地區投建涂料、化學
建材等項目。我國石油和化工企業更應該充分認識自身的責任,在災后重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6月8日,溫家寶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并施行《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這標志著災區重建工作將在''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自力更生、國家支持、社會幫扶''的方針指導下全面展開。石油和化工行業災后重建的號角也已經吹響:6月9日,在一片剛清理過的廢墟上,遭受地震重創的化工企業——什邡鎣峰實業公司召開恢復重建誓師大會,向建設一個全新的、充滿生機的新鎣峰邁出堅定的步伐。
石油和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主力軍。因此,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恢復、發展好自己,不讓支柱根基發生動搖,又要為災區的重建貢獻力量,不負支柱產業的職責和使命。這個過程,考驗著全行業的能力、實力和社會責任,也蘊藏著行業發展的機遇。
在這次地震災害中,石油和化工行業遭受的損傷令人痛心。200多家企業停產,數千人傷亡,磷礦等資源被嚴重破壞,大型石化項目建設暫停,全行業都面臨著運力不足的壓力……雖然,這不會改變行業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但仍將對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經濟格局和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如災區磷復肥企業受損嚴重,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國磷復肥的市場供應;災區電石企業在短期內難以復產,使下游
聚氯乙烯產業的發展受阻。因此,受災的石油和化工企業需要加緊規劃,盡快重建,將災害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
近期,許多專家、官員和企業都提出,重建不是''克隆''原有的工廠,而是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現產業升級。受災的各縣市紛紛提出災后重建思路,歸結為一條就是,重建的企業和項目既要高起點推動產業發展,又要適應安全環保生態要求。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同時淘汰落后產能,重建的企業盡量集中進入化工園區,實現產業的科學布局。一些地區還對企業規劃先進項目出臺了優惠政策。這無疑是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實現產業升級的一個契機。
在支援災區重建工作中,有條件的企業應憑借自身優勢,以經濟合作或技術扶持等形式,搞好與災區企業的對口支援和協作,幫助災區同行盡快恢復生產,促進所在行業盡快渡過難關。
災區重建需要大量的石油和化工產品。這一方面要求石油和化工行業服從大局,甘于奉獻;另一方面,這也是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的機遇。災區的重建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按照目前的初步規劃,前3年是恢復和重建期,后5年是發展和提高期。災區消毒防疫所需的消毒劑、藥品,重建家園所需的化學建材、涂料、
膠黏劑,居民紡織服裝消費所需的化纖、染料,農業生產所需的化肥、農藥等等,都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和空間。正是看到了這一機遇,國外企業已經開始在災區周邊地區投建涂料、化學建材等項目。我國石油和化工企業更應該充分認識自身的責任,在災后重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與【企業動態】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企業動態” 相關信息請訪問
膠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