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張驥表示,2009年商務部將綜合運用出口退稅、進出口信貸、保險等政策手段,采取七大舉措促進機電產品貿易,鼓勵和支持大型成套
設備出口。
由于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2008年后半年機電出口企業盈利開始下降,少數企業不敢接單、訂單驟減,甚至出現了虧損、倒閉。據海關統計,自2008年8月起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當月增速連續四個月在20%以下,11月下降4.8%,出現多年來首次負增長。為貫徹落實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自2009年被明確提高出口退稅率的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共達553種。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支持大型成套設備走出去戰略還缺乏具體的操作措施,此政策的出臺無疑為成套設備出口企業帶來進一步的利好消息。
重慶五礦機械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鳴表示,在相關海關守則準則上,對于這類產品的出口如何退稅也缺少具體規定。現在海關的征稅辦法還是按照產品的形態劃分,比如鍋爐、電機、管道等,但是海關有時候看見管道是
鋼材制品,所以就將整個成套設備按照鋼材的征稅辦法來征收。而且很多時候大型成套設備因為整體太龐大,是以原材料、零部件的方式先運輸出去、再組裝,對于這種情況,目前的征稅辦法缺少現實的考慮。
張驥認為,雖然2009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下行壓力加大,困難會加劇,尤其是上半年出口增速可能較大幅度回落。但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國機電產品比較優勢不會逆轉,仍是最具增長潛力的出口商品。從企業自身來說,機電工業較長時間仍將存在產能過剩壓力,企業有擴大出口的動力。
劉鳴認為,2008年我國一般貿易受到外部金融危機的重創,而成套設備企業的運作還是相對正常的,在這種比較下銀行在本行業增加信貸的力度會增強。“從2008年開始,明顯感到這方面的變化。”
有企業表示,如果在保險費率、政府補貼方面提供更多的優惠,企業成套設備的出口會更積極。“現在的保險費用對企業來說是較高的。”劉鳴說:“以我們在中東的一個項目為例,600萬元保險費用占銷售收入的1.76%,占凈利潤的近10%。”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設備專區 】