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10月16日 記者小靜】盡管眼下貿易爭端正“狼煙四起”,但隨著外圍經濟好轉,我國出口復蘇從預期轉為現實的概率在增大,出口有望重新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數據表明,我國出口筑底回升趨勢已基本確立。自3月來,出口環比增速已持續五個月為正,7月、8月出口額連超千億美元。受益于外部訂單增加,二季度之后,沿海出口型企業開工率上升,部分地區出現用工缺口。領先指標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7個月位于50以上的擴張區間,新訂單、新出口訂單、采購量和從業人員等分項指數繼續走強。PMI指數領先中國出口增長率5個月左右,再加上去年9月份后出口基數偏低,出口跌幅有望在四季度明顯收窄。
出口能否走出低谷是決定中國經濟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從中國經濟復蘇的路徑看,政府主導的復蘇正逐漸被市場主導的復蘇取代。政府投資主導的復蘇將形成產能,如果外需和消費不能協調增長,有可能加劇經濟失衡。幸運的是,發達國家經濟回升-去杠桿化去庫存化接近尾聲-經濟預期改善-私人投資和消費增長-外部需求加大的邏輯鏈條,為中國出口帶來明顯機會。出口產業鏈的溫和復蘇將有助于中國進入全面復蘇狀態。
從中觀層面看,紡織服裝、機電產品、
金屬制品、家具等外需依賴大、內部政策依賴小的行業有望走出困境。考慮到出口-投資、出口-收入的溢出效應,外需恢復將從下游影響到中上游,從生產影響到投資。隨著下游產品訂單和銷售增加,出口企業將擴大原材料和
設備的相關投資,從而帶動進口增加,推動貿易伙伴的復蘇。出口企業還是吸收就業的大戶。開工率上升、就業增加,也有助于居民增收,最終
傳導至擴大消費。
不過,出口復蘇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仍需觀察。發達國家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歐美消費文化的改變和消費信貸
收縮更是制約了出口復蘇規模。另外,匯率和要素價格還存在不確定性。隨著美元貶值和貿易復蘇,人民幣再次面臨升值壓力。更為重要的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尤其是作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大國的中國,正成為貿易摩擦的最大受害者。【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