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梅生:
綠色建筑在座的很多企業都做的非常好,現在綠建這個事情在中國的態勢是這么一種情況。剛才曾先生講了一下綠建的定義,這個定義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基本上我我老講的定義是非常接近的。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很多企業和媒體以及一些研究部
門都在問我:你們老說綠色建筑、綠色人居、綠色住宅,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我想這句話應該這樣說,以最少的資源和環境的消耗來創造最大的人的舒適度和質量,這樣的建筑就叫綠色建筑。一個你必須得對環境資源的負荷最少、不能產生很多的污染、不能浪費很多的土地、不能浪費很多的水資源、不能浪費能源,這一條大家都是比較認可的。似乎就是環境和資源的負荷最少,大家都能接受。
但是不是在這個同時又創造了最好的住宅質量和人們的舒適度?對另外一個方面的是不夠的。而中國往往以前在各個樓盤的建設中只強調一個“以人為本”,強調舒適最好的景觀、最好的舒適度。在宣傳這方面,而不去宣傳這個項目的成立以及這個樓盤的建立是不是對環境產生影響。這和我們開發界的認識是有很大差距的。
現在人老說第一主題,環境資源主題,不說另外一個主題,我們開發商老說環境資源舒服了,人不舒服怎么辦?我房子怎么樣?我房子質量不好,我房子賣不出去。實際上這兩個一個是最大,一個是最小,中間是需要妥協的,需要調整的,并不一定我資源環境最小人居就最舒服,不一定。我舉個例子,像塔樓和塔樓之間的爭論,就是這么回事。板樓肯定是
采光、板樓都是最舒適的,塔樓肯定是節能的,因為塔樓里面很難安排九家、十家。這兩個之間實際上是需要妥協的,而我們廳的調控肯定是增加舒適度的,人在這里面肯定很舒服,因為
窗肯定是落地的。
天窗舒服,房子也好,但是絕對節能,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我的在中國將來的發展方面,這個肯定是要低的,在這兩個方面要達到一定的共識。可能這個是比較難做到的,你如果只強調以人為本,強調舒適、舒服你可能就過不了關。像現在國家對強制節能的要求,像東北必須達到65%的要求,不管你樂意不樂意,你都得達到,不然就不給你驗收、就得罰款。
這之間你必須要考慮,不能說我不惜一切代價去做,那你成本上去了,你的樓價也上去了。樓價上需以后,你賣不賣得動?做到最后,還是堅持科技地產的做法,房價也弄到3萬到4萬了,恒溫、恒濕,其實我并不推崇這樣的做法,還要綠色。因為人畢竟還是要和大自然去溝通的,要做到一種極致的建筑活動。比如能耗這些,現在基本上作為一種品牌,我就是做低功耗,我不惜一切代價,平方米加個1000怎么著。這在我們發展的過程中,從策劃、定位、材料的選擇,到最后達到的目標,當然你的含金量也高。這也是成立的。所以我覺得綠建的發展方向下一步會考慮到開發商怎么樣在達到基本的要求情況之下控制成本,同時不損失原帶項目的開發定位,舒適度、質量、景觀等等。
所以,現在我覺得綠建將來的發展方向由于在政府的強制要求之下,關于
新能源的利用再利用,綠色生態造成現在就像一些人在做節目的時候講,推行百分之百的合理,推行
太陽能。山東省地區要求百分之百的房子都做到太陽能節能,否則的話就不過關,在西北地區可能太陽能用得更多一些。當然了伴隨著石油漲價、石油危機都有關系,這是由不得你愿意或不愿意,整個是一個發展方向。所以我們綠建,從原來的一種選擇,到現在不可以了。從一種單一的,一元化的考慮變成多元化,現在恐怕多元化的選擇趨勢是綠建的方向。
對于我們開發商來講,要求更多的行業,不僅要懂土地怎么拿,不僅要懂金融怎么解決?從銀行、從融資、從信托這些要懂,而且其要區市縣,以后到了這一步了。如果不懂的話,在金融當中就會有所損失。因為這件事情越來越成為國家對房地產開發商的基調。
從聯合國這次人居企業獎看,從臺灣的金石獎和我們設立的精瑞獎一直鍥而不舍做,節能、節水這方面在做。現在的問題從政府到企業的行動,先進的企業都倡導綠建,后行的這些不敢上。怎么樣講先行的都倡導綠建呢?雖然我們成本會增加個10%,差不多能夠做得下來,但是我最后銷售的速度和銷售的利潤就是房價遠遠超過10%。
到以后來講,大家都在做以后,成本的上是不是要歸結到房價里面去?也不一定。前一段時間我們算了一筆帳,綠建成本增加10%。現在想一想,水泥漲價、能源漲價,可能推升的不止這個數,最近
剛性的成本比較大。這個是遠遠超過了綠建的數字建的數字就是100左右增加到200,如果你做這一塊,可能把你原來剛性的水泥、
鋼材這些還節約了一些。尤其是在全世界能源價格提升,水資源價格提升等等。這個情況之下,按照循環思路的經濟去走,這個事情還得重新的去考慮,這對企業的要求就會更高一些。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