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堅挺的價格有所松動,市場在一定程度有所反應實屬正常,但這決不是樓市回暖的真正標志
當下,開發商最大的壓力是“年關現金流”,目前開發商苦思冥想的,早已不是利潤值的大小,而是如何緩解回款壓力。
前一段,銷量持續不見回升,開發商扛不住了——打折、降價搞促銷,房價終于有了些許松動,市場也因此小火暴了一下。于是,有人就此判斷,市場已經開始回暖。這種論調顯然過于樂觀了。一直堅挺的價格防線失守,市場在一定程度有所反應實屬正常,但這決不是樓市回暖的真正標志,而是建立在價格杠桿上必然的“微調效應”。從當下樓市的大趨勢看,低迷的態勢還將持續。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以及每況愈下的市場現狀,已經將“炒家們”清理出場。在這“大逃亡”般的離場過程中,接盤的下家分流了市場正常的成交額,而這種“分羹”的結果,必然加劇房價與市場的矛盾。樓市的“多米諾骨牌”已經將不少人逼到了邊緣。
樓市的下滑不僅在蠶食著開發商的生存領地,也在威脅著與房地產業唇齒相依的銀行業,樓市價格的縮水考驗著銀行系統的“抗風險能力”。隨著樓市價格的下滑,銀行勢必重新審視并設立新的風險規避體系,銀行要自保。從這個角度看,銀行每一次金融政策的出臺,都預示著樓市危機的加劇。
樓市寒流真的來了。這不是“狼來了”那樣的童話,也不是“末日來了”那樣的鬼話。
“活著”是每一個開發商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最樸實的心理欲求,如果說這個冬天是樓市降價的開始,那么,未來的一兩年,開發商必將尋求自我救贖。
巨大的資金壓力和死寂般的市場形勢,考驗的并不是所謂的
剛性需求所衍生出的市場接受能力,而是開發商在如此慘淡的樓市面前渡過難關的生存毅力。現在,開發商比拼的是自我救贖能力,比的是在壯士斷臂的節骨眼上誰更堅強,而不是沉湎于曾經誰更舒服。樓市的陣痛會讓一部分人昏厥過去,也肯定會有人挺過來。
阿里巴巴的馬云有一句話說得很精辟: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市場“后天”的規范,是以犧牲今天的弱者為代價,是“優勝劣汰”的基本規律和弱肉強食的競爭生存法則的結果。地產業也是如此。
人往往在最危難和最脆弱的時候,才最容易去做發人深省的思考,也最容易使自己變得格外清醒。一個行業出現危機的真正原因在于自身,是長期痼疾的集中爆發。樓市一路高歌猛進,在喧囂中泡沫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泡沫破滅,行業經歷低迷和殘酷“洗牌”之后,市場才會變得清醒。
此外,2008年樓市的跌宕起伏,與媒體的導向也有很大關系。當樓市形勢一派大好時,媒體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樓市進一步攀高,相反,當樓市出現了信任危機時,許多媒體的報道缺乏理性的思考,一味盲從,跟著喊好或者唱衰。媒體理性的思考與客觀報道,對于房地產市場的理性回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樓市降價既不是最后哀鳴的催命喪鐘,更不是自掘墳墓的末路利鏟。當我們呼喚更加自律的競爭環境和日益理智的消費群體時,我們更期望地產開發商能夠作真實和坦誠的自我反思。對于開發商來說,艱辛跋涉過程中所發出的呻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痛苦表面卻強裝歡顏,甚至咧嘴齜笑,充滿幻想……
金融風暴來襲,點燃了中國房地產業價格戰的導火索。樓市生變,開發商由“拼命死扛”到“爭相降價”,并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然而,“價格戰”并非拯救房地產業的唯一出路,陣痛之余,開發商應該思量“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問題。是用提高產品品質和產品的多樣化、人性化贏得市場,還是通過更加豐富、周到的營銷模式和服務打開銷路,各家自有道理。
2008年,是樓市在掙扎和幻想中彷徨的一年。2009年,地產商將面臨一場生死劫。還沉湎于回暖臆念和不思自救的地產“雷人”們,將難以趟過2009的市場“雷區”。2009年的樓市注定沒有坦途,地產商要走過這段坎坷路,既要有茹毛飲血的“披荊”耐力,更要亮出刀砍斧劈的“斬棘”功底。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