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集團今年初的這番動作,透露出綠地集團對2009年發展的信心。在這個金融風暴影響下的冬天,綠地力求通過“三度戰略”,在產品深度、產業廣度、開發力度上實現突破,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張玉良明確表示,今年綠地發展目標直指“三個500億”,即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10%以上,爭取超過20%,業務經營收入、資產規模、經營性現金流量等三個指標突破500億元。
深度開發:創新產品“錯位競爭”
面對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不振,綠地集團把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創新作為“強體過冬”之道。2008年綠地的房地產在建面積仍保持在100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新開工面積達530萬平方米,并以創新的產品領跑市場。目前,綠地集團針對宜居住宅、“新里”產品、辦公樓開發等編制了一系列技術規范,高度集中規劃優秀產品;以節能省地、綠色、環保、宜居為核心的“綠色計劃”實施項目已達41個,總面積達430萬平方米。其中,綠地匯創國際廣場獲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二星級”
綠色建筑標識,成為全國首批六個星級綠色建筑項目之一。
當前政府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既拉動投資保經濟增長,又真正促進民生改善。如何應對保障性住房對商品房市場的沖擊呢?張玉良強調,關鍵是企業要學會“錯位競爭”。“上海經適房的建設、上市有一定節奏,就房企自身而言,要靈活、精準地定位產品,加大創新型產品投放,大力發展高性價比的精裝小戶型,以及全裝修房、低層高
密度住宅、類別墅等市場稀缺產品,與經濟適用房‘錯位’。”他同時表示,綠地集團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不僅贊成和擁護安居政策,并且也希望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參與到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中。
廣度拓展:進軍能源、金融產業2008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綠地集團主要經濟指標依然實現30%的增長,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業、建筑、能源、汽車等綜合產業的迅猛發展。去年前三季度,綠地集團綜合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4%,有效彌補了房地產業受市場影響造成的不足。
張玉良透露,去年綠地集團進一步加大了綜合產業的投資力度,重點進軍能源和金融產業。在能源產業方面,去年集團先后與中海油、山東海化達成石油進銷合作意向,成功嘗試境外特種燃料油進口業務,目前外高橋一座27萬噸油庫開工在即;新并購了兩家年產值達20億元的煤炭貿易公司;在山西臨汾收購了2座年產能30萬噸的煤礦;已獲探礦權的陜西彬東煤礦加快精探工作,預計可建一座年開采量120萬噸的大型煤礦。
在金融產業方面,綠地集團在奉賢區發起設立了上海目前注冊資本額最大的小額貸款公司,并將于近期正式開業。同時,集團抓住時機積極洽談收購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股權,綠地金融產業板塊雛形初現。
2009年,綠地集團的綜合產業板塊還將重拳出擊。張玉良透露,年
內力爭適時收購煤礦項目,爭取能源產業板塊規模超百億;同時進一步完善金融產業板塊布局,籌建成立金融控股集團。
力度提升:上半年聚焦京津滬
“今年隨著各項政策的出臺實施,預計市場總體將逐步趨于穩定。同時,土地、資金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大企業掌握資源優勢后將實現更大的發展。”基于對2009年市場的預判,張玉良透露,上半年綠地重點聚焦京津滬三地,加大拓展市場的力度,“去年末斥資近7億元在上海青浦、奉賢拿下的三個項目,現在正加緊開工建設”;下半年,將擇機拓展其他市場條件好的地區。
張玉良表示,房地產市場今年將有望復蘇,但全國各地的市場復蘇時間與情況不可一概而論,此前房價上漲適度、土地及商品房存量不多的區域將率先回暖。“上海商品房市場的底部預計會在一季度末出現,下半年的成交量會上升,屆時成交價格也將趨于穩定。”
隨著綠地集團全國化戰略的推進,綠地投資建設的房地產項目已遍及全國30多個城市。綠地集團在部分項目集中的區域建立了區域型事業部,實施“集團—區域事業部—城市公司”三級管理模式,有效推動了集團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
在綠地集團的戰略規劃上,
2011年已被定為綠地“邁入世界500強企業”的時間
節點。從現在起,綠地計劃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1年銷售收入將突破1300億元。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