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的
機床產業發展,最早從儀表
車床起步,逐步實現了從生產單一的簡單儀表車床向生產多品種、多機種、多功能機床轉變,從生產簡易型通用車床向經濟型
數控車床轉變,一些有條件的企業正在轉向對高檔
數控機床的研發。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市年產各種機床總量4萬臺左右。
經過近30年來的發展和積累,臺州機床產業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發展道路。目前臺州
數控機床產業發展主要有以下特點:一、品種齊全。以經濟型
數控機床為主打,涵蓋了從數控車、銑、
磨床到
加工中心等。二、規模較大。臺州數控機床的產量應該占據全國的四分之一強。三、機制靈活。以民營企業組成的整個機床行業,對市場反應的靈敏度非常高,能夠做到市場導向,立即行動。四、性價比高。大多數選用國產成熟的控制系統,具有技術成熟、價格經濟、操作簡便、成本低、
精度較高的特點,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
據統計,目前臺州市現有機床、工具、量具、機床附件工業企業已有1000多家,其中主導產品經濟型數控機床的總銷量占全國市場總銷量近30%;僅溫嶺市就有400多家工量具工業企業,再加上遍布全國各地近5000人的銷售人員,其銷售額占全國市場總銷量的60%。基本上形成了產業塊狀結構和集群,涌現出一批如:杰克機床、坎
門機床、日進數控、貝力得
夾具、信達特鋼、南方機床、天鴻機床、大眾精機等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品牌企業。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環經濟型數控機床產業集群為特色,以溫嶠鎮工量具產業集群為特色和椒江、黃巖、路橋三區機床附件產業集群為特色的塊狀經濟產業格局。
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使得臺州眾多中小企業出現了資金緊缺、結構性融資難的問題。由此,臺州的工業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工業性投資出現負增長,企業信心指數呈明顯下降趨勢,整個機械行業市場下滑。機床工具行業也出現訂單減少、產量回落、庫存增加、開始減員、價格下降、出口下滑等現象,臺州數控機床產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面臨這種殘酷的市場形勢,經濟增長方式也面臨迫切的調整要求,自主創新、產品轉型、產品升級成為臺州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針對于此,臺州機床協會積極并迅速出臺“五大對策”,企業也紛紛行動起來應對挑戰。
主要做法:一是早部署、早行動。以協會為平臺,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傳達各項宏觀政策和行業內外的市場動態,加強會員企業危機管理的預知和判斷能力,提升企業抗擊各類風險的管理能力。金融風暴來臨時,大多數企業都已提前做好過“寒冬”的準備。
二是堅定企業信心,破解發展難題。當前,部分企業處于困境,應對危機,遏止局勢惡化,最需要的就是信心。提升企業家的信心是協會必須做好的核心工作之一,引導企業堅定創業的信心,創業創新,幫助企業積極應對,突圍解困。
三是搭建資源平臺,積極推進技術創新。以滿足企業需求為目標,打造多樣化的技術創新平臺,力促產學研新模式,實現投入少、收效大,便于會員企業就近吸引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人才參與自身創新,借腦引智。
四是調整產業結構,集約挖潛增效。引導企業實施精益管理,落實科學發展觀,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增長轉變。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以產品升級和轉型為手段,拓展發展空間;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結合實際對生產制造流程進行再造和重組,實現人員、
設備、管理工具的合理搭配,實現生產流程和工序的流暢化,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通過管理創新的實施,企業降低了產品成本。
五是整合優勢資源,形成抱團作戰。現在臺州很多數控機床會員企業,大都處于發展初期,規模不大,以“單打獨斗”形象出現在金融危機的浪潮下,難免顯得勢單力薄。因此必須充分整合現有的優勢資源,加強會員企業之間的聯合,順利推行各項產業鏈的重組,集中優勢,誠信自律,共謀發展,競合共贏,發揚團隊作戰精神,抱團出擊,獲取多贏局面。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設備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